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媒體時代的到來為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新的渠道與方法,社會發展需要復合型的藝術設計人才,有必要建構與優化數字時代下藝術設計新型教學模式。本文基于此,針對數字媒體時代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法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數字媒體時代;藝術設計教學;改革
在“互聯網+”時代下,數字化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已經步入了數字媒體時代,各類智能移動終端已經普及,在這一時代下,信息傳播效率和方式,都發生了劇變,也推動著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數字媒體時代下的藝術設計教學活動,也要做到與時俱進,作為教師,要主動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
一、藝術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各個高校紛紛開設藝術設計專業,并延伸出諸多分支專業,如視覺傳達設計、工業設計、動漫設計、環境與園林設計、創意產業藝術設計、信息藝術設計等,對于相關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藝術設計這一專業有著豐富的內容,涉及的教學內容涵蓋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方面,藝術設計,不僅能給人們帶來美的體驗和感悟,還可以不斷改善生活環境,滿足人們的物質、精神需求。在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上,要緊跟時代步伐,在傳統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理論內容較多,忽視了實踐操作和市場需求,導致培育出的人才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二、數字媒體時代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
(一)明確育人目標
數字媒體時代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提供更為先進的設備支持,對于學校而言,在短時間內更新教學設備,顯然不現實,藝術設計教學與數字媒體時代的融合是大勢所趨,除了依靠學?,F有的設備資源支持,還需要根據時代要求來明確育人目標。在這一方面,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發揮出企業在設備、資源上的價值,并為教師提供全面、系統的培訓和教育,通過雙管齊下的措施來更新教學設施、提高教學質量。
(二)激發學習興趣
在數字媒體時代下,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參與興趣,為此,需要采用新穎、趣味的教學方式,激發出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真正地樂于參與。如,在通過3D Max來制作室內效果圖時,即可借助網絡來呈現出各種風格的效果圖,通過對比來刺激學生感官,在此基礎上為他們傳遞相關內容,為學生留出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做到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結合,定期引導學生回顧、分析,學會為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傊囆g設計者要放飛思維,大膽創作,要對身邊的空間環境進行重新審視,用尋常的眼光發掘不尋常的事物。在藝術設計創作中,部分學生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擔心自己的設計不被他人接受,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創意,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各方面都做得很突出、很優秀,只要能有一個點引發別人的興趣和思考,就是成功的。
(三)創新教學模式
數字媒體時代下的藝術設計活動,在多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在傳統內容上,大多是針對課題的創意思維活動,而不再是程序、固定、簡單的模仿與復制,在教學環節中,視覺的表達是一個重中之重。傳統的藝術設計載體,主要為畫布、紙張與畫板,在數字媒體時代下,即可利用數字技術與相關軟件結合,更好地為學生傳遞藝術創作思維,利用微課將教學難點、重點通過視頻內容來呈現,將藝術作品從傳統的表現來轉化為傳遞,讓藝術作品成為聯系創作者、受眾之間的載體。通過該種方式,可以將藝術設計教學活動轉化為數字化的呈現方式,學生也能夠便利的了解具體作品創作流程,共享創作心得,從而深化他們的創新體驗。當然,這對學生的知識學習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學習與藝術設計相關的內容和知識之外,還要掌握多媒體設計、計算機、圖像處理應用、人工分析掃描文字系統的應用方式。而任何教學方法的制定,一方面要基于學生的參與興趣,另一方面則是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新穎、生動的學習活動中更有收獲。
(四)提供全面指導
數字媒體時代下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創新,作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指導,經過簡單的學習,學生也只能大概知曉操作環節和操作步驟,在后續,需要進行足夠多的訓練方可加深學生印象,讓他們做到靈活操作。在最初的練習階段,有的學生尚未認識到操作的意義,在初次操作時,也很容易發生錯誤,這無疑會打擊學生的練習積極性,此時,教師要及時介入,為學生提供指導,評估學生的表現,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的操作習慣和方法,幫助他們制定正確的操作方案,在操作完畢后,及時檢驗,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式和技巧。在為學生提供指導的過程中,要保護要學生的積極性,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鼓勵,當學生屢次犯錯時,要予以他們更為耐心、細致的指導,而不是粗暴質問;當學生對操作不感興趣時,教師不妨與他們多談心、多聊天,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針對性地提供指導,軟件的操作本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逐層深入,開展量化練習,方可熟能生巧,克服學習障礙。
三、結語
數字媒體時代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從理念、思維、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作為教師,要改變自身傳統的教育思想,基于時代要求,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科學調整學科計劃,致力于培育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