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智能手機性能的提升, VR虛擬現實被發掘應用在手機APP更多的游戲類型。由于非遺文化的沒落和傳播形式的單一,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非遺文化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將手機VR、游戲與非遺文化相結合,以方便而快捷的沉浸式體驗,讓用戶親身體驗和了解非遺文化的內涵和底蘊。我們將三者結合,設計一款富有科普意義的非遺文化游戲,將青瓷、皮影的制作工藝和故事糅合在游戲情節中,讓大眾能在愉悅的氛圍里感知和接觸非遺文化,開創新的傳播方式與感官交互,開啟非遺文化的新媒體時代。
關鍵詞:手;VR游戲;非遺文化; 青瓷;皮影
一、手機VR虛擬技術與非遺文化的概述
VR全稱Virtual Reality,即虛擬現實,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至今,已經廣泛運用于各個領域。手機VR,則是將VR技術與手機平臺相結合,以手機作為處理器,通過手機自身的屏幕搭載主體為光學透鏡的VR眼鏡或頭盔來顯示畫面,從手機傳感器上讀取手機的控制視角來展示虛擬的真實現實世界。非遺文化,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無形的存在,詩詞、戲劇、傳記故事、曲藝、雜技、制作工藝等表演藝術,習俗文化,知識與技能,是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組成非遺的各種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表現了民族的文化價值,文化意識和文化底蘊與內涵。
二、手機VR虛擬技術與非遺的發展現狀
(一)手機VR的發展與新興應用領域
手機VR是VR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會產生的過程,從主機端到PC端,再到如今的手機端,手機VR設備簡單,成本低廉,迅速占據了不小的市場,成為獨立的VR產品。隨著市場發展手機VR被發掘出更多的用處,如旅游景點模擬展示,淘寶衣柜模擬展示等;手機性能的提升,VR視覺交互系統開始與手機游戲結合,只要帶上VR眼鏡,沉浸式的代入感與游戲豐富各異而又有趣的故事情節相融合,即可讓體驗者體驗到親身經歷般的感官體驗和真實的代入感。但是受限于手機的性能,因此手機VR游戲的內容開發往往會犧牲一些模型的精細度與場景的真實渲染度,這也容易給體驗者帶來不好的觀感。手機VR雖然能吸引到大批的目光,但因技術所限,發展困難重重。
(二)非遺文化中皮影、青瓷制作工藝的沒落與丟失
非遺文化是先輩流傳給我們的文化財富,是歷史洪流中不斷打磨的智慧的凝結,是代代先輩身口相傳的無形底蘊。但隨著科技與經濟的雙重飛速發展,非遺文化逐漸缺失,有些甚至因無新一代傳承人而瀕臨失傳。不論是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青瓷制作工藝,還是手法高超、靈趣生動的皮影戲劇,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都變得存在感稀缺。
龍泉青瓷歷史悠遠,興起于唐末五代,延續至今,龍泉青瓷已燒制16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展史的一塊瑰寶,有里程碑式的成就。但這古老典雅的瓷器,在明清時代開始衰落,到20世紀中期才得以重放異彩;到了二十一世紀,龍泉青瓷卻又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當地相關制瓷人才的缺失,對青瓷文化教育的不重視,大環境下青瓷文化氛圍的轉變,種種因素結合起來,都是導致青瓷文化逐漸沒落的原因[1]。皮影戲,又稱“燈影,”形成于北宋時期,由獸皮雕刻成人物與其他圖形,通過燈光將鏤空的人與道具投映在影布上,并用手操縱皮影道具動作來完成表演。它是我國民間流傳的傀儡戲之一,通過悠揚的唱腔將戲劇曲藝之美與操縱工藝之美結合,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珍貴的藝術瑰寶。但同其他非遺文化一樣,技藝高超的皮影藝人的衰老,喜愛皮影戲劇的青年觀眾越來越少,皮影戲被現代電影、戲劇擠壓,演出受限,都將這曾經深受廣大民眾熱愛的皮影戲劇置于無人問津之地,皮影由盛轉衰,逐漸沒落失傳。
二、手機VR技術與非遺文化類游戲的結合
(一)基于手機VR的非遺文化類游戲設計思路
非遺文化的沒落與即將失傳引來無數人的重視,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非遺文化的傳播途徑和保護方式仍然受到極大的限制,更多地在紙媒書寫,視頻拍攝。近年來,數字媒體迅速發展,網絡的更迭,讓人們更好地將非遺文化進行數字化、信息化,對沉重的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活力,比如綜藝節目《非凡匠心》中對不同地區的非遺文化進行挖掘和整理;比如游戲《古墓麗影》中將各打文明古國的文化與劇情銜接融合;比如《劍網三》的非遺扶持計劃,將非遺文化融入游戲,在點滴間滲透玩家的生活,傳承文化經典。
本文利用近幾年興起的手機VR游戲,結合選取青瓷和皮影元素,旨在將兩者互相融合,研究和設計一款讓人迅速地初步了解其文化的游戲,讓游戲具有教育和傳承的意義。目前這一教育類游戲在我國較為少見,但是高校間,皆有研究如何將游戲與教育平衡,在愉悅的狀態下,去和非遺文化博弈,用游戲的方式講述非遺文化,將厚重而富有底蘊的非遺文化進行分解,用輕松而新奇的方式去呈現,打破它的局限性,讓它富有多元化。(1)設計虛擬游戲場景:雖然是將手機VR、非遺文化與游戲融合一體,但游戲本質上是富有趣味性和娛樂性的,玩家更注重于游戲帶來的體驗與感官刺激,因此,在構建青瓷、皮影的場景的時候,我們還原青瓷靜謐而古老的燒制場景,搭建了經典的皮影戲臺,還原真實場景效果的同時具備娛樂性。(2)青瓷制作工藝與皮影人物制作流程:龍泉青瓷精妙絕倫,其中少不了精細又復雜的制作工藝,我們將制瓷過程進行還原,讓玩家親手體驗瓷器是如何一步步從胚土塑造起來的,加深玩家對瓷器的了解的同時也極富體驗感;而對于皮影,我們設置了制作皮影人物與道具,在皮影平臺上選擇經典的皮影戲目,選擇相應的皮影戲樂器配樂,到最后的親手操縱自己制作的皮影等一系列完善的體驗流程,通過手機VR,讓人真實地去體驗制作和了解這些匯聚了古人智慧的產物。(3)任務等級、關卡難度與游戲獎懲機制:單一的體驗很容易讓人在體驗過后失去第二次了解的興趣,為此我們設置了關卡與任務等級,初步體驗過后,我們會將任務升級,并給皮影戲目設置了不同難度的關卡,比如初級戲目《武松打虎》,我們需要玩家投入扮演一個角色,扮演武松則體驗喝十八碗酒下山打虎,扮演老虎則要與武松纏斗;而在高級戲目《三打白骨精》中,玩家將需要一人扮演兩角,在最初選擇沙僧或者悟空,進行躲避、跳躍障礙、隱藏身形、援救八戒,而到達白骨精目的地則切換成八戒視角,躲避白骨精的攻擊等待救援。打通皮影關卡之后,玩家會得到不同的瓷器碎片獎勵,拿著不同的碎片選擇不同的瓷器進行復原制作,將瓷器完整修復則會獲得不同的經驗值和金錢道具獎勵,獎懲機制能更加促進玩家的競技心態和專注程度。
(二)青瓷、皮影制作工藝游戲的制作與開發
將整個故事架構進行充分的構思完善之后,就到了游戲的制作階段。VR技術能構建一個虛擬的真實世界,而將VR技術與非遺文化結合去制作手機游戲,則需要使用一些專業的軟件去制作。目前我們制作三維模型大多運用Maya軟件,Maya作為一款功能性極強的三維軟件,它先進的建模、布料模擬、毛發渲染、特效制作等功能能極大地滿足我們所需要的視覺效果。(1)模型制作:我們查閱了青瓷和皮影的制作工藝,去博物館考察了青瓷的真實形態,去體驗館體驗瓷器的制作方法,對瓷器、皮影實物等進行了拍攝,比照拍攝相片和網絡、書籍資料,在Photoshop里進行了二維圖形的繪制和場景的原畫設計,隨后在maya里利用編輯器的創建多邊形、網格(編輯網格)的倒角、分離、布爾運算等功能制作了瓷器、皮影單個道具和整體場景的素模。而受限于手機的性能,為了讓手機流暢運行,在模型和場景制作上還是不免有簡化,例如減少面數等操作。(2)貼圖制作:素模完成后,為了讓模型更加富有真實性和生動感,我們需要賦予材質和貼圖。在maya中展開模型的UV與法線等,導出到Photoshop和Substance Painter中,進行貼圖的繪制。為了防止貼圖分辨率過大造成紋理處理錯誤,無法加載顯示,我們將貼圖控制在了64~128MB的分辨率大小。(3)后期制作:導入unity 3D,對模型進行組合,再次調整模型位置與貼圖效果,達到場景相互融合、相處和諧的效果,再運用場景元素來模擬光線效果,運用燈光霧,打造真實的光線環境反射與質感,最后添加物理特效,如重力場,風場,粒子特效。最后添加攝影機進行鏡頭調整。Unity 3D是用于游戲開發的引擎軟件,能夠承載和模擬真實的游戲效果,并且提供繁多具體的開源代碼和簡單易懂的交互操作功能,在制作游戲關卡與模擬交互方面效果突出。但制作完成后,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反復測試,一款游戲才能正常運行上線。
三、手機VR技術與非遺文化結合的教育游戲創新與應用
非遺文化富有豐富而濃烈的地域色彩,其文化也應該隨著科技的發展而得到更好的傳播,本項目采用前沿的VR技術,利用大眾手里的手機游戲與非遺文化有機結合,體驗者只需要帶上VR眼鏡,即可體驗到如親身經歷般的視覺體驗與代入感,方便快捷,這一結合,拓展了非遺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途徑,突破了非遺文化傳播一直以來的書面化、平面化,使其文化立體化,生動化地展現在眼前。也讓市場上的游戲行業有了新的發展和創新方向,以新興的技術行業與逐漸沒落的傳統文化互相推動。
本項目制作的是一款學術實驗性的第一人稱旁白主導游戲,旨在加強教育科普意義和哲學的探討。非遺文化究竟有沒有需要被大眾所了解,游戲設計針對非遺文化的珍貴進行初級探索,吸引人們去深入了解其文化,引發人們對非遺文化的思考。一直以來,游戲因其特殊性,不少受到大眾的質疑和詬病,如何讓游戲富有意義是本項目研究的主旨之一,虛擬現實行業的單一也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路,為何不將教育領域與游戲結合,寓教于樂,利用手機VR的便利,隨時可以進行體驗與學習。
四、結語
非遺文化是凝聚了中國歷史幾千年的智慧結晶,蘊含了民族文化的精神與底蘊,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也能帶給我們濃厚的情感沖擊和視覺享受,將VR技術與非遺文化結合,擴展了非遺文化的傳承方式,也給教育帶來新奇的方式,讓玩家在享受游戲的同時,也能了解到非遺文化的歷史故事,引發人們深思,非遺文化的傳承對我們當代人究竟有什么樣的重要意義。手機VR游戲與非遺文化結合,給玩家帶來愉悅的游戲心情的同時,也能帶來文化、歷史、藝術各個方面的沉浸式體驗,更利于弘揚和宣傳非遺文化。
參考文獻:
[1]廖張波.論龍泉青瓷的傳承與發展[J].陶瓷科學與藝術,
2014(3):25-27.
[2]蔣林靖,陳俊華,馮江妹,黃婷巧.VR民俗游戲研究、設
計與開發——以賽龍舟為例[J].環境構建,2019(04):
51-54.
[3]邱亞萍.數字動畫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優勢和
方法[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16(01):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