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紅茶菌膜材料作為一種可生長可降解的細菌纖維材料,因其干燥后具有服裝面料的部分功能性特征和穿著價值,已被研發和應用在服裝設計中。通過“種植”紅茶菌膜服裝,可以有效地減少時尚產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現象,對可持續發展設計有實踐意義。
關鍵詞:紅茶菌膜;生長;服裝面料;可持續發展設計
一、生長的紅茶菌膜面料
(一)定義
紅茶菌膜是納米級細菌纖維交織構成的膠狀膜體(見圖1),干燥后該膜體呈現半透明動物皮質狀態,具有不易破損、保暖性等面料特征,具備成為服裝或其他紡織類產品原材料的基本條件。該面料以紅茶葉、糖和水為原料,原料中的醋酸菌、酵母菌等多種微生物共同發酵形成,是一種可生長、可降解的新型純天然生物材料。
圖1" 生長中的紅茶菌膜體及紅茶菌膜服裝
(二)紅茶菌膜面料的制作
紅茶菌膜面料的制作工藝與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民間紅茶菌飲品的發酵方法基本一致,水、糖和茶葉按一定比例煮沸后靜置至常溫,融入酵母菌經發酵會在液體表面形成膠狀膜體,膜體干燥后即形成紅茶菌膜面料。發酵后的液體是紅茶菌飲品,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增強食欲等功效,紅茶菌飲品的制作工藝距今已流傳了幾千年,但是紅茶菌膜作為面料在服裝中的使用是2011年才被英國服裝設計師Suzanne Lee發現的,干燥后的膜體具有一些服裝面料的基本屬性,如:防破損性、可染色性、保暖性、遮蓋性等,這些屬性支撐了紅茶菌膜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紅茶菌膜的主要構成成分是在茶發酵過程中形成的由細菌和酵母共同組成的微生物細胞化合物,細胞化合物通過在紅茶與糖的混合液體中提取營養成分進行共價鍵納米級纖維素生長,細菌納米纖維生長過程中形成交織結構狀纖維素膜體,薄膜隨著發酵時間變厚,等待十天左右膜體生長至一定厚度,即可取出在通風處晾干,干燥后的膜體可以作為面料使用。紅茶菌膜的生長速度與溫度以及茶葉糖水的茶濃度含量都有關系,當恒溫度在20攝氏度-27攝氏度之間生長速度最快,同時茶葉濃度在低于0.9%的范圍內,隨著濃度的增加,菌膜的生成量呈上升趨勢,大于0.9%之后,呈下降趨勢。菌膜具有極強的韌性,很難被外力撕扯進行破壞,這其中的原因就是納米交織結構,納米交織結構指的是納米尺寸的纖維呈無規律交織的狀態,如同羊毛氈的制作過程是通過外力將羊毛纖維無規律交織在一起,羊毛氈很難被撕扯或其他外力行為所破壞,可以想象納米尺寸的纖維交織在一起形成的面料的強韌性。
自然生長的紅茶菌膜面料呈淺棕色(見圖1),也可以通過天然植物色素進行染色,在膜體發酵過程中,將花青素或其他天然色素融入紅茶液體,待發酵生長過程中色素分子會自然與細菌纖維素融合,使服裝形成新的色彩。也可在膜體干燥后,通過化學染色手段進行染色處理。
二、紅茶菌膜面料在服裝中的應用
英國倫敦生物面料研發工作室Bio couture最早提出使用細菌纖維面料制作服裝的方案,Bio couture的創始人Suzanne Lee
頁
頁
以生態服裝設計師的身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制作紅茶菌服裝最初是一項學術研究項目,這是她在研究本書時與材料科學家David Hepworth交談的結果。她將紅茶菌膜被作為面料在服裝中使用的初衷是 “設計師們還能怎樣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創造材料?”基于這一初衷,紅茶菌膜在服裝產品中的應用是為了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是對于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材料探索中的產物。
2004年Suzanne Lee在進行新型面料的調查研究時,通過與英國材料科學家David Hepworth交流獲取了紅茶菌膜服裝的創作靈感,David Hepworth認為可以使用細菌微生物來合成纖維素,最終液體中生長衣服,而不是使用像棉花這樣的植物來生長纖維。經過數年研發,使用紅茶菌膜面料制作的服裝被Bio couture研究工作室設計制造(見圖1),獲得了服裝產業的關注和討論。菌膜面料的制作工藝引發了相關專業人員的興趣,調查研究后發現紅茶菌服裝設計制造的基本工藝流程是種植紅茶菌膜,干燥后進行裁剪,縫合面料后制成服裝。紅茶菌膜面料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具有創新性,越來越多的服裝制造商和設計師正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更環保的新型材料,而Bio couture工作室正在構建一個開放式創新資源分享平臺,以實現全球范圍的新型材料的研發在平臺內的分享和展示,從而快速推進新型材料的普及和發展,以實現其在全球范圍的廣泛使用和知識共享。
三、紅茶菌膜面料的環保意義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生存環境的變化問題,研究者們一直在探索尋找可再生可講解的生存能源,以減少人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及環境污染等現象。
紅茶菌膜面料在服裝中的應用對于拓展服裝設計領域的環保型設計方法有啟示作用,它使服裝的產生方式不僅僅停留在紡織、裁剪、縫制等傳統制衣程序中,服裝甚至可以通過“種植”實現。近幾年,由服裝產業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愈發緊迫,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可持續發展設計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關鍵。許多歐美國家在設計領域將可持續發展設計列為首位關注,研發新型面料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紅茶菌面料可以生物降解,就像蔬果皮一樣。因為其獨特的可生長性和可降解性,對環境有特殊的積極意義。
四、總結
紅茶菌膜面料作為新型生物材料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對于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有積極影響,其研發初衷是通過新型生物材料為產品提供更多的優勢與價值,紅茶菌膜面料作為自然生長出來的面料,具有可降解可再生等環保優勢。服裝產業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快速發展,為了解決環境可持續發展問題與新型技術的結合是服裝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參考文獻:
[1]王榮榮,王家東.不同茶汁濃度對紅茶菌發酵夏秋茶過程
中菌膜和茶多酚的影響研究[J].信陽農林學院學報,2015,
25(02):104-106.
[2]https://www.launch.org/innovators/suzanne-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