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顯赫的人文基礎。古往今來,中國畫講究以形寫神,以景寓情,以傳統畫工為根本,開拓新式筆墨為精神,講究自然和想象的相互融合,達到具象和意向的完美呈現。在多種風格的中國畫里尤以水墨重彩最為出色。水墨畫的題材以山水畫和人文畫為主,早在明清時期相繼出現了“浙派”和“吳門派”,學戴者甚多,承襲了南宋畫派的遺風,使得水墨畫得到了弘揚。直至明代中期,山水畫和花鳥畫集大成者有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尤為出眾。他們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文征明為翹楚,是能詩、能文;能畫、能書的全才。“吳派”畫作或淡雅高古,或豪放曠達,歷史存作數以萬計,令人嘆為觀止,為后人臨習和傳承水墨淡彩提供了極好的載體。
關鍵詞:水墨畫;微論
一、摹古法傳燈塑墨韻精神
水墨畫注重意境、布局,畫家追求客觀意向。融合了古法傳燈的筆墨情趣,通過描繪對象的過程創造形象的方式,借以體現自己對所刻畫方向的主觀感受。尤以現代畫作為例,拋卻了一味地模仿,使主觀臆想的概念化和客觀精神的理想化合二為一,讓自我感受和技法技藝得到和諧轉化,得以充分表達。王維被譽為“吳派”文人畫的開山祖師,他既是有名的詩人,又是高超卓絕的畫家,他的《雪溪圖》是以雪景山水為題材進行創作的山水畫作品,王維對雪景山水情有獨鐘,董其昌見到此畫說:“有宋徽廟御題,有歷代小璽,無遺復論,當為稀世之寶。” 清宮編纂的《石渠寶笈》記載此畫曾收錄進清內府。乾隆曾見過此畫,他說:“維畫真者不可得,得之與羲、獻墨妙相埒,此圖筆墨渾厚,非宋元以來刻畫者所能措手,可定為輞川真跡無疑。”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王維的傳世作品到清代已經為數不多了,乾隆皇帝認為此圖水平極高,不是后來的宋元畫家所能達到的高度,并且可以和王羲之、王獻之的書跡相媲美。《雪溪圖》構圖層次分明,透視感極為明確,一片冰雪的天地冷澀凋敝,讀來有一種禪宗般的靜謐。
二、在隨類墨彩種徜徉視覺
水墨繪畫藝術,具有自我的文化性格和內在的精神品質。好的水墨畫會說話,它把對事物的描摹和解語恰到好處地傳輸給欣賞者,所以說藝術文化和藝術魅力之間是互通的,其影響力更是無窮的。表面上看水墨畫是一種視覺藝術,在我們眼睛能捕捉到的范圍里實現著視覺傳達和審美情趣,所以傳統的水墨繪畫發展至今,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形態語言結構和文化范疇,彰顯了東方藝術的特殊性和地域性。水墨畫的筆法很有講究,“筆”是指勾勒、皴點等筆法,“墨”是指破、積、烘、染等墨法,畫家們創造了具有獨立審美價值的抒情線條,使用這些波狀的、粗細不勻的、富有張力的線條來表現對象的結構,傳達視覺信息。
承襲古人的繪畫寶典,現代水墨畫小寫意怡情,大寫意抒懷。小寫意畫作傾向于描畫物象之實,介于寫實和工筆之間半工半寫,對會話對象局部的刻畫尤其用心,多以花鳥魚蟲見長,畫幅小,畫面細致。而大寫意畫作則疏狂豪放、運筆多變,注重墨色的運用深淺遠近,心使腕運、情感磅礴,將個人情懷和意念注于筆端。借鑒墨和紙的融匯互補,因意成象,以象達意。大寫意水墨對畫家的要求極高,不僅是造型的基礎要扎實,對腕力運筆、方法和節奏都要能掌控自如。其次是“韻”,大寫意講究韻味和韻律,筆法的輕重緩急、剛柔并濟、虛實頓挫等等,都是構成其作品運動感和節奏感的關鍵。一副優秀的水墨作品,不僅要言之有物,更要具備天趣,發于無意勾兌,終于偶然天成,此間深意值得細細揣摩,永久學習。
三、當代水墨畫家的優秀典范
近現代水墨畫的變遷更契合時代的潮流,層出不窮的畫作摹古通今,見賢思齊。平正見奇的構圖,筆墨與形式的并重加快了當代水墨畫藝術發展的腳步。因了中國水墨畫的淵源,近現代的杰出畫家得益匪淺,佳作不勝枚舉,有山水畫家王維、黃賓虹、倪瓚、石濤、傅抱石、吳冠中等;花鳥畫家王冕、徐渭、徐悲鴻等;人物畫家顧愷之、吳道子、梁楷、蔣兆和、林風眠等。觀賞這些大師的作品,各有稟賦,各得神工;各有千秋,各有所長。論中國水墨畫的畫工巧能,必是摹古意、承傳燈、拓新法、塑精神,工細重彩萬變不離其宗,互相成就。如徐渭的青藤才子,筆底寫意頗具草莽精神;黃公望的富春江山,林巒渾秀,似平而實奇,整個畫面有一種仙風道骨之韻;齊白石的老來破法,陳洪綬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
如今,中國的繪畫藝術正面向國際舞臺。這說明,中國水墨畫從水墨線條到文人畫地過度和繁榮,曾經走過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這期間大師們根據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把控,盡其所能地為中國現代水墨開啟成長的空間,在濃墨重彩中求變,在承古拓今中尋找途徑。現當代水墨畫家的作品大多和他們所處的時代息息相關,他們深深眷戀著腳下的土壤,用畫筆描繪著心里的江山,正是這種隨類墨彩的家國情懷,為后現代的水墨傳承起到和很好的引領作用,讓中國畫走向世界文化的廣袤天地。
參考文獻:
[1]知網:尹臨洪:王維《雪溪圖》真偽考.
[2]王可剛:中國畫從文人傳統水墨到現代水墨的“語言轉
向”研究.
作者簡介:李廣發 ,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