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內藝術高校學生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往往只是重視技法的學習和繪畫立意的表現,從而忽視了對制作繪畫支撐體的準備。所以最后的作品因材料的問題,而出現種種問題,(如:內框變性、畫布老化、畫底缺失等等)導致大量藝術作品不能很好地保存下來,為現在的修復工作產生很大難題。通過對國內我校(廣州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的學生對于支撐體的使用情況及繪畫前的準備工作做相關調查,來思考對油畫作品的保存與修復情況。
關鍵詞:保存與修復;國內高校;油畫;支撐體;繪畫前準備
一、背景及現狀分析
目前就中國油畫市場而言,因為材料的選擇不當,及不重視保存環境,已經有大批的油畫藝術品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為了探究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藝術院校入手,藝術院校正是很多藝術家的搖籃,他們之前學習藝術的地方,藝術家很多藝術創作的特點也正是在此處形成。倘若能在學生時期了解這些藝術家是怎樣學習藝術的,那么就可以找到一些線索。并讓現在的藝術家在支撐體方面引起重視,對繪畫前的準備能更加充分,能利于今后每一件藝術品的保存。
二、對早期藝術家的采訪
根據對某藝術家進行采訪,對當時在藝術院校的回憶(以歐洋老師當初在廣州美術學院學習、留校任教期間的回憶為例):根據歐洋老師回憶當時1956年廣州美術學院第一屆油畫系成立,歐洋老師正是第一批油畫系的學生,畫材都是由學校教具科統一提供,畫布、畫框、顏料之類等等。當時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很少能有純亞麻畫布使用,大多都是棉麻混紡或者純棉布。至于當時的繪畫前準備,畫底是當時老師教他們自己制作的膠油粉底。
膠油粉底:膠——牛膠(牛皮膠、牛骨膠)
油——亞麻油、亞麻仁油、魚油
粉——立德粉
先刷純膠、再涂膠粉。
這種制備底料的方式一直影響著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的學生學習油畫,乃至今天,仍然會有工作室的老師教授學生制作這種大致相同的底料,做大致相同的繪畫前準備。
三、繪畫前的準備(底料、底子)
(一)為什么要做繪畫前的準備?
紡織品由于編織的緣故,都會產生很多小孔,因此吸收性都非常強,需要耗費非常多的顏料,畫面效果也無法預料。更重要的是紡織品纖維還會吸收顏料中的油,會變得很脆,十分不利于保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專門的處理使畫布變得無孔、不易滲透,同時,也需要明亮的底子來提高畫面的顏色鮮明度。很多藝術家認為底子是無關緊要的,使用油畫顏料作畫可以隨心所欲一層層的覆蓋。卻不知道油畫顏料即使涂地再厚,底子的顏色也會透出來。如果是純凈潔白的底子,則給人一種光亮清晰之感。反之會有臟污油膩的感覺,即使干燥之后,效果也是更加糟糕,下面的顏色涂層都會透出來。總而言之底子對畫面的耐久性及色彩作用,以及后來保存作品都有這非同尋常的作用,由此可見,在底子上作畫實在極為重要。
(二)關于底子的制備:
每一個藝術家都會根據自己的個人習慣、每幅作品想表達的效果來制作不同的底子,因此底料的制作方法有無數種,書上記載的方法也不計其數。所以我們不需要掌握具體的配方,也無須學習什么制備底料秘方。不管什么樣的底料無外乎包含三樣東西東西:
1、黏結劑、黏結材料——各種膠類
2、填充物——底料的主體
3、調色劑——確定底子的顏色,一般為各種白色
四、從保存與修復的角度下對油畫紡織品支撐體的選擇及繪畫前的準備
如果是紡織品支撐體,那么它必須包括紡織品本身及內框。國內的藝術市場越來越大,結合所學專業(材料與油畫修復),針對油畫藝術品,個人覺得非常有必要從材料選擇等方面給予藝術家一些建議。
紡織品支撐體的選擇:個人認為純的亞麻布非常適合作為架上繪畫的支撐體,亞麻有較長的亞麻纖維,可以編制成非常結實的畫布。在藝術家選擇畫布的時候,可以盡量選擇純度較高的亞麻布,市面上銷售的亞麻布也能根據藝術家個人需求選擇不同粗細的紋理。
內框的選擇:紅松、椴木、橡木等木材制成的標準化活榫式內框。
固定畫布在內框上需要選用不易生銹的鐵釘,或者用油浸泡后再釘入框內,并且畫布的經緯線平行于內框的四邊。在涂刷底子前需要先在畫布上涂上合適的膠。
五、結語
就我個人認為,藝術家的搖籃——藝術高校應該在一開始培養藝術家的時候就能注重起來,安排相應的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的一開始階段就培養一種意識,并掌握一定關于材料的知識。選擇合適的材料,合適的支撐體、做好繪畫前的準備是非常有必要的,讓作品本身就不容易出現病害問題。其次,應當建立相應的倉庫保存作品,培養相應的人才定期修復和維護藝術品。
參考文獻:
[1]羅珺瑛.中國早期油畫材料及修復研究——從修復角度審
視油畫新材料的選擇[J].美與時代(中),2011(06):
98-100.
[2]馬克斯·多奈爾.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M].北京:清華
大學出版社,2006.
基金項目:廣東省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項目編號:pdjh2019b0267)。
作者簡介:張澤涵,廣州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