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弦子戲是一種悠久古老的戲曲,沂南縣北沿汶村是弦子戲的主要傳承地。近些年來,相關人員對這個瀕臨滅絕的戲曲進行挽救、挖掘工作,弦子戲最終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本文在走訪調研之后對弦子戲的歷史概況、核心曲牌、聲腔系統、伴奏樂器、發展現狀等做出一系列的總結,以供后續研究參考之用。
關鍵詞:弦子戲;戲曲;現狀
一、歷史概況
沂南縣張莊鎮北沿汶村位于山東省沂南縣城西南10公里,地處汶河岸邊,汶河環繞村半圈順流南下,此村尹性村民居多。明代嘉靖九年的《重修法云寺記》中提到“嘉靖四年,有會川鄉顏溫里僧,曰佛泰”,在這里提到的“顏溫”便是“沿汶”的“諧音”之寫。
弦子戲該劇種是源于唐,流于宋、元、明、清,至少在中唐時期已經成熟,與唐代相和大曲、宋詞之曲、元雜劇和漢唐以來的盛行的北曲一脈相承,其唱腔音樂屬于現在意義上的“弦索系統”的劇種,但其諸多傳統劇目曲牌名稱都與昆曲、高腔等雷同,屬于同一源頭。此外弦子戲同樣和山東柳子戲也屬同一個聲腔體系,但是弦子戲使用的不是柳子調,它的核心曲牌和柳子戲有著很大的不同,即曲牌名稱相同,音樂曲調不同,所以說弦子戲是一個獨立且瀕臨滅絕的古老劇種。
二、核心曲牌
和梆子腔、京劇、越劇這些板腔結構的戲不同,弦子戲是曲牌結構的,這就和昆腔、柳子腔、花鼓戲、采茶戲一樣了。由于弦子戲使用的是比較便于抒情的曲牌體,這樣表現激揚的情緒時就會減弱,所以弦子戲主要是以文戲的比較多。武場是非常少的。弦子戲的曲牌眾多,之前大約有三百多種曲牌,目前能唱的至少有一百個左右。
弦子戲的核心曲牌有“五大曲”,分別是“山坡羊”“鎖南枝”“黃鶯”、“駐云飛”“娃娃”,另外的曲牌唱腔雖然有不同之處,但大致演唱風格和表演規律和“五大曲”都是差不了多少的,弦子戲這五個大曲其形成是有一定歷史性的,是通過不斷融合發展才慢慢形成的。
三、聲腔系統
弦子戲聲腔分大調、小調,大調包括小生之外的官生、須生、老生、老旦的唱腔;小調小旦、彩旦、青衣唱腔,當然也包括小生在內。大調用真本嗓,剛勁、蒼涼、圓韌;小調使用的是假嗓,十分細膩、并且帶有委婉纏綿之意。唱腔音樂同有些戲劇一樣采用了四種調性,即“平調”“二八調”“下調”“越調”。同一個曲牌的唱腔大小調各異,如(娃娃)同是大調和小調的唱腔,越調和平調唱腔各異,往往一個大曲牌就有十幾種不同的唱法的唱腔,所以弦子戲的唱腔音樂特別豐富,既能夠表現復雜的思想感情,也把那種中國特色的溫潤含蓄的古典美發揮到極致。
四、伴奏樂器
很明顯,弦子是弦子戲的主要伴奏樂器,它是一種藝人而非工廠制作的樂器。它比柳琴大,比琵琶小,一共有四根弦,一根小弦,一根中弦,兩根老弦,音色十分獨特。除了弦子,還有笛、笙、管、二胡、京胡、嗩吶、琵琶等伴奏樂器,以及皮鼓、堂鼓、響板、大鑼、小鑼、大鈸、小鈸、木魚等打擊樂器。
五、發展現狀
90年代后期,隨著城鎮化的加快,社會加速轉型,新的文藝形式紛至沓來,新的思想觀念更新交織,在新文藝形式的沖擊下,弦子戲與日益現代化的社會生活逐漸脫節,很少有人愿意觀看,演員除了演出收入,沒有其他經濟保障,少有人繼續演唱弦子戲了。
看著弦子戲傳承問題嚴峻,北沿汶村里的尹作安、楊志富等人經過仔細考量,請市縣的戲劇專家,對弦子戲進行了系統的挖掘整理,用工尺譜和簡譜兩種形式記下所有的調式,對傳統劇目進行合理調整,在唱腔設計和伴奏上也加以改進,使其更容易讓觀眾接受。通過回憶、推敲,整理出四十多個弦子戲演唱和伴奏曲牌,17個傳統劇目。目前工作正在進行中,他們打算到2020年底,完成弦子戲所有曲牌整理記錄及建檔工作。
從2014年開始,北沿汶村的老演員根據新演員不同的天賦條件,用“一對一配對,教與演結合”等辦法,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內,培養了尹冬冬等16名優秀中青年演員,并且成立了沂南縣北沿汶村春滿園弦子戲劇團。劇團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專家指導,整個劇團進行多種場合表演。近幾年,劇團多次在各類戲曲大賽中獲獎,被政府授予優秀藝術團體稱號。2018年8月,春滿園劇團在張莊小學舉辦學習班,對小學生免費教授技藝。近些年來,由于相關人員對弦子戲的保護工作致使北沿汶的弦子戲最終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六、結語
北沿汶村的弦子戲保留著秦風漢韻,嵌含著唐宋曲牌,融入了元明清時期北方流行的各種聲腔俗曲小令,是十分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沿汶村弦子戲盡管是屬于現代意義上的大“弦索系統”,但是它又是一個獨立的又面臨滅絕問題的傳統戲曲,可以說是民間戲曲藝術的活化石。它的存在,同樣對戲曲理論甚至音樂史方面的研究都有著不可小視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0,
11.
[2]賈力娜,蒲亨強.畢節三官寨彝族喪葬儀式“布摩歌”調查
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 報;2014(03):60-71.
作者簡介:張濤(1995.3-),男,漢族,山東臨沂,教育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音樂),曲阜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