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是將農業自然資源和鄉村特有農業文化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休閑方式,與城市休閑旅游相對應,在近幾年來大量興起。隨著國民經濟狀況不斷改善,對于休閑和旅游的需求不斷增加,并且呈現多樣化的趨勢。我國鄉村旅游在20世紀80年代末起步,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吸收中國臺灣、日本和歐美國家的發展模式,正在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農業休閑經濟發展道路。特別是在十二五經濟規劃之后,政府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口號,休閑農業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鄉村旅游呈百花齊放的發展,但是由于發展思維的限制,模式較為單一,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本文主要通過對湖南南岳紅星村農業休閑旅游規劃設計方案思路及內容進行介紹,為以休閑農業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一種思路與借鑒。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旅游規劃;體驗經濟
一、農業休閑與鄉村旅游國內外發展現狀
國外對于鄉村旅游的研究與開發相對較早,并且主要體現在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和旅游管理體系上,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劃理念與經驗。他們主要的優勢體現在管理模式上,政府通過制定開發政策、提供人力和財政支持、設立專門的機構管理、組織市場開拓等[1]。然而日韓、中國臺灣、國外在開發過程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點,主要體現在缺乏長期的財政支持、基本的交通和服務設施、必要的職業培訓和有效的管理機構,使鄉村旅游的發展面臨較多的挑戰[2]。
國內對于鄉村旅游的模式的研究與探討不少,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你體現在下面幾個方面:1、以當地政府為主導、旅游投資商與村民合作合股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2、借助于緊鄰城市的區位優勢開發客源模式和相鄰原有名勝地的引力優勢所開發的目的地依托模式;3、規劃設計方面加強整體規劃和機制設計,在保持原有鄉村整體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標準化建設,充分利用價格機制,調節游客流量,充分發揮當地村民和鄉村旅游合作經濟組織的作用等模式[1]。
二、南岳紅星村地理、人文與旅游發展現狀
紅星村隸屬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南岳鎮,坐落在“五岳獨秀”的南岳衡山下,位于優美小鎮南岳鎮的南面,有17個村民小組,共計585戶、2447人。全村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2200畝,林地面積2700畝。其周邊交通網絡發達,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豐富。紅星村地理位置優越,東距京廣高鐵衡山西站5公里,東距衡山縣城15公里,南至衡陽市40公里。
紅星村較早借助依山靠近南岳旅游區的優勢,在此基礎上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模式,充分挖掘農耕、山水、人居文化,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旅游。于2012年至今,舉辦了“相約花海,體驗農趣”“詩畫紅星·葵花少年”、篝火晚會、大型戶外親子燒烤等鄉村旅游主題活動,累計吸引了近12萬游客前來此體驗鄉村自然風景,給快速發展的城市游客感受休閑農業與自然風光。先后被評為“衡陽市最佳鄉村生態旅游目的地”等榮譽稱號,讓游客體驗回歸田園生活、返回本真品性的觀光之旅。
其主要發展建設內容有二:
(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成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建設苗木基地、建設大棚蔬菜基地、建設玫瑰花和彩稻種植示范基地;重點打造向日葵、油菜花海、花卉種植、鄉村休閑農家樂等生態產業觀光體驗旅游模式。
(二)加強基礎設施與綠化建設,先后種植花卉苗木近30畝,完成村級綠化建設11公里,積極引導村民加強自家與周邊的庭院綠化、美化、亮化建設。改善村里垃圾處理,使整個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配合已開發的休閑旅游模式吸引村民參與,年生態產業總值達到323萬,占全村總產值60%左右,覆蓋全村農戶半數以上。
在此基礎上紅星村在政府指導下進一步開發鄉村旅游經濟建設,目標是通過以休閑農業為基礎,以南岳核心景區游客為依托,吸引周邊如衡陽、長沙等城市客源,來此體驗鄉村休閑農業旅游。同時對整個村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將產業結構和基礎設施進一步升級,打造一個集生態農業、旅游、休閑為一體的綜合發展模式,帶動當地經濟進一步發展。
三、紅星村鄉村旅游規劃設計主題與定位
紅星村自然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整個村莊四面環山,離南岳核心景區僅五公里,依托南岳衡山風景區的旅游資源,南岳風景區每年有大量游客,因此紅星村近幾年大力發展鄉村農業休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近5萬人。積累了一大批游客資源,村委會在此基礎上加強與旅游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農業休閑特色活動,深受游客喜愛,如紅星村在開發前期遍栽油菜花,形成有規模的油菜花種植規模與景觀。村民因為休閑農業的開發,游客的涌入而帶來相關經濟效益。在規劃設計前,紅星村在農業休閑旅游方面有一定資源積累,因此規劃設計主題在充分考慮原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進行拓展,以休閑農業旅游作為基礎,加強基礎設施的投入。整體規劃設計主題思路如下:
(一)規劃設計主題
以第一產業(蔬菜、水果種植、養殖及花卉種植)為產業支撐,促進一、二、三產業(農業、加工業及旅游業)的高度融合,帶動紅星村全面發展。以家庭親子為主要市場客群,圍繞親子市場,設置了系列拓展、青少年科普等活動,并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
(二)規劃設計原則
保持紅星村原有生態地貌、水文、植被及原生態景觀。具體設計理念:保證紅星村區域生態農業景觀效果,功能及服務建筑布置。在項目用地四周靠山臨水處,用入口導視作道路引導,結合景觀效果和功能性,做到有藏有露。
圖3-1" 方案整體鳥瞰效果圖
(三)設計手法
以第一產業為依托的基礎上,保持紅星村原有鄉土產業特色,做到功能分區明確,配套設施完善。結合紅星村原有地形肌理,采用美學構圖原理,做到道路系統和生態農業景觀的完美結合,保證設計尺度和比例,用滲透與延伸、引導與示意、主從與對比手法進行構圖與布局,使整個方案與紅星村鄉土人文特色相結合,達到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統一。
(四)產業布局
第一產業有,有機蔬菜、水果種植;花卉種植;養殖業等生態農業產業。第二產業有農產品加工;花卉衍生品加工等。第三產業主要為旅游業,結合紅星村騎行主題,在青少年科普基地及百花藝術基地設置農業生態景觀、野外素質拓展、農業科普等,吸引周邊城市親子家庭,做到有衣食住行配套完善的旅游產業。充分發展當地旅游經濟,使當地村民受惠受利。
四、設計思路
整個設計在功能分區上分為五個部分,設計思路以設計主題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詳細設計:
(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主要內容有科普菜園、自行車獨木橋、燒烤營地、生態餐廳、農產品手工作坊和農耕廣場等,向青少年展示紅星村農業主題規劃、農業基礎知識以及戶外體驗科普知識等。
(二)開心農場
主要內容有蔬菜采摘園、私家菜園、私家農場、自助廚房和親子農事體驗田等,讓青少年和家人能收獲在天空之下,近距離接觸大自然、親身體驗農耕的樂趣,感受農耕文化。
(三)休閑垂釣
主要展示漁業養殖基礎知識,近身體驗垂釣的樂趣,同時感受收獲的喜悅。
(四)青蛙養殖基地
主要科普青蛙養殖技術,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時,可親身體驗養蛙釣蛙的樂趣。
(五)素質拓展基地
主要有田園運動場、稻草藝術園、帳篷營地、五彩城堡、花田迷宮、星空營地、花海秋千等。讓青少年和游人近距離親近和感受大自然,享受團隊合作的氛圍與喜悅。花海簇擁無限樂、逍遙體散一身輕。
(六)玫瑰種植基地
本區域分為玫瑰種植區、玫瑰工坊和晚風清吧,讓游人了解玫瑰科普知識,展示玫瑰相關展品加工流程,晚風沉醉,玫瑰花香、徜徉其中,共飲一杯,其樂無窮。
(七)主題民宿
主題民宿分為鄉村民宿和花海民宿兩個區域,鄉村民宿是當地居民家中農家樂,花海民宿則是百花海中主題民宿,兩種不同風格讓游人在游樂完后,與田園風光同眠。
五、設計主要內容和產業分析
(一)花卉及農產品收入
可持續和更新的農業生境,可提供花卉及農產品規模產出和紀念品定制加工服務。規模產出——藍色海洋、彩虹花園、玫瑰園、有機蔬菜種植示范基地、開心農場等區域的花卉及農產品產出。私人訂制——手工坊的花卉及農產品、紀念品的定制及加工。
(二)藝術收入
大地藝術、地域文化體驗、特色種植、景觀小品等創意娛樂,提供展覽、攝影等功能。
(三)餐飲、住宿收入
提供住宿接待、餐飲娛樂等野奢酒店、清吧、營地,提升區域價值和影響力。
六、總結
紅星村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模式只是作為我國眾多鄉村旅游開發的一個具體案例,在整個規劃設計中,以農業休閑旅游為核心,在紅星村原有旅游資源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重點引入農業科普的體驗經濟模式,使游客在旅游觀光中能夠參與其中,并且能夠體驗到原汁原味的農業生產方式。增加游客體驗和參與感,然后進一步開發第二、三產業,提高鄉村發展經濟。同時建設的還有鄉村基礎設施,提高便捷性和美觀性。本文僅作為一個具體的案例提供參考借鑒,希望以休閑農業作為基礎的鄉村旅游開發模式以后能更加多樣化,更加有地域特色和針對性。
參考文獻:
[1]汪飛,劉佳.成都溫江區北部鄉村旅游度假產品研究[J].旅
游規劃與設計,2013.07.
[2]邱涌忠.農業轉型與臺灣休閑農業政策[J].旅游規劃與設
計,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