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全程陪伴分娩護理的效果和產后出血情況。方法:在我院產科收治的孕產婦中選取110例,起止時間是2017年6月~2019年6月。隨機分成2組:常規護理55例作為對照組,全程陪伴分娩護理55例作為試驗組,比較分娩結局。結果:試驗組順產率高、剖宮產率低;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均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產后出血發生1例(1.8%),低于對照組的4例(7.3%),但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對產婦實施全程陪伴分娩護理,能提高順產率、縮短產程時間,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值得推廣。
關鍵詞:全程陪伴分娩;分娩方式;產程時間;產后出血
分娩對孕產婦而言是一種應激源,部分孕婦對宮縮具有恐懼感,盲目選擇剖宮產;或母乳喂養知識缺乏,采用人工喂養,不利于嬰兒生長發育。有學者研究稱[1],分娩期間加強護理工作,可以提高孕產婦的健康知識水平,改善分娩結局。為了進一步探究全程陪伴分娩護理的應用價值,本文選取110例孕產婦進行分組對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信息" 在我院產科收治的孕產婦中選取110例,起止時間是2017年6月~2019年6月。隨機分為2組:55例對照組中,初產婦31例、經產婦24例;年齡位于21-38歲,平均(29.2±5.3)歲;孕周37-40周,平均(38.7±0.6)周。55例試驗組中,初產婦34例、經產婦21例;年齡位于22-40歲,平均(28.7±5.8)歲;孕周37-41周,平均(39.2±0.9)周。2組基本信息無明顯差距(P>0.05),可進行以下研究。
1.2 納排標準" 參照《婦產科學》[2],納入標準:(1)超聲檢查均為單胎、頭位;(2)符合陰道分娩指征;(3)知曉本次研究,有良好的依從性。排除標準:(1)精神病史孕婦;(2)凝血功能障礙;(3)合并嚴重妊娠并發癥等。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分娩指導等。
1.3.2 試驗組" 實施全程陪伴分娩護理,具體如下:(1)產前護理。了解孕婦的各項資料,包括年齡、文化水平、既往病史、家庭環境等,制定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案,重點介紹分娩技巧和注意事項,解答孕婦和家屬的疑問,提高分娩信心。(2)產時護理。①第一產程。一是環境護理,結合孕婦的興趣愛好,對病房進行合理布置,保持清潔干燥,調整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可在墻壁貼上嬰兒圖片,允許孕婦擺弄花草,營造出安靜舒適的環境。二是健康指導,鼓勵孕婦多走動,休息時不要長時間平臥,定時更換體位,有利于胎頭下降;要求孕婦多飲水、多排尿,學習深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能正確發力。三是心理護理,護士評估孕婦的心理狀態,和孕婦主動溝通,利用眼神、表情、握手等方式,給予孕婦鼓勵支持;對于存在恐慌、緊張心理的孕婦,可以看視頻、聽音樂,轉移孕婦的注意力,保持積極樂觀心態。②第二產程。一是心理疏導,隨著宮縮不斷強烈,孕婦容易出現焦慮和恐懼心理,此時護士要穩定孕婦的情緒,給予安慰和鼓勵,促進分娩順利進行。二是分娩指導,指導孕婦取自由體位,采用正確的呼吸方法;同時對腰腹部進行按摩,緩解疼痛感;觀察宮口開度大小,監測生命體征變化,深吸氣后屏氣用力。三是飲食指導,在宮縮間歇期,可以進食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巧克力,能保持孕婦的體力。③第三產程。一是體征監測,胎兒娩出后,觀察產婦的陰道出血情況,檢查子宮收縮、會陰傷口,每15分鐘測定一次血壓、脈搏等指標。二是情感支持,分娩后產婦心理發生變化,是產后抑郁的主要原因。此時護士應該和產婦、家屬主動交流,鼓勵家屬給予更多關愛,獲得情感支持,盡快轉變為母親角色。
1.4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產婦的分娩方式,包括順產、剖宮產、陰道助產。(2)準確記錄產程時間,其中第一產程從規律宮縮起、到宮口開全為止;第二產程從宮口開全起、到胎兒娩出為止;第三產程從胎兒娩出起、到胎盤娩出為止。
1.5 統計學處理 "將各項數據輸入Excel表格,統計學分析利用SPSS軟件最新版本。其中,計數類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類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代表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分娩方式比較" 2組陰道助產率差異不大,但試驗組順產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 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在產后出血上,試驗組發生1例(1.8%),對照組發生4例(7.3%)。分析可知,試驗組產后出血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不明顯(χ2=1.885,P=0.169)。
3討論
產后出血是分娩后常見的嚴重并發癥,主要是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4]。產后出血不僅危害母體安全,也會影響嬰兒的正常喂養,如何降低產后出血率、改善母嬰結局,成為醫護人員的關注重點。
本次研究中,選取110例孕產婦進行研究,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試驗組進行全程陪伴分娩護理,將護理工作分為產前、產時、產后三個階段,具有全面性和連續性的特點。其中,產前護理的重點是掌握孕婦的基本資料,為護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文中結果顯示,試驗組順產率高于對照組,第一、第二產程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和馬永華的研究結果相近[5]。在產后出血率上,試驗組略低于對照組(1.8%vs7.3%),說明全程陪伴分娩護理的應用價值更高。
綜上,對產婦實施全程陪伴分娩護理,能提高順產率、縮短產程時間,降低產后出血風險,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迪橋,董晶晶,馬露.全程陪伴分娩護理模式建立及護理效果研究[J].飲食保健,2019,6(18):13-14.
[2]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1):211-220.
[3]王雪玲,萬英苗.全程陪伴助產護理在高齡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