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和發展,環境設計專業作為現當代藝術設計培育方向上的延伸,自我國開設該專業以來,其發展一直處于穩步向前推進的狀態。當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環境設計專業需要轉變思路。環境設計專業具備多學科交融的復合特性,這決定了其對于學生的專業基礎方面具有較高的要求。從“強基礎、寬口徑”轉變為“通才型”人才培養,成為當下環境設計類學科在新時代背景需要思考的課題。跨學科教學的出現使環境設計專業的多門類知識融會貫通,提升了專業綜合性。跨學科研究與跨學科教學是近年來國內外高校關注的熱點,跨學科教育與專業教育產生共生效應,跨越學科界限成為新時代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高校環境設計;跨學科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一、引言
環境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專業,涉及到美術、建筑、材料等學科,但是由于學科分離、跨學科教學體系缺失、雙師型教師的缺失等問題的存在,使得環境設計跨學科教學體系構建還不夠完善。要構建跨學科教學體系,就要深挖環境設計專業,把握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關鍵點,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重視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才能打造出符合時代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二、跨學科教育的發展和模式
跨學科教育由美國學者克萊恩提出,其淵源可從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學院所采用的模式說起。1800年左右柏林大學創始人威廉?馮?洪堡提出整合教育理論,其中所反映的內容便是跨學科教育的雛形。有學者以美國為案例,通過研究總結出有關于學科教育的三個階段。其一,1930年到1940年間,大學教育中針對基礎課程的規劃運動推動了高校關于課程方面的研究整理,如郝欽斯的名著課等。其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后至20世紀60年代,跨學科教育經歷了社會的動蕩,跨學科方面的研究與發展的外力共同推動其深入發展。如,地域的研究及美國地區的研究等,這些研究領域被視作跨學科研究的標志。其三,1961年后至今,針對跨學科教育的本質與具體實施措施的路徑等,高校教師以及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探討。目前,傳統院校針對跨學科性質的教育開展了各類活動,跨學科教育被大多數高校所重視并釆用。有關跨學科教育的形式,有學者概括為大學文理滲透、理工結合交叉教學模式,由多種門類學科互相交叉作用轉變為多門類交叉的教學模式,重點關注社會現象問題或者具有綜合科研項目而形成的具備研究性質的教學模式。由于學科種類繁雜,門類較多,專業學科之間交錯成網狀形態。多樣性與網狀形態導致跨學科教育的知識組建過程呈現復雜性、多樣性。近年來,國內高校逐步建立試點教學,注重跨學科人員或潛在拔尖、創新人員的培育,并開展了有益的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建設性成果;同時,針對跨學科人員培育、現存的學科專業設置及管理體制方面開展了具有建設性的探討并得出了改革要求,課程設置體現出明顯的多學科交叉性和高度綜合性。針對學科和專業方面具有突破性的發現,專業方面的認知得到加強,以實現厚基礎、寬路徑、融會貫通。當前,關于跨學科教學建設有兩種途徑。一是學校建立跨學科的專業方向,通常由兩個及以上學科建設相關課程以某種關聯的方式構成組合,使跨學科的專業課程擁有相對完整的體系。如,耶魯大學設立的“數學與哲學”等跨學科專業。二是學生自主設計的“個人專業”。高校針對學生群體自主擬定提出的針對性專業課程組成方式,確定后交由院校有關部門審核,等待獲批。獲批后學生自行完成有關課程,而后針對部分達到專業目標的學生授予“個人專業”學位。
三、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體系構建問題
(一)學科教學分離
環境設計專業雖然是一門綜合性專業,但是在高校教學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之間的教學分離,難于達到交融效果。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跨學科教育的不重視。專業教師和基礎課程教師在跨學科教育中的認識不強,加上走讀式的上課形式,彼此間溝通較少,使得跨學科教育一直處于不重視狀態,難于達到學科交融的效果。第二,學科交融的難于實施。學科交融一直以來是大學教學研究的重點問題,但是由于教師綜合素養因素、學科差異性因素、教學設施因素等存在,使得學科融合較難。
(二)缺失跨學科課程設計
環境設計專業涉及到多種專業課程,由于學科分離,跨學科教學體系還是難于構成一個系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跨學科人才的缺失。跨學科人才的缺失,是難于開展跨學科教學的關鍵,這與專業培養有著密切關系。第二,跨學科系統構建的缺失。各個學科之間的關聯性比較弱,為跨學科教學帶來一定難度,關聯點的分析缺失是跨學科教學系統構建的主要原因。第三,開放式學習的弱化。跨學科教學是以開放式學習加以開展的,但是開放式學習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多部分學生始終以專業學習為主,沒參與到其他關聯專業的學習中,使得跨學科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缺乏雙師型教師隊伍
環境設計專業缺乏雙師型教師,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概括而言:第一種,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時間不長,環境設計專業教學人才培養機制還處于不斷完善階段。第二種,環境設計專業的雙師型教師缺乏,高校理論教師占據較大比例,理論實踐雙向教師還處于完善階段。第三種,學校處于經費考慮,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機會減少,導致師生缺乏實訓平臺,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相脫離。為此,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尤為重要,不僅有助于調動師生積極主動性,也有利于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長久發展。
四、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體系構建策略
(一)完善跨學科人員的培養機制
其一,制度保障,改約束為激勵,建立專業學群制。合理優化配置環境設計專業同方向類學科、基礎類學科設置,加強各專業學科的教學組織、協調管理和督促檢查,實現信息共享、資訊互通,形成開放式格局。其二,管理保障,變剛性為柔性,把一成不變的培養方式變為不拘一格的培養方式,自主選擇教學模式。在理論研究層面,應構建一個完整的應用型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參考模式。要豐富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培養理論基礎教育、復合型創新應用培養模式,使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理論教學不斷完善。
(二)創新教學理念把握跨學科融合
環境設計專業涉及面比較廣,是文化、地域、社會等方面的集合體。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容易闖入誤區,只重視本專業教學,而忽視其他專業。為此,應該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一方面,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分析環境設計專業的特點,深挖環境設計專業內容,轉變單一教學模式,重視專業融合,全新設計課程和教案,以大局的視野構建環境設計專業學科建設,促進專業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開展專業融合。教師要以現代眼光審視環境設計專業,弱化環境設計專業獨立教學的觀念,將文學、美學、政治、歷史等融入到環境設計專業中,將環境設計專業單一化轉向于綜合化、多元化、融合化的趨勢,以此促進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發展。
(三)打破學科邊界,加強課程建設
其一,課程改革,以知識為立足點,從隔離到整合,將包羅萬象的學科知識點視為一個整體,加強多學科知識的相互交叉和滲透。其二,課程組織,從學科邏輯到問題邏輯,打造具有綜合性、廣泛性和復合性的多層次課程教學體系。其三,學科設置,從單一到多門類,擴大環境設計專業學習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如燈光照明、植物學、裝飾材料、人體工程學、生態學等。其四,針對課程系統,從原始的系統學習發展為開放學習,實現各類專業學科的互通聯姻,從而形成一個系統的、整體的、具有文化藝術內涵、相互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體系。
(四)以市場需求為參考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升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這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環境設計專業理論知識,和過硬環境設計實踐經驗和實踐操作能力。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既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實際需求,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首先,高校應該從實際出發,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校內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管理,以雙師型教師為契機,帶領學生進行跨學科學習,以便學生更加符合時代需求。其次,應該加強校企合作,安排教師進入企業進行掛職鍛煉,以實際體驗強化教師的實踐技能,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最后,應該以市場競爭作為契機,鼓勵教師參與到環境設計項目中,通過園林設計、室內設計等實際項目的鍛煉,提升教師的專業信息量,強化教師處理跨學科教學的能力,便于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將學生打造成實用創新型人才,以滿足社會主義新時代建設。
五、結語
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學科融合、教師隊伍、跨學科課程設計有著密切關系,但是在實踐中,學科之間分離、雙師型教師缺乏、缺失跨學科課程設計等問題的存在,弱化了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體系的構建。為此,應該分析環境設計專業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抓住關鍵點,促進知識融合;應該從實踐出發,組建雙師型教師隊伍,引導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和素養;應該構建跨學科課程設計,促進學科之間聯系,強化學生綜合知識和能力,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瑞峰,高小勇.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教學與培養體
系構建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1):150-151.
[2]胡瀾紫月.環境設計專業本科基礎教學的探索與研究[D].中
央美術學院,2010.
[3]付予.環境設計專業跨學科培養模式探析[J].西部素質教
育,2019,2(19):57-58.
[4]金吾倫.跨學科研究引論[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
[5]蔡小紅.以跨學科的視野拓展口譯研究.中國翻譯,2018
(2).
[6]陳向東,高丹丹,張際平.Blog在跨學科知識共享中的應
用.中國電化教育,2019(8).
[7]余勝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開放教育
研究,2019(4).
[8]黃育馥.20世紀興起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文化生態學.國
外社會科學,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