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中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及課題研究,就谷建芬“新學堂歌”進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堂的意義進行探究。谷建芬“新學堂歌”進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提供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堂豐富的教育內涵,激發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的藝術感悟,帶來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寶貴的精神食糧。
關鍵詞:谷建芬;新學堂歌;中職教育;音樂課堂;課題研究
為適應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新要求,近年來,我們濟源職業技術學校以學前教育專業為實踐對象,嘗試將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引入課堂,并積極展開系列研究,旨在通過“新學堂歌”進課堂的實踐探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經典詩詞等中華傳統文化方面的認同感,從而愛上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中筆者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及課題研究,就谷建芬“新學堂歌”進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堂的意義進行探究。
一、提供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堂豐富的教育內涵
“新學堂歌”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師以古詩詞、格言、古訓為歌詞而譜寫的歌曲集,從2004年至今,已經有50首,成為廣大兒童音樂啟蒙和國學啟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這些歌曲不僅保留了谷老師作品的旋律清新優美、節奏明快、易學易唱等特點,更抓住了古詩詞的韻味和意境,在美妙的歌聲中,使當代的孩子們更快樂地親近、學習和傳承我們祖先的經典,真切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秉承“以詩歌親近傳統文化,用音樂陶冶兒童情操”的創作理念,用音樂的創作方式讓廣大少年兒童學習前賢經典,寓教于樂,不僅適合他們學習,更能培養他們的音樂記憶、音樂感知、音樂想象等綜合能力,不失為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內涵。
在課堂教育實踐中,我們通過調整課程設計,將“新學堂歌”引進了中職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拓展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課堂的教育內涵。我們通過“學新學堂歌,唱新學堂歌,演新學堂歌,傳新學堂歌”,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之中,大大提高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音樂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受、鑒賞、表演等能力,為培養他們成為適應當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了有力的價值支撐。
二、激發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的藝術感悟
“新學堂歌”旋律優美,曲折較少,易學易唱,很適合兒童國學啟蒙。比如在歌曲《相思》中,第一句從低音開始,給人一種徐徐道來之感,第一小節一字雙音,更具流暢感,也因此使歌曲的旋律更加優美。空拍的使用,聲斷情不斷,使歌曲的情感更加真摯。副歌部分高音的使用,感情層層遞進、真摯自然。全曲速度較慢,更能表達一種相思之情,進一步表現了詩中的意境美。
谷建芬老師“新學堂歌”中的歌曲曲調處理委婉,曲子旋律簡單,沒有高音,易學易唱,整體曲調給人的感覺是內斂含蓄,情真意切。這樣的表達方式能讓孩子們在曲子中體會到詩人的心境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于將來從事幼兒教育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確實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也很符合他們的審美特點,他們不僅易于接受,同時也樂于接受,這就自然會激發起他們內心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新學堂歌”歌曲的伴奏也很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能夠緊緊抓住兒童純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在創作上生動活潑,富有童趣。所有這些也都為將來從事幼兒教育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激發起了深深的學習熱情和藝術感悟。
三、帶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寶貴的精神食糧
谷建芬老師在兒童歌曲作品創作上,融入了一生的感悟,用盡了一生的經驗。對待每首歌她都冥思苦想、多次吟唱、反復修改再敲定,傾注了太多的靈感和經驗,初心就是為了找到與孩子們純真童心的切合點,為讓孩子們更好地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祖國新一代有深厚人文底蘊的接班人。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提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中國青少年肩負著傳承中國文化的重任,谷建芬老師用音樂的創作方式讓廣大少年兒童學習了前賢經典,寓教于樂,不僅改變了傳統的反復朗誦的枯燥方式,適合兒童學習特點,培養了兒童音樂記憶、音樂感知、音樂想象等相結合的綜合能力,更為孩子們提供了一種學習傳統文化的新形式。
“新學堂歌” 唱響了民族精神,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帶來了寶貴的精神食糧。不僅有利于拓展他們的想象力,陶冶他們的思想情操,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更有利于完善他們的人格以及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特別是對于他們將來所要服務的少年兒童們積累傳統的民族語言,提高他們的民族精神,增加他們的民族意志,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打下堅實的民族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國文;兒童故事歌曲創作于教學[M].北京:中國青年出
版社;2008.
[2]王娜;論述谷建芬創作新學堂樂歌的現實意義[J].科教導
刊;2009(2).
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學堂歌”進中職音樂課堂的研究》(項目批準號:ZJC18102;項目類別:青年教師項目)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趙小霞,濟源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