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術圖像是同時承載學術信息表達和視覺傳達效果兩種功能的藝術創作,且這兩種負載缺一不可,在學術圖像創作的過程中,目標主體看似不斷剖析科學的信息解讀方式,不斷地以科學家的學術信息為標準進行修正,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創作的情緒作用不可忽視。
關鍵詞:學術圖像;情緒;創作
一、基于科學的藝術創作
學術圖像是基于科學的藝術創作,每一篇自然科學領域的學術論文都會形成一個獨立的論點,用藝術的手段將自然科學論文中的論點闡述,形成具有審美效果又具有信息表達作用的藝術圖像,是學術圖像這一項藝術創作最終獲得的成果,這一成果或用于科學家學術論文發表,或用于科學家在學術領域學術交流。當學術論文在學術期刊投稿發表時,學術期刊平臺作為學術成果匯集整合的平臺,陳列成百上千的學術論文,相對于長片的語言文字,圖像的傳遞效率更高,更具有吸引力。
學術圖像在創作中需要深入了解構科學的立意與結論點,不僅僅是對科學背景的范式普及,更主是要對論文特異性重點的總結提煉;要將其研究的微觀領域具有特異性的結構,具有表征性的推理均通過圖像可視化的手段表達出來,且設計好符合圖像語言的闡述方式,讓讀者所見即所得,所見即所感。在學術圖像發展的初級階段,學術符號,曲線,學術原始資料圖的大量應用,形成了佐證式的圖像表達方式;近十年來隨著可視化手段的發展,圖形圖像軟件技術的發展,學術圖像從佐證式逐漸發展到表達式,形成了具有情節的,劇情式的藝術創作的畫面形式。越來越走向藝術的學術圖像,在包涵藝術手段的畫面中,不僅聚集了藝術創作的工具,還聚集了藝術創作的情緒。
二、情緒與理解在學術圖像創作中的作用
情緒在藝術創作中是司空見慣的,且被廣泛認可的。情緒是潛意識里存在的與藝術家本身認知不可分割的,無論是借助什么工具進行藝術創作的藝術家,都會通過工具將自己的理解與感受傳達到畫面上。情緒在日常認知中也會存在,但是在科學領域,科學信息的學習和交流中,情緒的表達不是很明顯,會被忽略,進而也忽略了作為科學表達的學術圖像中存在情緒創作因素。
三、創作過程中的情緒轉化
學術圖像創作在基礎認知階段,需要對科學信息進行分析解構,在這個環節中面對陌生未知的信息,探索,梳理,解惑的情緒占主導,將原始信息的構成消化形成創作因素之后,進入設計創作環節,在創作環節中的情緒是完整的藝術情緒,創作者會將科學信息完全轉化為藝術元素進行藝術的構建,形成完整的藝術架構。在這個環節中,創作者一般不會被打擾,會完整的形成自己的創作。但是科學的故事表達是科學的,精準是學術的,在于科學之間的匹配磨合過程中,需要再次回到科學信息的評斷也就是回到科學家的修改調整領域。
四、正面情緒的促進作用
在藝術領域中不會有人說畢加索畫錯了,人的眼睛不是長在這個地方的這么畫不對,觀眾回去揣摩他為什么這么創作因為他的創作不影響模特真正的樣貌,在科學領域中,學術結構圓潤的好看還是棱角的好看,藝術家不能全權決定,需要科學家從學術角度給出自己表達的目標判定,在這個目標判定中,科學家本身也會或多或少的摻雜自己的情緒和自己對科研信息的解讀觀念。即便是針對同樣的研究對象,即便研究對象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其形貌特征,不同科學家研究其不同屬性,或者不同著眼點時,對結構表達即結構描繪的側重點不同也會形成有差異性的畫面。如果科學家給出的信息正好在理解藝術架構的基礎上,修正錯誤,精準結構細節的時候,可以很大程度達成與藝術家的契合,共同提升聚焦亮點,增加圖像表達的細節,讓作品更加豐富。
五、負面情緒的消解作用
情緒和想象力是每個人的私有財產,當科學家每每說到我沒有審美沒有想象力,不能構建空間時,實際上思路并不會真正停止,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不斷地構建自己的情景和畫面,當看到藝術家創作的畫面之后,有些人會希望將自己腦海中的情境和畫面“借此機會”表述出來,科學家無法駕馭藝術工具,此時會駕馭工具的人會變成了科學家想要駕馭的工具,工具的功能屬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工具的情緒會被最大化的忽略。科學家沒有完整的藝術體系的訓練,在構建情境時難免會將很多碎片化信息綜合疊加,這些信息呈現的效果也并不盡可掌控,但是這些碎片的信息沖進畫面會帶進來很多原本不屬于當前畫面的情緒。這些情緒與原始情緒不斷沖突不斷消磨,即便是最后能達成的畫面上也會充滿了抵觸和逆反情緒。
六、學術作品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在學術期刊平臺上陳列的學術成果,其呈現的形態和位置是學術成果重要性的一個部分,當成果本身同等重要的時候,視覺效果的吸引力藝術的吸引力會潛移默化地占據上風,在藝術吸引力的主導下形成了對學術信息的重點標識。
學術圖像單純的屈從服務于學術還是從學術信息中汲取營養形成新的藝術生命,發揮藝術的感染力,是學術領域學者需要考量定位的,也是藝術領域藝術創作者需要衡量把握的。
作者簡介:宋元元,女,陜西,碩士,主要從事學術圖形藝術設計以及學術圖形相關研究,北京靜遠嘲風動漫傳媒科技中心;陳明,北京靜遠嘲風動漫傳媒科技中心;祝宏琳,北京靜遠嘲風動漫傳媒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