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政策在我國已經實行了近四十年,我國在經濟領域的發展有目共睹,在很多行業中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經濟體量的不斷增長,從中央政府到地方基層越來越重視對文化的建設,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館也是每一座城市的名片,它代表著地域性的文化發展,也承載著區域內的文化傳播責任。文化場館的主要作用就是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性服務,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的角度出發,探求致力于創新群眾文化服務,打造群眾文化品牌,為更好地服務于當代社會獻計獻策。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服務;創新發展
文化產業是我國全面發展,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思想上正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地位才能更好地確保建設的可靠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是服務廣大群眾,是群眾文化服務的重要依靠和保障。我國正處于體制改革的深水區,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都要同步發展,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下站穩腳跟,經濟建設的提升是文化建設的保障,文化建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經濟的前進。我們要從當前的現狀進行分析,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群眾文化服務的關系,實現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目標[1]。
一、現代群眾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概述
群眾文化屬于文化的一種,既然是文化,那么它就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解讀。首先在廣義上講,群眾文化是人類發展歷史進程當中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其中的藝術形式體現了人們的智慧與天賦,文化藝術的誕生與發展也體現著人類思維的不斷拓展,在對于美好愿望的展望過程中也不斷激發著人們的想象力。其次從狹義上講,群眾文化就是我們常說的基層文化,它是在某一個時期中形成的特定文化,既是一個時代的鑄就結果,也是人文精神的累積與傳承,狹義上的群眾文化可以更多地代表深層含義。無論是在廣義還是狹義的范圍中,群眾文化是人們滿足了自身基本物質需求后,進行的一種文體活動,一般情況下是與本地域內的文化特點結合而逐漸演化出來的形式,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又能夠加強社會關系,充分體現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及和諧融洽的社會氛圍[2]。
二、當前群眾文化服務現狀及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有四十年,在國家發展的歷程中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績,與此同時我國的群眾文化建設也在穩步向前的發展,特別是近些年黨和政府大力提倡精神文明建設,加上群眾的熱烈擁護,促成了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遍地開花局面。表演藝術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廣大群眾中深受喜愛,在全國各地的相關部門分別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惠民政策,鼓勵群眾文藝表演創作和創新,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旋律,群眾文化表演藝術更多的代表基層群眾對未來的期盼。在很多地方都逐步建立了文化館、文體館、群眾文化廣場、綜合文化活動中心等,倡導文藝工作者走到群眾中,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廣大群眾加入藝術表演和創作中來,為我國的群眾活動做出貢獻[3]。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燦爛輝煌的傳統文明,并有多姿多彩的傳統文化在民間開花結果,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經濟時代的變革,在文化傳播形式上相對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傳統的紙質文化傳播有著重要影響,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感官刺激。我們可以注意到,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計算機、移動網絡終端等高科技產品已經成為了必備工具,不得不承認電腦提高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同時“過于耗費”人們的精力,在人們熱烈追捧電子文化的時候,傳統性文化逐漸地失去了熱度,特別是青少年一代更是對傳統文化缺乏熱情,這樣下去很容易造成傳統文化的衰退和消失。
三、文化館群眾文化工作的創新發展策略
(一)基于免費活動,吸引社會公眾共同參與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和民族性特點,每個地區的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只有社會各界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共同參與才能促成全面發展的局面,也只有充分利用豐富的社會資源,鼓勵廣大群眾和社會機構參與,才能讓群眾文化傳播更加深遠,這也是我國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動力源泉[4]。在推動群眾文化活動中,要堅持以免費活動為主,通過免費活動吸引社會公眾參與進來。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快速發展與社會各界的參與分不開,既有離退休的文藝工作者,也有熱情的文化志愿者,同時也離不開更多的普通群眾文化參與者。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發揮和運用自己的長處,互相激發潛能、揚長避短,促成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化、多元化局面?;谝陨习l展趨勢,免費固然是重要趨勢,更需要多元化的創新,提升免費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
(二)提供優質文化,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影響因素,缺少了專業人才就會讓群眾藝術發展緩慢,從政府層面到社會各機構都要加強對專業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為了保證和提高群眾活動表演藝術的正常開展,可以適當地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聘請專業院團的老師進行輔導工作,在廣大群眾表演藝術愛好者中間挑選人才,從群眾中走出來的文藝骨干更符合群眾文化活動的需求,在與其他人員溝通上也較為方便。同時我們也鼓勵一些離退休的文藝工作人員進行“二次創業”,發揮他們的能量培養和發掘更多的群眾活動表演藝術“新人”加入,為群眾活動注入新鮮血液、輸送活力,注重人才的全面性,有利于推進文化館群眾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在優質文化活動組織與傳播方面,還可以邀請現相關的文藝活動專家參與進來,提升文藝活動組織質量,更好地為社會公眾服務,提升文藝活動創新效果。
(三)創新服務探索,構建現代群眾文化平臺
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文藝表演只有鼓勵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促進其發展與繁榮,為群眾文藝愛好者提供更多、更大的舞臺,可以激發創造靈感,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不僅可以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也能從多個角度激發廣大群眾的提升審美。當前的網絡非常發達,我們也可以更多的利用網絡手段打造群眾文藝表演直播平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作品質量上要嚴格把關,更多地以弘揚社會正能量為主題,堅決抵制低俗媚俗的文化現象,創造清新干凈的文化市場氛圍。當前的社會發展是基于多種文化的共同發力,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不同文化,群眾文化也要趕得上時代的腳步,把這個多元文化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去。例如很多傳統的表演藝術對當代年輕人缺乏吸引力,我們就要借鑒和參考更多的現代新型文化的特點,鼓勵表演藝術形式的創新,豐富表演形式。群眾文化服務不僅僅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也要更多的吸引年輕人加入進來,在構建群眾文化體系當中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加入,才能使群眾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建設是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與體現。在現階段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主要是以群眾文化服務為主,只有將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提升,才能促進國家整體性文化的提高。群眾文化的提升要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和所遇到的問題具體分析,從文化館建設的角度出發來繼承傳統文化、加強內部管理、注重人才培養、與現代科技結合等全面建設和改善,制定長期有效的發展戰略,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并緊扣時代的主體,掌握時代的發展機遇,為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群眾文化服務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于躍歡.關于群眾文化館免費開放的思考[J].散文百家
(下),2019(11):18.
[2]趙春偉.文化館如何有效開展群眾聲樂輔導[J].散文百家
(下),2019(10):12.
[3]郭倩華.淺談文化館在新形勢下對群眾文化發展的作用[J].
參花,2019(22):155.
[4]蔣文.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探討[J].參花,2019
(1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