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音樂文化走入高校音樂課堂是當前音樂教育體系當中的改革方向,高校音樂課堂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實施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多元音樂文化的理論學習,強化高校音樂專業學生的思想認識;另一方面是通過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實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本文在基于多元音樂文化概述的基礎上,對當前高校音樂欣賞課程中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多元音樂文化教學的多種途徑,由此提升自身關于多元音樂文化的深層次認識。
關鍵詞:音樂教學;多元文化;教學現狀;教學途徑
一、高校音樂課中的多元音樂文化概述
隨著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融合發展,多元文化這一概念已經成為大眾生活中一種常見的學術現象。多元文化主要是基于多種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文化交流的融合,但是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內容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當前學術界認為在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以及不同地區中誕生的不同風格、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音樂都屬于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范疇。多元音樂文化的概念同樣出現于我國高校音樂的教學課堂中,盡管多元音樂文化教學已經成為高校中一種普遍的教育理念,但是對其中的教學途徑、教學方式、教學意義仍在學術研究界有不同的認知程度,高校課程設置、教師自身素養以及學生的學習態度都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質量。多元音樂文化的概念當前已經得到世界范圍內的廣泛認可,在國際音樂教育學會會議上,曾經以多元音樂文化為會議主題,倡導通過多元音樂文化進行音樂專業學生的培養。由此可見,多元音樂文化在音樂教育體系當中的呈現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們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也逐漸走向完善,為了與社會時代中對音樂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一致,因此在高校中引入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概念是必然的,諸多高校基于這一概念,在音樂課中融入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這也成為高校大學生提升審美素養、陶冶個人情操的重要途徑。
二、我國高校音樂課的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校音樂課程設置分析
在現階段我國音樂素質教育改革以及新課程計劃下,諸多高校對音樂課程的設置分類逐漸走向成熟、完善的趨勢。就現有課程設置的分類來說,主要包括音樂理論學習、中外音樂鑒賞、鋼琴即興伴奏學習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通過目前對高校音樂課程設置以及教學方面的研究調查進行的分析可得知,當前在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教學內容主要分中外音樂,在音樂內容的選取上,多通過具有代表性的經典音樂強化學生在短時間內的音樂賞析。中國音樂課程以民族音樂的教學居多,多是在認識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感受民族音樂的藝術審美思維,思考不同的地區音樂風格上產生的差異性。西方音樂的教學對學生的專業素養要求較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音樂理論上的強化,更是通過多元音樂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誕生的音樂魅力。
(二)高校音樂教學師資力量分析
就當前高校音樂教師的師資力量來說,諸多院校都采用專業教師作為音樂課堂的指導。特別是對于專業的音樂院校來說,教學教師本身的藝術素養以及音樂知識的儲備是較為理想的,因此能夠通過自身專業知識的強化來對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提出可行性參考。但是對于高校音樂中的選修課程來說,諸多教師盡管有專業學習上的認識,卻無法保證在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課堂中有效的輸出相關理論內容,在長時間的教育環境下,教學途徑、方式方法以及環節的設計上的不完善,導致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并未得到音樂素養上的高效提升。
(三)高校學生音樂學習特征分析
就當前高校音樂課堂中學生的學習現狀來說,作為音樂課堂的主體,并沒有在對音樂的學習上體現出主動性、自覺性,在受教育過程中處于被動的狀態,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分為種原因:首先是學生本身的學習熱情并不高,無法通過自身動力來支持音樂理論與實踐上的學習,在并不具備主動學習的情況下,容易導致對音樂學習的厭煩。其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較為注重對學習成績的看重,而忽視了實踐學習對自身音樂能力提升的必然性,多數學生對音樂的學習集中于考試階段,希望通過短時間的學習強化自身的專業認知,這種學習方式必然是不可取的。最后表現為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理念認知不明確,多元音樂本身的價值是較高的,能夠在對不同創作背景下誕生的音樂學習過程中展現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能夠在對多種風格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展現藝術價值,而學生多數沒有認識到多元音樂文化對自身能力的提升價值。學生在音樂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只有在強化學生學習態度的基礎上才能夠改善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現狀。
三、在高校音樂課中融入多元音樂文化的途徑
高校音樂課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實施途徑主要分為兩種,首先是通過多元音樂文化理念的滲透,強化學生在音樂上的思想觀念,思想觀念上的認識首先應該突破中西關系的思想界限,我國56個民族的音樂文化以及全球各國中音樂風格都屬于多元音樂文化的范圍。其次是在改變思想觀念的基礎上,強化對具體內容的教學實施,也就是音樂教師應該從教學環節,方式方法以及途徑上提升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認識。而影響思想觀念以及教學實施的主要因素來源于教師本身的藝術素養,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三種主要影響因素的實施途徑上展開詳細分析:
(一)滲透多元音樂文化理念
多元音樂文化理念在高校音樂課堂中的滲透表現為三個方面,即審美性、文化性以及多元性。首先就審美性來說、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是從創作到表演最后到欣賞的系統化藝術,學生在進行多元音樂文化學習的過程中,屬于音樂傳播當中的欣賞環節,因此音樂教師在進行多元音樂文化的選取中首先要關心的是藝術本身的審美價值,一部優秀的音樂作品應該有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意識的重要作用。
就其文化性來說,音樂本身屬于文化中一種類型,對多元音樂文化教學的過程同樣是對其傳播的過程,多元音樂文化理念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傳統音樂模式的創新,使得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特性出現在大眾生活中。將音樂與文化理念相結合,能夠強化其中的文化價值,并使得在音樂創作的過程中拓寬其創新領域。
對其多元性來說,同樣是對多元音樂文化學習過程中的多樣化追求,多元化的理念首先要求突破中西音樂的界限,不能完全地摒棄中國民族音樂,也不能完全傾向于歐洲經典音樂的學習,音樂作為一種無國界的傳播藝術,沒有任何標準來評判其中的優劣,因此對多元音樂文化理念的滲透來說應該達到音樂文化、理念、思維以及風格上的融合。
(二)在教學內容上融入多元音樂文化
對于多元音樂文化在高校音樂課堂當中的教學內容來說,首先應該認識到多元音樂文化的范圍是不受民族、時期、風格、文化上限制的,但是在有限的教學時限當中,想要做到面面俱到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對多元音樂文化作品進行具有鮮明地域風格的選取,使得學生在經典歌曲中能夠感受到不同民族音樂的地域性特征、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格特征、不同文化下的音樂思維理念。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社會環境中,流行音樂作為主要的發展力量,在大眾生活中占據主要地位,盡管流行音樂的創作良莠不齊,社會各階層不同的文化程度、審美傾向、思維模式都在影響著流行音樂的選擇,但是我們應該仍舊對流行音樂當中的優秀成分進行選取,做到多元音樂文化傳播過程中的全面發展。因為就音樂的創作來說,不論是何種類型的音樂,都是編創者基于自身的生活背景、社會環境、主觀思維等因素影響下誕生的,它是特定文化影響下的產物,因此通過學生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能夠拓寬自身在藝術素養上的深度與寬度。
(三)提升教師的多元音樂文化訴求
在高校音樂課堂中,教師本身的音樂素養是直接影響多元音樂文化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多元音樂文化本身的概念就是抽象的,通過教學呈現給學生的音樂作品也是在非語境情況下進行學習的,因此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無法通過對創作者創作過程中的真實體會而再現思維認知。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講解,在自身聯想、想象的基礎上,感受到創作者本身的主觀意識與情感體驗以及思維的真實性,因此教師本身的音樂知識會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實際感受。音樂教師在知識水平、鑒賞能力以及情感體驗等多方面間接決定了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效率,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個人能力的提升。
音樂教師在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過程中,對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充分認識到世界范圍內的音樂風格、音樂理念以及音樂文化,通過對不同音樂作品的賞析認識到演奏和演唱技巧。這一點只有在教師親自實踐的基礎上才能夠深度強化自身的認知程度。其次,教師本身需要具有豐富的音樂理論知識,并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強化教學方法,在認識學生心理特征、學習狀態的情況下提升教學環節的設計。最后,音樂作為一種特質文化,教師應該將其放到特定的社會背景中進行理解,這樣有助于對音樂主題進行深層次認知。
四、在高校音樂課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合理運用
多元音樂文化是基于多元性的基礎上對各種音樂文化之間進行補充的過程,因此在高校音樂課堂中,主要目的是通過多元音樂文化開拓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傳承并發展我國民族音樂,做到對音樂思維的合理感受。通過對當前音樂教育體系的改革來說,民族音樂、地區鄉土音樂以及世界民族音樂三大方面可以作為高校音樂課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運用實施方向。美國著名音樂教育教學家貝內特·雷默曾經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提出過自身的建議,認為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過程是對各種風格音樂的融合過程,首先可以從本國民族音樂入手,在繼承與發揚民族音樂的基礎上,認識到地域性鄉土音樂的特征。在具備一定的音樂知識理論情況下,對世界民族音樂進行深層次的認知。這種觀念也可以作為我國高校音樂課的實施方向。以下為詳細研究:
(一)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
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在社會變遷、時代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與自身地理環境、風俗風情、人文特征相近的音樂文化。因此就我國本身的音樂文化構成來說本就是多元的。在高校音樂課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融入來說首先要對我國民族音樂進行挖掘,這意味著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方向并不是對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的拋棄,因為多元音樂的文化理念首先就是基于不同民族音樂的融合來說的,沒有單個的民族音樂文化,也就無法形成以世界范圍內宏觀上的多元音樂文化認識。
就我國當前大學生的音樂學習來說,生活環境中多是接觸通俗音樂,因此高校音樂教師應該對大學生的音樂選擇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在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過程中,首先要了解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歷史,這不僅是對學生個人音樂能力的提升,同樣也是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過程。
(二)以地區鄉土音樂為深入
鄉土音樂的形成是基于本地區人民的生存與生活環境之上誕生的,它是各民族、各地區人民在社會時代的變遷中對生活經驗的凝結。通過對鄉土音樂的欣賞,我們能夠感受到地域性文化,不同地區的鄉土音樂在音樂風格上有明顯的差異,但大多數都是根據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形成的精神寄托。通過音樂這種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的文化可以有效地區別于其他種類的鄉土音樂。在鄉土音樂的傳播過程中,其本身較高的辨識度使得鄉土音樂作為一種地域性代表文化而存在。優秀的鄉土音樂在高校音樂課堂中的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音樂文化視野,更能夠從側面影響著學生對一個地區的認知,在認知的基礎上更容易產生對鄉土音樂中情感的共鳴。
音樂教師對鄉土音樂的選擇可以根據本地區特色來進行,例如在陜北民歌當中,《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通過對方言以及疊詞的使用表現出陜北地區人民豪放熱情的生活狀態。曲調、音色音量以及咬字吐字等音樂元素上都展現著鄉土音樂本身的藝術價值。由此可見通過對鄉土音樂的學習可以有效加深大學生對地區文化的了解。
(三)以世界民族音樂為拓展
世界民族音樂的范圍十分廣泛,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歐洲古典音樂,還包括美國黑人爵士樂等較為現代的音樂元素。世界民族音樂的誕生是基于不同文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因此學生在對世界民族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將會有一個欣賞和接受的過程,這個過程同樣是對音樂文化概念的重新認識。世界民族音樂多種多樣,因此在音樂文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來進行實踐,對世界民族音樂的學習要求不在多而在精,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對世界民族音樂的學習過程,同樣是學生進行音樂創作思維的認識過程,我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音樂與本國民族音樂的本質差異,在比較過程中達到審美認知上的進一步提升。
四、結語
在高校中融入多元音樂文化,是當前音樂教育體系中較為新穎的一種理念。在現代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素養上的要求不能局限于對特定文化的認識,而是應該在認識本國文化的基礎上多元化的接受其他外來文化。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過程同樣是對學生思維的拓寬過程,如果僅具有一個單一的思維模式,對學生培養道德情操、提升審美認知是十分具有局限性的。在高校音樂課堂中融入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是在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音樂感受與情感體驗,通過聯想與想象創造獨屬于自己的審美認知。由此可見,高校中對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也是在吻合教育體系的基礎上誕生的,我們在未來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應該更為明確多元音樂文化的教學價值,通過對其教學環節的設計提升音樂課堂學習的效果,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
參考文獻:
[1]商文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運用[J/OL].
藝術科技:1-2[2019-12-13].
[2]劉路輝.中學音樂教學中多元音樂文化的導入與價值思索
[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242.
[3]白雪瑩.論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與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J/OL].
黃河之聲,2019(21):73[2019-12-13].
[4]狐紅偉.淺談多元文化視野下基本樂理學科體系的構建[J/
OL].黃河之聲,2019(21):97[2019-12-13].
[5]洪宏.探討高校音樂教育中急需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
國際公關,2019(11):268.
[6]游天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北
方音樂,2019,39(21):141+144.
[7]高英.多元音樂文化影響下的當代古箏音樂創作分析[J].北
方音樂,2019,39(21):14-15.
[8]趙曉華.多元文化背景下對世界民族音樂的鳥瞰——以東
南亞為例[J].大眾文藝,2019(21):156-157.
[9]項葵.中西文化視閾下高校音樂教育模式創新探究[J].藝術
教育,2019(11):199-200.
[10]肖游.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的高中音樂教育編創模塊探究
[J].北方音樂,2019,39(2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