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有著很多文化類型和藝術大家,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著重要的影響。繪畫是我國文化藝術中重要的內容,很多優秀的畫家在國內外都有著很高的聲譽,其中齊白石就是享譽中外的著名畫家,由于其成長和藝術經歷具有特殊性,在其繪畫中體現出了很多中國民間藝術元素,這也是其繪畫作品顯著的特點,下面,本文就針對齊白石繪畫中的中國民間藝術元素進行研究,來對齊白石繪畫進行深入的了解。
關鍵詞:齊白石;繪畫;民間藝術;藝術元素
我國的民間藝術有著豐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內涵,這些民族文化不僅具有著十分獨特性的審美特征和形式,還蘊含我國人民的質樸生活狀態和人生哲理。由于齊白石是從農家的木匠而成長成一個世紀代表性的美術創作人物,這也造成其繪畫作品和民間的藝術特色存在密切的關聯,因此在齊白石的繪畫中存在大量我國民間的藝術元素,這對我國新時期繪畫創作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一、齊白石生平經歷和藝術道路概述
齊白石的原名叫作純芝,后來改為名璜,號白石,還有一些別號叫作寄萍老人和吟館主者等。他出生在湖南湘潭地區世代務農貧苦的農民家庭中,他11歲時,其祖父就去世了,在14歲父親開始教他做一些農活兒,但因為身體比較單薄,不能對種田生產適應,因此其父親就托人來讓他進行木匠學習,這時候他已經15歲了。齊白石在少年時代就嘗到了農家生活的酸苦,還嘗到了民間風俗的趣味。在15歲后,在從事木匠中,主要學習一些粗木活,之后還學習一些小器作。在從事木匠3年的時間內,他不僅對平刀法熟練掌握,并且還對圓刀法不斷改進,在掌握技術的同時,也對其臂力、腕力以及手指等進行了鍛煉,對其后來篆刻和繪畫拙重用筆的風格都具有很大影響。在27歲,他與湘潭韶塘地區胡沁園和陳少蕃認識,并拜他們當做師父學畫和學詩。自那時開始,齊白石就在畫和詩文上逐漸獲取啟示。他在青年時代就具備創新意識以及求學學藝意識,這為其后來從事繪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中期的階段,齊白石經歷了遠游,逐漸朝著文人畫方向靠攏,他主要的學畫也是傳統的文人畫,期間還賣畫[1]。在后期發展的階段中,他逐漸成為了世紀性美術代表人物,其先后經歷了衰年變革與繪畫技法改進等問題,并逐漸對文人普遍的冷逸性畫風進行放棄,而對生態平衡的境界進行追求。
二、齊白石繪畫中的中國民間藝術元素形成背景
齊白石是我國20世紀傳統繪畫代表性人物,他繪畫上的特點成就了其繪畫獨特性,正是因為其獨特性使其繪畫和19世紀與以前文人畫具有顯著差別,并拉開了很大的距離,這和19世紀末以及20世紀初期社會的背景存在密切關系。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期間,我國社會存在巨大的變化,此階段清政府越來越弱,國家出現了經濟的整體嚴落后性,國力也逐漸發生衰退,但當時西方經過了工業革命洗禮后,并通過長時間的發展,其工商業迅速發展,經濟也呈現欣欣向榮的狀態,他們對資本擴張的欲望十分強烈,此時西方文化以逐漸滲入到我國環境內。在五四運動提出了科學和民主,并針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批判,這時候人們逐漸對那些西方新思想以及新知識進行接受[2]。
在五四運動之后,對繪畫領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國文人畫也遭受了很大的質疑,這就要求對繪畫實施進一步的變革。其中一些人就開始對西方的文化進行學習和研究,來尋找改革的方法,一些人就對西方的寫實繪畫進行學習,還有一些人通過宋院體畫方式和文人畫進行對抗,而把民間繪畫向文人畫中融入也是一種途徑。面對這種環境,自湖南農村去“北漂”的齊白石就遇到了很大的機會,因為他具備有民間生活經歷以及民間藝術修養,這些都成為了其繪畫中的財富,是他創新和改變的重要資源。在齊白石剛開始到北京時,其實是融不到當地畫家的圈子內的,他所繪畫的主要是冷逸類型的繪畫,這種繪畫類型在當時的北京是沒有市場的,其在對陳師曾提出的建議接受后,向吳昌碩進行學習,通過衰年變法而產生出了極具自身獨特性的繪畫風格。
三、齊白石繪畫中的中國民間藝術元素意義
(一)對美術史發展的意義
在齊白石的繪畫中,民間的藝術元素占據了重要的內容,這種元素涉及到了繪畫的題材、色彩和畫面主題的思想表達等方面,都滲透著民間的藝術元素。民間的藝術元素對齊白石繪畫具有積極的影響,讓其于20世紀的畫壇能夠通過獨特面貌進行呈現,同時這對我國美術史現代化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齊白石借助這種藝術創作的風格于北京畫家的群體中迅速顯露[3]。
在19世紀的末期和20世紀的初期,齊白石通過和以往主流的繪畫作家不同的創作風格,其在北京也逐漸成為了畫壇內比較有名的人物,同時在海派的畫家中,由于對民間的藝術元素運用,也對美術史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海派中,因為上海地區經濟上存在特殊性情況,其也成為了一個對繪畫行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的畫派類型,但這種海派的崛起是并不能對我國一直以來正統繪畫造成決定性的影響的,而在齊白石崛起后就對正統的繪畫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也逐漸引起畫壇的改革和創新。
齊白石的繪畫創作中,十分注重對民間的藝術吸收,他往往對富有生活情調以及氣息的格調進行捕捉和學習,還將雕花藝術所呈現的簡約性和繪畫進行有效結合,體現出質樸生活的內涵和蘊含對美好生命的向往。齊白石作為我國著名的畫家,他的作品在創作的手法以及內涵上均呈現出自身的特色,也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和喜愛[4]。
(二)對民間藝術的精神傳承
齊白石的繪畫中,一直都比較熱衷于對民間藝術進行傳承和體現,他不僅對民間的藝術具有深入的理解和真切的感受,還對民間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情感,他并不對名利世故熱衷,而把心中激情都投入到繪畫的藝術上。再平淡的日常事物通過他的勾勒,就會顯出別樣的韻味。他畢生都保持極高熱情實施創作,把我國民間的藝術美提高到新境界。往往以往民間的藝術常被稱作俗氣,而通過齊白石繪畫的藝術創作,使民間的藝術元素呈現豐富和多姿的形態。
在齊白石的繪畫作品中,常呈現一種平和性、自然性和灑脫性的特點,這也是其對民間的生活具有真實感受以及熱愛之情的體現。白菜在齊白石的繪畫中十分常見,也是重要的題材,盡管白菜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見蔬菜類型,而通過他有力的線條對菜幫進行描繪,進而借助層次性的墨色對菜葉實施刻畫,讓一棵白菜呈現出自然和藝術的情趣,這也說明齊白石進行繪畫的創作中,就把質樸和真誠性的基層平民思想同藝術家所需要表現得藝術內涵進行緊密的結合。通過借助他高超非凡的藝術繪畫創作技巧和高尚的思想品德意識,把傳統的藝術特征同文人雅致進行充分的融合,從而形成一種融合雅俗的自然型繪畫藝術和文化[5]。
齊白石在對民間的藝術精神進行傳承中,并不是一味進行延續,是把其創作的技巧性以及文人畫所具有的典雅性進行有效結合,通過對傳統繪畫技法實施有效的改良,從而對實現藝術創作的創新探索,這樣使民間的藝術更具有時代的特質和藝術的張力。
四、齊白石繪畫中的中國民間藝術元素體現
(一)在藝術思想方面地體現
在齊白石的繪畫創作中,融入了那些使長期被人們所忽視且生活艱苦勞動環境下的平民群體,他們得到了廣泛的關注。這些人們的內心十分善良和樸實,他們對生活并不是一味抱怨,而是對生活保持熱情與真情,來對美好的事物進行追求。而這種對美好的追求通過繪畫藝術進行體現,就呈現出一種奮斗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精神內涵[6]。
因為齊白石是在民間成長的,他有著和勞動人民一樣的自然、樸實品質。正是因為他對民間的生活存在親身的經歷,且他對日常生活存在細心的觀察意識,所以他才能夠從生活中對美的事物進行發現,進而在繪畫中對民間的生活美實現捕捉,這對他繪畫藝術的創作思想養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齊白石也借助繪畫創作對民間的生活性情進行了表達。比如,在《白菜圖》作品中,通過一張豎幅的紙上,主要呈現出三段內容,作品從上到下的畫面中并沒有過多的顏色使用,而是借助純墨色來對白菜實現勾勒,而這種單調的色彩卻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就像真實的一樣[7]。對白菜的擺放是疏密有序,這也體現自然生活的濃郁氣息,由于白菜和“百財”是諧音,表達出了美好的民間寓意。在齊白石繪畫中體現雅俗的共存性,“俗”一般是指繪畫的題材往往在生活中比較多見,人們對這種題材都比較熟悉和親切,但是其所繪畫的作品卻呈現出一種雅的氣質,進而在雅中來對民間生活所具有的內涵和真實感受進行體現。
齊白石繪畫的生涯中,盡管在表現形式以及手法中存在顯著獨特性,但其作品中所包含的質樸思想是一直存在的,而這種質樸也賦予其作品平民化特點,有效體現出齊白石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本色,這對他一生繪畫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民間藝術的元素運用也實現其藝術事業拓展和審美修養提高[8]。
(二)在繪畫題材方面地體現
在齊白石的繪畫題材中,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其繪畫的題材包括很多,比如蔬果、花草、樹木、蟲魚、人物和山水等300余種,其中的蔬果類超過40種,著名的花草超過80種,樹木超過15種,禽鳥超過30種,魚蟲超過50種,家禽和走畜超過15種,食物工具超過30種,著名的人物超過50種,各種的山水超過40種[9]。正是因為民間題材廣泛性對齊白石繪畫的創作進行豐富資源的提供,在齊白石的筆下,那些平凡性事物往往就會顯出生動與自然的形態,這也賦予了平凡事物鮮明的風格以及突出的特征,這種作品使人們能夠對生活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這種從民間生活和藝術中提取的題材進行繪畫,創造出豐富多彩和自然生動的世界,但其在體現民俗文化的同時,對民間的生活狀態以及精神也進行有效體現。比如,在《柴耙圖》的繪畫中,所描繪出的畫面主要是民間生活中的柴耙,而柴耙在普通民間家庭都有,而他通過積極的書法技巧同詩文實現有效配合,這樣就讓那些民間用具所呈現出不一樣的藝術特征。此類民間性的用具在以前的文人畫中,是不會當作主要內容進行繪畫的,但齊白石卻僅僅將一件農具就作為了其繪畫作品中主要呈現事物,將兒時用過的物器畫出,并將畫作當作他的童年記憶。在齊白石的筆下,將日常所見物體通過繪畫對自身內心情感進行表達,從而賦予它們深刻精神的內涵。齊白石一生對家鄉青白菜十分鐘愛,這也是齊白石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同樣在齊白石的繪畫中,很多是對中國民間表示著吉祥的物體當作題材,常見柿子和石榴等,此類具有吉祥寓意的事物題材在齊白石繪畫中也逐漸呈現自身的特色[10]。
(三)在繪畫色彩方面地體現
在傳統中國畫中,主要都是水墨,對色彩的使用十分少,但在齊白石繪畫作品中,就使用到了鮮亮的色彩,而這些鮮亮色彩是之前文人所不愿意使用的,他們普遍認為那是世俗中才存在的色彩,是不能夠登上大雅之堂的。而在民間,則對色彩的使用就十分偏向于陽光型和溫暖型,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紅色,它代表著熱情。并且在我國,對紅色的使用十分偏愛,因為其具有吉祥的象征意思,一般在春節或者元宵節等一些節日中,往往人們也會貼紅紙、穿紅裳、裝紅燈籠等,甚至在一些驅邪除魔中會用到大紅紙,同時紅色在我國民間還有著紅紅火火含義,因此紅色在民間得到了最為廣泛性的運用。
齊白石通過對民間色彩借鑒運用,在繪畫的創作中就對暖色色彩敢于使用和創新,將這類色彩在畫面內實現有效的展現,從而促進畫面的效果更為鮮艷,而這也體現出百姓對生活具有的熱情,同時運用暖色系,還對民間百姓的不畏困難和積極向上生活態度進行了充分的體現,這和上層社會使用淡雅和細膩的色彩具有鮮明對比[11]。比如,齊白石所畫桃子就能夠和祝壽實現有效聯系,在其《多壽圖》繪畫中,在對壽桃的描繪中,使用了洋紅色,這是一種民間色彩,對民間的生活精神進行了突出,提升藝術表現力,并且對白石老人美好的祝愿也進行了寄托。在齊白石九十多歲的時候,往往會用到極重紅色,這更為艷麗,通過高純度紅色進行點著畫,濃重之處點后再通過濃色進行復勾,從而讓畫面更為別致,且色彩更為鮮亮。
在齊白石的繪畫中,色彩最重要的運用方法是對色彩對比的使用,比如白與黑、黑與黃以及紅與綠等色彩對比,運用色彩和墨,讓各種不同的色調和色彩通過對比而產生鮮明藝術的反差效果。通過因為齊白石繪畫的藝術是通過以大寫意方式呈現,其在色彩運用上更為深遠,運用繪畫色彩不僅沒有背離事物存在的規律,還借助勾線和色彩有效的結合,來對事物的形象實現突出呈現,從而實現對傳統繪畫的突破。
他的繪畫在用色方面,也受到了雕花藝術影響,進而對色彩敢于大膽創新,讓傳統藝術家深切感受到了民間藝術內涵,讓大范圍群體對我國傳統畫具有新鮮認知。比如,在《牽牛花》的繪畫中,存在大片水墨和小塊紅色牽牛花,形成強烈對比,讓顏色更加在突出,進而來對其朝氣蓬勃的狀態以及生命力的美好進行體現,這樣觀賞者能夠對生命的內涵進行更加深刻的體會。這種對民間色彩有效運用,不僅沒有讓其作品“俗艷”,而更為對自然和崢嶸情感的色彩進行了體現,這也表現出作者對平凡生活的深刻體驗和感悟[12]。
(四)在繪畫造型方面的體現
1、構圖和章法
因為齊白石在早年做過雕花的木匠,這也促進他對民間藝術營養的吸收,將雕花藝術的簡約造型語言和繪畫進行了有效的結合,這也正是齊白石的繪畫藝術巧妙和高明的地方,借助生動、簡潔的圖畫,傳達一種獨特的情趣和意境。比如,在《紅葉草蟲》的繪畫中,總共就描繪出自然界內紅葉、螞蚱和螳螂三種事物,盡管它們的形態存在各異性,但也有顯著特征,在對紅葉描繪中,通過鮮艷的色彩,對螳螂的具有的神氣狀態以及螞蚱動作的小心翼翼都進行了很深入的呈現,齊白石通過簡單造型對整個自然的生命力進行了審視,同時色彩的濃淡變化和細節勾畫,讓葉子和草蟲顯得配合默契,盡管筆墨簡單,但傳達除了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
齊白石在對民間的繪畫進行描摹中,從簡到繁,又從繁到簡,從雜至純,都體現出繪畫藝術的功力深厚,且對民間的生活具有深層的領悟。齊白石的畫作中,簡和繁相互照應和相互協調,其中簡是指筆法力求簡單、繪畫的取材簡單,而繁則是指表現的手法十分巧妙。比如,在《群蝦圖》繪畫中,在我們的生活中,對蝦是比較熟悉的,而蝦總體的描繪是比較簡單的,但蝦運動中的狀態是不同的,在水中的游動和暫時的靜止狀態也是不同,但是在齊白石的簡潔筆墨下就對蝦的各種姿態都進行了有力呈現。
在齊白石繪畫的藝術中,對民間的藝術元素進行了選擇性使用,借助留白方式等,通過繪畫為人們的審美預留了更多思考空間。比如,在齊白石對鄉村冬季的繪畫中,就對相應的情景進行了留白式的描繪:光禿禿樹上,已經落光了葉子,枝頭上掛滿了白雪,房屋零星散落于鄉間,從而呈現出一種自然之美,他借助留白和借地為雪方式,對鄉間的沉睡冬天進行了描繪,遠處望去,寂靜冬天里的鄉村就呈現安睡的姿態和神韻[13]。
2、情節營造
在百姓的生活中,動是他們生存的主要狀態,靜是生命的休養和生息,通過動靜結合才是生命的正常狀態,而這種民間哲思通過齊白石的繪畫創作中也得到了充分地體現。他繪畫是一種靜態的事物,而借助藝術造型讓繪畫彰顯生命力,因此民間藝術的元素在多種的藝術表現中也得到了運用,如瓷器、剪紙、泥塑和木版的年畫等,從而使其民族的特色更為鮮明。齊白石就對上述民間藝術的元素在繪畫中運用,創造出了民間生活情節。比如,在《古樹歸鴉》的繪畫中,他就對夕陽時分的情景進行了描繪,在情景中有群鴉、山、古樹和屋頂等,它們相互映襯和相互存在,從而構成出動靜結合的自然風景,這些景物也是我國的民間常見場景,同時而畫中進行相關題作,不僅對畫的主題進行生動表現,還把作者意圖進行了明確表達。通過畫作中的動和靜,反映出了人生生活中存在的煩惱以及平靜,并且動和靜之間的循環也蘊含深刻的道理。
(五)在繪畫風格方面的體現
1、自然和樸實
因為齊白石出生在民間,他繪畫的風格往往也會受到民間藝術影響,呈現出一種質樸和天然性的趣味,和其他文人畫的嚴肅和端正比較,其繪畫具有更多的生動性和純樸性,對民間生活的描繪也比較到,這也實現了藝術和生活的有效結合。齊白石繪畫中不僅對生活中的生趣、樂趣、俗趣等進行了捕捉,并且也存在理趣,而這種理趣并不是通過說教形式所表現,而從民間的生活和經驗中自然所進行散發而出的,能夠借助平淡以及樸實生活進行體現。比如,在其創作的《牧童紙鳶》繪畫中,就描繪出一小牧童騎于牛背,河內放風箏之景,齊白石通過簡單的幾筆就表現出了河岸的寬闊特點,并實現環境的虛實相生,且將身穿紅色的衣服牧童描述在大自然內,體現一種童年生活的無憂無慮和純真之美。
在齊白石的繪畫藝術中,所描繪的均來自民間自然和樸實的情景,其中卻蘊含著意趣。比如,《荷花影》和《春耕圖》的繪畫中,就表現了自然和民間的天然性樂趣。在《荷花影》的畫面中,僅僅存在一束荷,而荷影占到了大部分的部分,盡管此畫布置比較簡單,但色彩濃淡的對比十分強烈,給人們一種別樣的感受,就像在講故事一樣:一群的小蝌蚪游來游去,悠然自得就像在水中和荷影做伴,和荷花竊竊私語的溫馨畫面;在《春耕圖》中,描繪春天耕地勞作之景,低著頭的放牛娃,頂著太陽的光芒,而后面放牛娃可能是齊白石的兒時形象,從而表達出真實生活內勞動的平凡之美。
2、智慧和幽默
在民間的老百姓,他們對美好的生活十分向往,且他們的生活態度也是奮發向上和積極樂觀的,對生活困苦、平淡和挫折都保持幽默思想,并且他們對兇惡和殘暴也敢于反抗。而在齊白石繪畫作品中,就對民間智慧和幽默藝術進行了體現。
民間勞動者對生活往往有樂觀精神和冷靜思考,從生活經驗中不斷汲取智慧,并通過平民化語言進行表現,這給人一種妙趣橫生審美感。我國民間的藝術充分體現出普通的人民對生活和自然的認識,并且也反映出他們對坎坷命運存在的抗爭以及對美好的生活向往,而齊白石的繪畫創作也對這種民間的藝術精神進行了深刻的融入。比如,在《不倒翁》的繪畫中,將不倒翁的形式設計成頭戴官帽以及身著黑袍的人物形象類型,這種人物類型往往具有很強的隱喻性,其很多作品中都用到了這種人物形象類型,通過這些人物形象主要對那些賊官進行諷刺,體現出為官人員的無德無能,體現出了民間人們對黑暗官場所產生的憎恨和唾罵,令人忍俊不禁,人們看過不會因為在世間存在這種賊官而喪氣,而借助對賊官的此種諷刺對生活產生更為積極和樂觀之感。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齊白石的繪畫中,中國民間的藝術元素運用是其重要的藝術特色,正是由于其出生民間和對民間藝術的熱愛,成就了其后來的繪畫成就,也推動了我國繪畫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家嫡.淺談齊白石繪畫中半為圖畫半為詩的表現形式[J].
赤子,2016(20):39.
[2]劉軍.齊白石繪畫中的現代藝術元素探討[J].美術教育研
究,2018(17):16.
[3]張鵬.傳統美術史研究中的\"作品\"本位——《齊白石的世界》
蠡評[J].中國書畫,2017(9):21-25.
[4]宮旭紅.中西視域下傳統繪畫批評的現代探尋研究[J].福建
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6):136-141.
[5]王苗苗.齊白石的藝術實踐在當代中國畫學習中的反思[J].
美與時代,2016(4):77-78.
[6]馬甜甜.齊白石藝術的生活意趣[J].美術教育研究,2016
(10):29.
[7]魯子琪.淺議文人畫與文人意識——以齊白石“衰年變法”
寫意花鳥畫為例[D].中國美術學院,2016.
[8]毛思懿.談齊白石繪畫中的中國民間藝術元素[D].沈陽大
學,2016.
[9]晏銘.傳統民間藝術對中國畫創作教學的啟示--以齊白石
山水畫為例[J].才智,2016(24):185.
[10]周蓉.齊白石與湖湘民間文化藝術[J].公關世界,2019
(4):90-96.
[11]劉泉.對近現代革新思潮中齊白石藝術創作的研究[J].文
藝生活,2016(3):29.
[12]馬明宸,趙琰哲,仇春霞.北京畫院齊白石及傳統中國繪
畫研究年會綜述[J].美術,2018,(4):116-119.
[13]于慧.淺析齊白石的繪畫藝術研究[J].藝術評鑒,2018
(1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