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是一門用肢體說話的藝術,通過舞者的身體動作來直觀地表現作品,表達舞蹈藝術的魅力。然而技術技巧的運用在舞蹈作品中卻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成分。在舞蹈藝術中,技術技巧的展示即是演員自身專業水平的展現,更是舞蹈對于藝術性的體現。
關鍵詞:技術技巧;舞蹈;作用;運用
一、技術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
(一)升華作品的藝術性
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而存在,舞蹈動作本身就已經具有藝術性了。舞蹈動作的來源范圍很廣,我們在對舞蹈作品進行編排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地從日常生活中篩選、提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動作素材,通過對這些生活中的動作素材進行模仿、提煉、升華后呈現出舞蹈動作。而舞蹈中技術技巧作為一類特殊的舞蹈動作,是從普通的舞蹈動作中再次篩選、提煉、升華而來,融入了舞者身體較好的柔韌性、高爆發力、高協調性等特征,這些技術技巧動作其難度較高、表現力更強,更有張力。因而,在舞蹈作品中適時、適量地加入合適的舞蹈技術技巧能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再次升華舞蹈作品的藝術性。
(二)增強舞蹈作品的表現力,提高作品的觀賞性和美感
舞蹈藝術給人們呈現出視覺上的藝術審美,或者為觀眾帶來某種精神上的感染,或者歌頌一種社會的道德精神,再或者為觀眾再現歷史的典故……舞者的肢體是編導將作品內容傳遞給觀眾的主要媒介,編導將舞蹈作品的創作動機、主題、意圖傳達給舞者,并為舞者編排合適作品的舞蹈動作,從而呈現給觀眾,起到傳情達意的效果。然而,僅僅是靠簡單、流暢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作品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缺了技術技巧的舞蹈作品,其情感的表達難以達到高潮。普通的舞蹈動作的確能傳達作品的主題、情感,然而技術技巧所的呈現相對來說更具有爆發力與張力。舞蹈作品中,舞者一串串的點翻、平轉讓觀眾眼花繚亂,一個個的跳躍、前撲后翻、空中撕腿等技巧均能為舞者的動作提高一個難度層次,從而為舞蹈作品增添一份表現力,舞蹈作品也隨之顯得更具有觀賞性與美感。
(三)“二次”烘托人物形象的情感表達
一個好的舞蹈作品,是需要觸動觀眾的,這種觸動可以是視覺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心靈上的。簡單的舞蹈動作可以流露出人物及作品的內在情感,然而這僅僅是基礎,還不足以表達作品的全部情感,不足以表達作品情感的高潮。以古典舞作品《秦王點兵》來說,舞臺上舞者跟隨著鼓點做出“一格一格”的動作,舞者一個抬頭,一個起身、頓足等,從整體上表現出了士兵的銳氣、剛勁等形象。但是對于一個好的、經典的舞蹈作品來說,這些還是遠遠不夠的。因而編導在作品中為舞者編排了大量的技術技巧展示,各種跳躍、旋轉、躺身蹦子、單腳飛腿等等,通過這些大量高難度的技術技巧動作來再次升華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強調這些被選的士兵個個身懷絕技、勇猛的特征。從而 “第二次”呈現出古代士兵獻身國家,為國效力的英勇形象,從而為作品“二次”烘托士兵形象的情感表達。
二、舞蹈作品中技術技巧的運用
(一)選擇與主題相關的技術技巧
舞蹈作品中的技術技巧與其他舞蹈動作一樣,雖然是作品的表現主體,但卻是為舞蹈作品而服務的,為作品表達其內在的情感而服務,為作品的傳情達意而服務。因此,我們在作品的編排過程中,需要結合作品的主題、情感以及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去選擇合理、合適的技術技巧進行呈現。如果作品中的技術技巧與作品的主題不相符合,在古典舞中編排了芭蕾舞的技術技巧,或在老頭的人物形象中使用了各種翻騰的技術技巧動作,不僅不會提升舞蹈作品的藝術性,反而會使得這些技術技巧顯得多余,使得作品顯得牛頭不對馬嘴。
(二)充分發揮想象力,不受制于演員的表現力
舞者的肢體能力是有限的,但是編導的編創思維是無限的。很多舞蹈編導在舞蹈作品編排的過程中會受制于舞蹈演員的身體能力及表現力,這是編導們普遍性的一個弊端。舞者的肢體能力是有限的,藝術的發揮空間是無限的,編導的編創思維空間也應該是無限的,我們不應該僅僅是編創出舞者能完成的技術技巧,而應該充分地發揮我們藝術的想象力,不受制于演員的表現力,去設計、編排出舞者能力的技術技巧動作來為作品服務,呈現給觀眾,這是對編導的藝術要求,也是對舞者的能力挑戰,更是對舞蹈藝術的追求。
三、總結
舞蹈作品中技術技巧的使用是舞蹈作品實現其情感表達、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它能烘托舞蹈作品的藝術氛圍,提高觀眾對作品的觀賞性,更好地烘托作品所塑造人物形象的情感表達,從而提升作品的整體呈現效果。舞蹈技術技巧的使用上,我們應當結合作品的主題思想,以人物形象特征與情感為基礎,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位置去合理、適量地編排舞蹈技術技巧,爭取使得每一個技術技巧動作都最大限度地去為作品、為人物情感表達而服務,而又不顯多余,從而使得技術技巧真正地成為舞蹈作品的“畫龍點睛”之筆。
作者簡介:施驍娜,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