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唐盛世,以開放自信的姿態立足世界,在政治經濟宗教步步走高的影響下,開放自由的美學思想興起。與此同時,雍容華貴,豐滿多彩的裝飾紋樣孕育而生,并風靡一時,同時將“美到極點”表現得淋漓極致。本文首先闡述唐代裝飾紋樣的內涵及藝術特點,然后介紹唐代裝飾紋樣在現代的應用現狀,由此論述了唐代裝飾紋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將這一燦爛的傳統裝飾藝術與現代插畫設計相結合,借助插畫的時代價值將其更好地傳承發展下來。基于此,提出一些將唐代裝飾紋樣融入現代插畫的創作理念及運用方法。
關鍵詞:唐代裝飾紋樣;現代插畫;裝飾藝術;應用發展
插畫作為一門新興藝術,在不同的藝術領域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其角色不僅僅作為傳統的報紙,圖書,雜志等紙質媒介的配圖出現,而更多地被應用于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例如作為海報中的配圖,包裝設計的圖案,產品設計中的裝飾紋樣,及室內設計的壁紙等等,時至今日,插畫設計儼然已經成為一門多載體實用傳播藝術。
既如此,何不將唐代裝飾紋樣與現代插畫設計相結合,既滿足了設計的創造性,同時也滿足了藝術的傳承性。我們將傳統的唐代裝飾藝術與現代插畫相結合,不是復制,而是在尊重傳統,符合時代審美條件下的延續。
一、唐代裝飾紋樣概述及應用現狀
唐代裝飾紋樣從本質上來講為佛教植物裝飾紋樣,隨佛教藝術而誕生,經東西方文化交流和傳播,佛教藝術也隨著西域一線,古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其中也包括植物裝飾紋樣。受當時政治經濟的影響,大唐時代的包容性和多元性,讓其物化形態的造型藝術經歷著一場本土化的改造,是一種吸收,融合到創新的過程。從最初的模仿,到中國審美觀念的整合,最后成為富有生活情趣極具美感的裝飾紋樣,其中以卷草紋和寶相花最為出名。
(一)卷草紋
卷草紋英文名為scrolldesign,scroll有“渦卷形裝飾”之意。它吸收了蘭花荷花牡丹等花草的造型特點,后經過不規則“S”形的組合排列,形式上圓潤曲卷,通稱卷草紋。因盛行于唐代后又傳入日本,又產生了許多新的變體圖樣,日本人稱其為“唐草”,所以卷草紋又名唐草紋。
卷草紋歷史悠久,在漢代的圖案中就已見到唐草紋的身影,魏晉南北朝時期,卷草紋就有了莖葉之分,并且確立了自由舒卷的樣式,風格簡練樸實,至唐代卷草紋廣泛流行,以花朵繁復華麗為主,藤蔓為輔,總體結構舒展而富有流動的美感。
唐代卷草紋的藝術特點充滿了創造性和融合性。正如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一書中寫道:“由于中國人經常有充分的堅強性格和信心,能以自己的方式吸收所學,并把它運用到自己的生活體系中去。”[1]正如卷草紋的產生,唐代卷草紋的組合創新更突出自己個性,雖來源于異域,但與西方的植物紋更明顯呈現出兩種不同的審美情趣和視覺感受,其在寫實的基礎上更具浪漫,更加貼近流動的意向性追求。當時唐草紋多用于建筑裝飾和工藝美術品上的裝飾,并成為后世卷草紋的范模。
(二)寶相花
寶相花紋英文名為Designsofcompositeflowers,composite有“合成混合”之意。在佛教文化藝術中,“寶相”是對佛像的尊稱,因此得名。它集中了蓮花牡丹菊花等花朵的特征,經過藝術處理而組合形成新的圖案,而最初寶相花的原型來自于白蓮花。自魏晉南北朝開始,被大量運用在了石窟裝飾藝術中。隨后在唐代寶相花出現在了織錦,銅鏡,陶瓷裝飾和建筑等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寓意吉祥幸福。
在我們探究這些裝飾紋樣的歷史溯源時,會發現也更加認同鈴木大拙所說的:“充滿活力與生機的藝術生命,往往脫胎于宗教形式中,有時,宗教借助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有時借助宗教的形式走向美學。”[2]值得注意的是,在佛教文化中,“圓即美”的思想對當時的審美情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寶相花正是這一時代的產物。同時以一種豐滿圓熟的姿態,成為中國東方古老而又經典的裝飾紋樣代表。
(三)唐代裝飾紋樣的應用現狀
與唐代相比,卷草紋和寶相花并未像當時一樣,風靡于人群鬧市之中,并且人們對于它的了解也知之甚少,譬如其演變過程及藝術內涵并不是十分清楚。
在今日,一些設計師更多的是將這一裝飾紋樣運用到服裝設計和室內設計中去,但卻往往忽視了中國古代裝飾藝術的傳承性和設計的創新性,不懂如何將其藝術內涵傳承與保留,同時更好地和時代相結合并發展下去,大部分的設計作品更多的是生搬硬套和一些抄襲,失去了內在的精神和靈氣,造型也十分簡單粗糙。
當然我國的設計行業較之歐美和日本起步較晚,會對于國外的設計形式進行模仿,可是我們在模仿和借鑒的同時,也應該回頭看一看我們的藝術文化,并且作為一個中國人更應該好好了解我們的文化基因,珍視我們的東方文化,唐代裝飾紋樣對于設計的獨創性和增加作品的藝術內涵有很好的幫助,反之其借助插畫設計進行傳播又是一個很好的延續。
二、唐代裝飾紋樣借助現代插畫設計延續與發展的意義
(一)插畫設計的概念
插畫,在過去多為圖書中的配圖,對紙質內容起解釋說明的作用。現如今信息時代的到來,多種視覺媒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插畫作為一種新型視覺傳播方式,既是獨立的繪畫藝術,同時又借助于商品設計,海報設計,包裝設計,廣告設計等一些商業藝術進行傳播,為觀者帶來美的視覺享受。
對于插畫設計,我們可以理解為插畫的創作及再生產。現代的插畫設計,更多的是跟隨時代腳步,創作想法及工具更廣泛的一種繪畫創作,而成品更多的是借助傳播媒介,一種新興的繪畫表達方式,其具有的功能價值,圖像價值,市場價值及時代價值都是巨大的。
(二)唐代裝飾紋樣與現代插畫設計結合的重要性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更要去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和特有的傳統藝術,要珍視,更要去傳承和延續。對于唐代裝飾紋樣的傳承不是簡單的復制,時代在發展,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在符合現代審美,時代需求和市場需求去做一個延展,不單單讓“寶相花”“卷草紋”這些裝飾紋樣僅停留在博物館中的文物上和書本里。所以可以借助插畫設計,將唐代裝飾紋樣運用其中,對于兩者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視覺傳播的時代,將唐代裝飾紋樣借助于現代插畫設計進行延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體現在它能為這些裝飾紋樣帶來一些價值和意義,更多的體現在時代價值,功能價值還有市場價值。它是傳統和現代的嫁接及延展。
將一些寶相花和卷草紋運用到現代的插畫設計中去,充滿時代感又富有歷史文化氣息,所設計出的插畫作品既是獨立的繪畫作品,它也可以運用在招貼,海報,包裝,文創產品等一系列的商業作品中,兼具觀賞和藝術內涵的價值功能,同時提高觀者的審美。插畫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它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在推動文明的發展傳播方面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對于傳統紋樣來講,這樣的結合也更有利于其傳承和發展,相信這些唐代裝飾紋樣“寶相花”“卷草紋”與現代插畫的結合會產生出新的生命力。
三、唐代裝飾紋樣與現代插畫設計結合的創作理念及方法
(一)創作理念
傳統的中國唐代裝飾紋樣,隨著歷史變遷,被時間消磨,原有的裝飾魅力還在,但要適應時代需求卻又盡顯衰退,所以就需要補充新的理念和發展方式。在插畫設計中,不僅僅追求的是美觀性,或者是流于表面的繪畫形式,將唐代裝飾紋樣運用到現代插畫中,我們更應該考慮到的是設計內涵,元素形象的重現或提取,設計中的顏色構成,線條運用,以及畫面中元素的位置安排。
首先要明白的是“卷草紋”和“寶相花”它們的寓意是怎樣,給觀者的視覺感受又是怎樣。卷草紋形象生動,會讓畫面生機盎然,充滿了活力,而寶相花寓意吉祥,形象富貴飽滿,會帶來一種豐滿圓熟的視覺效果。其次,要根據畫面情緒和視覺需要,來進行創作,但要注重提取這些裝飾紋樣的內在精神。
(二)應用方法
在創作形式上,我們可以采取直接引用和歸納提取兩種方法。插畫設計中可直接它們直接運用,作為主體;線條可采取傳統中國畫白描的形式,注重前后穿插,及空間和質感;顏色上根據創作的需要來設定,但顏色搭配應遵循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構成體系。或者將這一裝飾紋樣作為插圖底紋,改變線條的表現形式和畫面透明度,這都可以根據創作要求來定。
歸納提取的方法似乎更適合極簡主義和現代幾何構成的審美需求,但要注意的是保存圖案的內在精神,也就是將圖案的內在結構與重要元素提煉出來,做到傳神達意。
四、總結
卷草紋和寶相花是當時政治經濟和宗教的產物,雖然它只是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我們東方藝術文化中燦爛的一篇,借助插畫設計進行傳播,將其運用在現代設計的廣告招貼和產品包裝中,進行一些有精神價值和物質價值的延續。設計是對美的秩序的駕馭,他山之石可供我們學習利用,可將東方的感性和西方的理性邏輯融合在一起。單純地照搬外在形象是不可取的,而是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為基礎,那么這樣的插畫設計才更具有中國東方藝術的味道,其作品的藝術內涵也會更加豐富飽滿,同時對于唐代裝飾紋樣傳承和延續也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諸葛鎧.唐代外來紋民族化的幾點看法[J].裝飾,1983年6
期,52頁.
[2]鈴木大拙著、李英譯.禪和日本文化·鈴木大拙全[J].東京
波巖書店,1970年.第1180頁.
[3]李元.唐代佛教植物裝飾紋樣的藝術特色[J].文物世界,
2010,(第6期).
[4]李靜.插畫設計的時代價值[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