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的思想也不斷地進行了解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文化產業行業也步入了一個發展黃金期,作為一門綜合管理專業,這一個發展背景為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由于學術界對這一專業還尚處于摸索階段,同時也存在著諸如管理混亂,不夠規范等問題,對此,我們應努力找尋科學的解決方法,創新協調體制機制,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從而使藝術管理專業的發展日趨進步。
關鍵詞:藝術管理學科;困境;出路;思考
一、當今藝術管理專業基本概況
步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教育領域的改革也在不斷深化,以市場為導向實現充分就業已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藝術管理專業應時而出。藝術管理專業是現代管理觀念與文化市場相結合而產生的新型科目,在這一科目中,它包含了包括管理學、市場營銷、經濟學、廣告等其他理論,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個人潛力的開發有著巨大的影響,目標是培養既懂藝術又懂管理的跨學科綜合性創意人才。但是以藝術管理鑒賞為主要內容的高校藝術教學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其具體的實踐性、可操作性并不明顯,因而,為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更好地實現自身就業問題及價值絕,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受到人們的熱衷,由此,以藝術管理、鑒賞等為代表的文科類專業遭到人們一定程度的忽視,未能獲得其應用的重視。
二、藝術管理專業如今面臨的困境與出路
(一)困境
在對藝術市場進行藝術管理過程中,管理有雙重特性,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發展與創新成為時代特征。從文字的角度來看,藝術管理是以管理為主以藝術為輔,對市場進行相應管理才是其本質屬性,這就意味著它是一門管理藝術的學科。但是,藝術管理的這些特性和歷史基礎決定了我國目前的藝術管理專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
1、學科定位混亂,發展緩慢。作為一門藝術與管理的新型交叉學科,在對這一專業的定位上,各界人士眾說紛紜,大部分人將它歸結于管理學,只有極少部分人認為它是藝術學科。另外,在管理學的分支上,仍舊有分歧,研究學家孫逸仙認為應將其分為藝術行政管理和藝術經濟管理兩部分,但有人反駁說分為行政管理與產業管理會更加合適,這種討論的不確定性,學術上和社會上對這一學科都沒有形成一個準確的定位,并由此引發了學科發展緩慢,教育盲目性等問題。
2、專業標準混亂。學科定位的模糊性造成了藝術管理專業標準的混亂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策的改變,為響應國家高校擴招的需求,各藝術產業管理專業紛紛破土而出,許多高校并沒有認真研究就紛紛開設這一門專業,各高校對這一專業的標準也都有不同,造成了凌亂的培養方向,這就對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更不要說與文化產業對接了。
3、師資力量薄弱。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老師,擁有一支專業、高效的教師隊伍是決定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由于藝術管理專業學科定位不夠清晰,標準不夠統一,國家目前并沒有落實相應的人才深化概念,眾多高校對學科的教師資源多為藝術專業的老師和外聘管理學老師,這種教學是分離式的,不能將藝術與管理進行真正融合。
4、網絡對學風建設的沖擊。互聯網已經深度影響學生的日常,造成學生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學的權威。課堂作為高校學風建設的主陣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學生上課低頭玩手機、課下刷手機,沉溺游戲無法自拔的現象已成為學生的日常寫照。
5、學科資源稀少,實踐能力低。由于中國的藝術管理學科設立時間較晚,相應的硬件軟件配套設施不足,再加上中國傳統的講課的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而輕實踐,而這一門專業的特性,則是需要大量的實踐去不斷完善學生的管理思維,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管理能力。
6、招生質量參差不齊。以前,藝術管理專業的招生模式是由各個學校自行解決,錄取標準和分數線也由學校自行制定。2007年,國家規定了藝術統一性考試,雖然這種統一類型的專業考試可以更好地幫助藝術管理專業進行選取,但是由于各個高校沒有制定完善的招生體制而影響了高校招生的生源質量。
(二)出路
為突破這一學科現有的困境,我們應當樹立與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方向相適合的發展觀念,積極主動的與外國文化產業進行交流學習,通過進一步明確學科定位,提高人才質量。
1、藝術管理這一個概念發源于美國,由于看到了藝術與市場的相適應性,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藝術領域進行了文化消費型的根本性變革,將藝術學與管理學進行交叉式學習,到現在為止,美國有數十所相關專業學校。與此相對,我國的這一學科由于還處在新興階段,不論是教育環節還是建設環節都有不足之處,我們可以借鑒歐美國家藝術管理專業的辦學經驗,改善自身,摒棄封閉性的學術環境,建立一個開放,寬容的共享環境。
2、建立新的,統一的理論框架,克服將藝術管理作為藝術系的衍生產業這一落后思想,研究新型的創新協同機制,將企業,學校,政府協調起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這不僅是學校的任務和責任,應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首先,在學校內:學校的各級領導都應該對藝術管理專業給予高度的重視,努力營造良好的氛圍;其次相關部門:應給予藝術管理專業以相應的資金支持以確保改革的順利進行,并頒布相應的法律和文件推進改革深入發展;另外作為教學活動主體的廣大學生應配合教學進行自主學習,以提高自身能力。人的基本屬性是具有實踐性,藝術管理產業的發展依靠的是教師、學生和社會的共同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加強教師素質考核制度。加強對院校教師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的考察,形成一種競爭意識促進藝術管理專業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在創新中尋發展。新興的交叉式學科對老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強高校教師綜合素質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對于促進藝術管理專業的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三、對藝術管理學科的思考
相較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我國藝術管理學科起步較晚,未能形成完整、獨立的管理體系。近年來在時代發展的推動下,藝術管理領域獲得了一定的突破。在藝術管理過程中管理的領域范圍不斷擴大并涉及在新興的舞臺藝術管理領域,并不斷發展,逐漸發展完善為一個獨立且完整的藝術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國藝術管理領域在當前的藝術市場管理中呈現出新的具有時代特色的特征。眾所周知,實踐是發展的關鍵,每一門專業的發展都是靠著各界人士摸著石頭過河,慢慢探索出來的,并根據實踐結果隨時調整發展方案以獲得其長遠、持續發展。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應時刻關注與實際生活,時代發展變化相結合,追求發展的進步性,并為之賦予時代所給予的新的時代內涵;并且在此基礎上取前人的精華,去其糟粕,為其注入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
因而,對待教育事業,絕不可孤立片面,而應全面整體地看待這一領域,摒棄認為教育只與學校有關的錯誤理念,從教育全局出發,立足于時代發展要求,著眼于教育理念由此推動我國教育改革深化實現全面素質化教育。發展現在的教育,是全社會的教育,是學校與社會,企業,家庭相統一協調的體系。推動以藝術管理行業為代表的教育改革是一個持續、長久的過程需要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孫儀先.關于藝術經濟學研究重點與框架的思考[J].裝飾,2012(2):11.
[2]周立.對藝術管理學科建設的思考[J].教育評論,2011(1):104.
[3]譚魏.再論藝術管理的學科屬性及其他[J].藝術與設計,201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