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展覽設計是一門綜合了展示設計、視覺傳達、環境設計、工業設計、廣告學等學科知識的設計藝術,為會展活動的開展提供智力支持。如今,展覽設計伴隨會展業的高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空前發展的新時期。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外資設計公司的陸續進入,給展覽設計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研究儒家經典思想的代表--中庸思想,能給展覽設計工作帶來一些新啟示。學習和運用中庸思想,能提高設計者的設計能力,避免走入一些誤區。
關鍵詞:展覽設計,中庸,應用
中庸思想作為中國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庸”一詞盡管常給人以貶義的認識,然而,中庸之道卻客觀地指導著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在會展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中庸思想對于展覽設計的從業人員也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一、不求最佳,而求最恰當
設計,是人類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或改善的一個先期階段。在我們的設計工作中,中庸思想看似無關,其實早已滲透其中。中庸之道推崇“平衡之術”。設計中常常受各種苛刻的條件限制,如何有效地回避這些限制因素或者解決這些限制因素,是我們設計的目的。在設計時,往往滿足了參展企業對于展覽設計的要求,卻忽視了該設計可能產生的各種影響。一個恰當的設計,應該既能達到設計的目的,又能將該設計產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之所以提出“恰當的設計”這一概念,是因為商業設計中受限制的因素非常多,不應一味追求藝術的高度。只要做到令各方都滿意,這樣的設計就是“最恰當的設計”。
某個設計方案令品牌形象更加鮮明,造型新穎有趣,激起了參觀者的訪問欲望,在營銷學上無疑是成功的。但如果方案包含不好的元素或者存在結構性的風險,則一旦造成不良后果,其負面影響也不可小視。這是因為展覽屬于公眾活動,而如今又處在傳播介質異常發達的時代。例如,在廣州某次大型展會的布展過程中,國內某知名電氣制造商的展臺發生了坍塌,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在布展時間非常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重新搭建了一個極其簡陋的展臺,以避免導致企業無法參展。事故現場被大量群眾圍觀,并通過手機拍照,分享擴散,極大地損害了該企業的形象。作事故分析時發現,設計方案中存在一個跨度過大,沒有支撐結構的造型。方案設計師與企業溝通的結果是,如果加入支撐結構,勢必會影響整體的外觀效果,因此,取消了立柱,而以挑出的鋼結構進行銜接,但鋼結構仍然不堪重負,最終導致了這起事故。
可見,在設計中不注意“平衡”的后果是相當嚴重的。因此,在效果最佳與影響最小這兩個方面,設計師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則就是平衡。這也符合我們“因事制宜”的處事原則。現代商業工程設計往往不是一個供個人欣賞和收藏的藝術品,而是一項面向社會的公共工程,設計師必須具備高度的責任感,掌握好“平衡”。
二、須收放得宜,忌用力過度
“中為適應之謂,庸為經久不渝之意。”即適用而經久不渝,它后來逐漸演繹為不偏不倚、允當適度的意思。展臺設計中需要把握的另一個“度”就是“收放得宜”。設計思維可以充滿無限張力,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但應該有“放得出去,收得回來”的能力。展臺設計針對的受眾群體往往不是特定的某個群體。受眾群體的個體認知和接受能力參差不齊,設計師只能以一般大眾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作為設計前的考慮。前衛的設計盡管能博得眼球,但也可能產生爭議。保守的設計雖然實施起來便捷,但缺乏新意,無法吸引人的目光。如何讓設計方案既有新意,又不浮夸,既能彰顯品牌形象,又不會產生“喧賓奪主”之感,這就是對設計師專業能力的考量。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在《四書集注》里說:“子張才高意廣,而好為茍難,故常過中;子夏篤信謹守,而規模狹隘,故常不及。”這就是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意思是:如果做得過了頭,還不如沒有達到標準,甚至不如不做。“不偏不倚、不左不右、恰到好處”,正是對這一“度”的形象概括。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放棄那些過于奔放和夸張的造型,于平淡中驚起微瀾,會更好。舍棄濃墨重彩,只略施粉黛,效果也很不錯。國內某家紡品牌企業在以往的參展中,展臺多采用歐式古典的風格搭建,裝修每每力求奢華與精美。企業歷次的展臺搭建費用均不菲。展臺固然美輪美奐,但卻分散了觀眾過多的注意力,令關觀眾對產品本身(窗簾)的關注減少。設計師建議,放棄歐式古典風格,做現代輕奢風格,整體以簡約為主,通過金屬材質與少量軟裝素材的點綴,來烘托產品的展示。展臺搭建完成后,呈現出的效果非常好,該企業實現了經濟性與參展效益的最大化。
三、解決方案可能并非唯一
《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之,就是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謹慎地思考達到更深的理解。而篤行之,則是強調要堅定地去執行,“擇善而固執之者也”。一個方案的實施,有可能面臨各種問題。為了實現我們預期的效果,看似只有一種方法,其實,往往有著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選擇。如何讓方案更切合實際,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還原方案的效果,需要我們謹慎地思考,反復地比較、論證。但是,一旦有了結論,我們就要毫不猶疑地遵照執行。在一次衣柜展的設計方案中,我們設計了一個全息成像的產品展示臺。運用全息成像技術,企業的產品以三百六十度旋轉的形式動態展示,具有非常強烈的科技感,能極大吸引觀眾的興趣,也非常契合參展企業的高科技背景。但是受技術與時間限制,全息成像的設備過大,而成像的大小不能達到要求。這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我們在明確了“動態”與“科技感”這一目標效果之后,提出以馬達旋轉實物產品,配合燈光來實現的技術方案,并做出模擬動畫,進一步論證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我們果斷放棄了全息成像技術。事實證明,這個替代方案在保證了“動態“與“科技感”的同時,可靠性更高,并且具有成本低的優勢。
四、中庸不是平庸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意思是:如果別人只花一分力氣就能做到,我就花百分力氣去做。如果別人花十分力氣才能做到,我就花千分力氣去做。可見,中庸思想并非教人平庸。如果認為以中庸思想指導設計工作就無法產生精彩的作品,那就謬以千里了。
風格走向、結構造型,可以用中庸之道作取舍,設計語言卻依然可以豐富多彩。何況,中庸之道本身就崇尚形式之美。深受中庸思想影響的中國古建筑在結構上追求方正、對稱的形式之妙,在建筑風格上,也強調中心觀念與對稱、平衡的理念。我們在展覽設計中,可以在設計語言與形式上做更多的文章,甚至創新。將中國傳統美術作為借鑒的素材,可以從中獲得靈感。而當代藝術與科技手段既可以豐富我們的設計內容,也可以加強我們的設計效果,讓設計作品不至平庸。因此,導致作品平庸的,往往是人自身的眼界與能力。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如何批判地繼承,并運用到我們的工作生活中,還需要不斷地探索。研究和運用中華傳統文化,將有助于更好地做好展覽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李怡,張晟 .感悟中庸智慧[M]。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7.10.1版.
[2]朱熹.《四書集注》[M].鳳凰出版社,2016.9.1版.
[3]李澤厚 .《華夏美學》[M]. 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