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于人才的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高素質人才所要具備的一項重要能力就是創新精神,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該項能力。舞蹈屬于一門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藝術,在開展舞蹈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應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人才。本文首先分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提出創新策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高校教育;舞蹈教學;創新能力
一、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原則
(一)興趣開發原則
當學生對舞蹈產生濃厚興趣后,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欲望,教師應采取多元化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與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在最短的時間當中將狀態調整到最佳。反之,若學生缺乏學習舞蹈的興趣,面對枯燥的基本功練習極易產生厭煩心理,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因此,教師以傳統教學方式作為基礎,根據學生的需求對其進行優化創新,滿足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尊重個性原則
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長板與短板,因生活環境與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在個性與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素質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保證每位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都能夠獲取收獲。
(三)可操作性原則
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秉承著可操作性原則,將其作為基礎,建立完善的舞蹈教學體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當代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興趣愛好,保證各項教學方案的可行性。無論是背景音樂還是舞蹈類型,都需要結合相關依據,開展高質量的舞蹈教學工作,滿足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需求,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奠定基礎。
二、高校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大學階段的學生的對于新鮮事物充滿憧憬,教師可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在高校舞蹈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創新,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對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起到推動作用。另外,教師還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面對學生的新奇想法進行鼓勵,對于學生的錯誤想法進行引導,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時間與空間,提高學生的舞蹈功底與能力。
(二)營造良好教學氛圍
舞蹈屬于一門藝術類學科,與文化教學活動存在本質差異,一味延續傳統教學方式,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高校舞蹈教學氛圍相對嚴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日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應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所知所想,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才會更加主動投入到舞蹈學習當中。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減少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平臺,教師不再將相關專業知識或者動作要點灌輸給學生,而是為學生提供動腦的機會,學生主動思考,敢于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與疑惑,對于學生不懂的知識內容,教師總結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高校在開展舞蹈教學過程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當學生具備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后,才能更好地增強自身綜合素質。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現狀以及學生的實際需求,轉變傳統教學理念與思維,優化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促進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寶國,王鳳娟,張奕崢.校企合作視域下的實踐教學路徑創新——以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清唱劇《雷鋒》為例[A].第十六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經管社科)[C]."2019.
[2]張衛國.高職院校藝術類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初探[A]. 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八)[C].2019.
[3]穆蘭.矛盾與糾結 個人夢想與國家責任——談舞蹈專業畢業生就業與培養問題[A]. 新教育時代(2015年10月總第1輯)[C].2015.
作者簡介:李寧(1978.08.10),女,漢族,鄭州人,當前職務為講師,當前職稱為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舞蹈教育,鄭州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