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最為著名的藝術家——達芬·奇,其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可以說是中所周知并享譽盛名的著名作品,達芬·奇的藝術美學思想對現當代許多創作者都具有很大的影響,而且也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由此,本文通過“基于藝術美學思想探究 ——以達芬·奇為例”作為研究視角,希望通過本文研究,凸顯藝術創作者獨有的藝術美學思想。
關鍵詞:藝術作品;藝術美學;達芬·奇;美學思想
一、《蒙娜麗莎》及《最后的晚餐》基本概況
(一)《蒙娜麗莎》作品的主要特點
《蒙娜麗莎》可以說是達芬·奇藝術生涯當中享譽盛名的著名繪畫創作作品,同時也是視界上最具特點的肖像繪畫作品,此作品可謂家喻戶曉,也是達芬·奇繪畫創作當中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在這幅創作當中,讓人們難以忘懷的無疑似乎畫面當中的女主人所表現出來的“微笑”。在這幅畫面當中,有的人評到,蒙娜麗莎所表現的微笑會伴隨著欣賞著不同的視角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伴隨著各不相同的心境變化而產生變化。有的人則評論蒙娜麗莎展現出極為端莊和典雅的姿態,甚至還具有很大的魅惑質感,這樣的畫面能夠更有效地引發熟人的遐想,進而對繪畫創作者后期的創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和啟發。
(二)《最后的晚餐》作品的主要特點
《最后的晚餐》創作畫材則主要是來源于《圣經》當中的典故。在文藝復興之后,有許多繪畫創作都出現,但是唯獨達芬·奇這樣一副藝術作品可以說是經久不衰。達芬·奇所創作的《最后的晚餐》,畫面當中的任務特點、表情、身材和性格都刻畫地栩栩如生,在畫面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每一個不同參與者所表現出來的動作特點、心態以及心理特點。展現了達芬·奇獨有的現實主義畫風,也被稱之為歐洲藝術發展當中的“拱頂之作”。
二、達芬·奇獨有的藝術美學思想
在達芬·奇的藝術思想表現當中,其在繪畫藝術表現當中希望能夠凸顯繪畫者的內心,并且認為繪畫者應當尊崇自然,通過自身獨有的藝術表現手法,將自然界當中的事物形象地表現出來。與此同時,在他的思想觀念中,還認為繪畫者如果僅僅只是運用自己的肉眼進行觀察,是很難對自然界當中的事物本質進行了解,由此,必須通過理性的思維進行思考并感知,摸索自然界背后獨有的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事物進行刻畫,并靈活表現出來。這樣一種藝術表現思想,可以將其概括為:從自然界當中來尋找事物獨有的奔向,并將其在繪畫創作者的心理進行理性的、科學的梳理,然后進行藝術處理,最后將自我心理當中的“象”表現在繪畫作品當中。這種思想就如同中國藝術理論當中所表現出來的“胸有成竹”,由此,達芬·奇非常重視在視覺上對自然事物進行觀察和表現,而這個視覺則需要通過自然物、畫著內心進行結合,是針對自然事物形象的系統把握,同時也是將繪畫創作者內心當中的“象”進行一束花表現,進而展現出科學的建構藝術表現形式。
《繪畫論》可以說是達芬·奇必勝繪畫創作當中的藝術精華及總結,同事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當中繪畫表現當中最重要的著作。由此,從發展的歷史當中可以看出,不管是怎樣的一部著作,在其藝術表現思想上都會有極大的成就和圖片,同時也會展現出一種局限性的特點。例如:達芬·奇在繪畫創作當中,主要強調的是自然界對繪畫創作所獨有的作用,而在發展當中難以提到藝術和自然事物之間的反作用,并且輪機自然,而且忽略了藝術獨有的社會功能。從這兩個方面來看,達芬·奇在創作當中主張的則是自然獨有的唯一性,雖然有所突破,但是卻不止于此。在文章當中,針對人物刻畫展現出一種特殊的機械化特點,例如:描繪老人則需要展現緩慢和呆板的藝術形象,這種自然性則遠遠不夠。但是,達芬·奇在畫作以及藝術美學思想上對后人就有了很大的影響,這些獨有的創作手法以及理論依舊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其科學精神以及刻苦精神、實踐當中提取相應的理論,又將這一理論運用到現實的藝術創作當中,則值得人們推崇和學習。
參考文獻:
[1]萊昂納多·達·芬奇.作為機器的身體和作為身體的機器[J].
馬丁·坎普,李云.裝飾.2011(09):16-23.
[2]何平.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與近代科學革命——以達芬
奇和布魯內勒斯基為中心[J]. 歷史研究,2011(01):
159-171.
[3]楊渝玲.文藝復興:近代科學產生的藝術背景[J]. 自然辯
證法通訊,2009(04):1-7.
[4]雷禮錫,李會君.達芬奇鏡子說的哲學基礎與理論內涵[J].
世界文學評論,2008(02):110-114.
[5]劉國平,李燕.科學與藝術:同源、分流和交匯[J].淮陰師
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584-587.
作者簡介:李艷娜(1984.7-),女,吉林省長春市,吉林省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學歷,戲劇與影視學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