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箏是我國傳統的民族樂器之一,在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方面具有重要的藝術教育價值,并且作為當代喜聞樂見備受歡迎的樂器,開展古箏的普及教育訓練既能夠促進學生肢體與大腦的和諧運作,更能夠在手與腦的協調過程中豐富學生的思維。本文從當下高校美育古箏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有效的教學策略予以探究。
關鍵詞:高校藝術教育;古箏教學;教學創新
引言
隨著當代素質教育的普及,我國民族樂器演奏在高校開始普及興起,國家對于藝術教育工作的重視,也使當代的學子擁有更多接觸民族樂器的機會,在民族樂器藝術的學習過程中,既對傳統藝術進行了傳承,也在傳承中不斷創新著,同時也促進了民族樂器行業的發展。古箏作為我國傳統樂器之一,也是“琴棋書畫”四藝之首,一直被中國人是為傳統藝術的代表,因此加強古箏教學在高校中開展顯得格外重要,學習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智力與思維能力,鞏固綜合素質基礎,提升文化內涵,培養文化審美情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
一、高校古箏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當代的高校古箏教學中,許多問題是始終存在的,這些問題也一直影響著高校古箏課程的教學質量,如學生興趣不高的問題,部分高校在開展古箏教學時,仍采取相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這一環境下的藝術學習是枯燥乏味的,讓本該富有生趣的古箏學習變得壓力繁重,學生在被動接受教育的前提下自身的興趣難以得到有效的激發,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交流變少、互動性不強,使學生的藝術情感培養進程較為緩慢,難以取得明顯且有效的成果。且高校的古箏教學缺乏實踐性,古箏作為一門表演性較為明顯的藝術種類,需要演奏者具備一定的實戰經驗來進行表演,才能在實地演出時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更有把握勝任大型的表演活動。部分學校在培養古箏特長生時具有較強的功利心理,并且學生在學習古箏時很難潛心鉆研演奏技巧,對演奏過程中的指法并未做到細心研究,因此整體演奏過程中的藝術性往往流于表面,而本質上的藝術文化素養并未體現出來,這也是較為明顯的矛盾之一。
二、高校古箏教學有效性提升策略與教學創新
(一)興趣指引,積極探索
學生作為學習者,以興趣為指引,是學習中所獲取的最大動力,因此教師在進行古箏教學時,要通過激發學生興趣來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學習中,并善于發現藝術之美,細心鉆研彈奏技巧與指法,在藝術研究上能夠有所進步。作為一項藝術類的科目,古箏對陶冶學生的情操與審美具有重要的助益作用,以興趣為指引的同時,學生從主觀意識上會對生活中的藝術形成積極探索的求知心理,這也為高校古箏教學提供了豐厚的素材,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營造環境,創新模式
在高校古箏教學中,教育者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營造學生為主體的課堂,使學生能夠在相對自由的課堂環境中平等的交流藝術,而教育者可以利用自身的引導者身份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經驗與方法,并熟練彈奏技巧。傳統模式中一味地講授會放大學生的壓力感,這并不利于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溝通,因此,為構建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通過營造教學環境的方式能夠減少學生的陌生感,使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下更充分的投入于古箏課程的學習中。
(三)革新理念,提升效率
傳統的古箏教學方法并不能適應當代高校古箏課程教學的實際需求,這是由于當代教育模式的轉變,使其本質上的理念也做出了相應的革新,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古箏教師也要汲取其精華,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用以提升教學效率。其中啟發式與示范式的教學方法能夠起到行之有效地作用,所謂啟發式教學方法,即通過引導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投入思考中,進而從主觀上形成求知意識;所謂示范式教學方法,就是通過教育者的行為引導學生進行模仿。這兩種方法都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影響,且直觀有效,對提升教學效率都能夠起到助益作用。
(四)重視本質,提升素養
當代學生接受藝術教育更重要是為了培養自身的藝術素養,從本質上說,古箏作為中國傳統的樂器,其中蘊含了我國豐富的漢文化底蘊,古箏是世界樂壇中獨一無二的中國樂器,要想演奏出其中的內涵,就必須要加深演奏者對作品的理解,才能充分解讀其韻味與核心,增強作品整體的表現力。除此以外,學生的樂感也是影響演奏水平的關鍵,這就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與培訓增強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來提升學生對作品的把控能力。關于藝術文化的基本素質需要長期的磨煉與積淀才能夠形成,而并非短時間內可以塑造出來,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對基本素質的培訓是至關重要的。
三、結束語
當代高校中的古箏課程教學通產以藝術專業為主,并且培養形式上更傾向于“大規模化”,教育方案的針對性不強,使學生在學習古箏的過程中難以獲得杰出的成績。那么就需要高校的古箏教師對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創新、不斷研究,才能制定出更符合當代人才培育標準的教學方案,使我國目前高校古箏學習者的專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動我國古箏教育行業在當代社會發展中平穩前進。
參考文獻:
[1]閆麗.古箏基礎教程[M].遼寧教育出版社,2015.
[2]楊娜妮.古箏教學演奏技法研究[M].春風文藝出版社,2017.
[3]閻小琦.高校古箏教學創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J].北方音樂,2018,38(24):179+182.
[4]張玲玲.提高高校古箏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藝術百家,2015,31(S2):221-222+264.
作者簡介:董江華(1982.9-),男,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講師,沈陽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沈陽城市學院民族樂器演奏專任教師,研究方向為民族器樂,綠島民族管弦樂團長兼指揮,遼寧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秘書長,遼寧省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遼寧省琴箏志愿者學會創始人兼秘書長,北國古箏學會秘書兼會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