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已感染結核菌的人,給予抗結核菌藥物,可以減少感染者體內的結核菌,防止發生嚴重結核病,減少結核病發病。但是給沒有感染結核菌的人服用抗結核藥物進行預防是有效的。新發現排菌病人的家庭內已受感染的兒童,如果家里有人患了結核病,那么與其有密切接觸的人,尤其是兒童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以確定有無感染,若證實已有感染應服藥物預防。而公眾對于抗結核藥的使用副作用也有一定的認識,這類藥物造成的肝損傷問題常常是人們所關心的,抗結核的藥物對肝臟損害較常見,所以在用藥之前,掌握必要的預防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1.臨床中常用的抗結核藥物
常用的抗結核藥,在一線抗結核藥物里有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這四類藥在強化過程中是經常聯用到的,一般叫做“HRZE”。在其它的二線抗結核藥里面,還有利福噴丁、利福布丁、鏈霉素等等,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案。一線會優選、優先使用,一線的結核藥,會出現耐藥或者是效果不佳的時候,醫生會根據病情情況,選擇二線的抗結核藥,以期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其中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均有潛在的肝毒性作用,用藥前和用藥過程中要定期檢測肝功能。
2.如何預防抗結核藥所致的肝損傷?
一般在抗結核藥的使用前,醫生都需要對于患者的既往病史進行詢問,根據患者實際年齡、性別、體制狀況、不良嗜好、是否存在其他藥物服用、是否有藥物過敏史、是否存在肝臟疾病等進行了解,排除一些肝損害因素后考慮給藥。一般患者在用藥前還需要進行肝功能檢查,在用藥期間要定期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等,如果用藥期間出現了食欲減退以及精神不振的情況,也需要及時檢查肝功能。針對低蛋白血癥患者需要對于患者的血漿蛋白水平進行有效調整,在用藥前也需要檢查lgE/lgG/lgM以及C3水平,便于醫生在對患者出現反應的情況下進行復查和對比,還可以用這些檢查的信息作為變應態反應存在和區別變態反應類型的一種參考。按照病人具體的情況來確定相關的治療方案,判斷給藥量以及給藥的間隔時間,做到精準給藥,最大限度的降低用藥可能給患者帶來的肝損傷程度。
在出現患者肝損傷嚴重的情況下,一般是需要暫停使用抗結核藥物的,在肝功能恢復正常后繼續使用抗結核治療,對于肝損傷程度不嚴重的患者,抗結核治療可以繼續開展,在治療中還可以加一些護肝片,并做好定期的肝功能檢查工作,這樣也能夠有效保護肝功能。綜合抗結核藥使用中造成的肝功能損傷案例來看,嚴重肝損害的發生率為1%,但約20%患者可出現無癥狀的輕度轉氨酶升高,無需停藥,但應注意觀察,絕大多數的轉氨酶可恢復正常。如果有食欲不良,黃疸或者肝大應立即停藥,直至肝功能恢復正常。還需要注意的是,相關的抗結核藥使用中,還需要考慮相關藥物聯合使用下的肝損傷問題,一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這三類藥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損傷威脅,特別是將這個三種藥物混合使用后,產生的肝損傷程度可能還會加大,甚至會引起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造成人體內的白細胞增多,血小板數量減少,還可能引起貧血。還有部分患者在應用注射劑,比如說阿米卡星、鏈霉素等,還會導致他們出現腎功能的損害,此外,過敏也是一些抗結核藥在使用中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皮疹,乙胺丁醇的使用,還會導致患者視神經的損傷,吡嗪酰胺的使用可能造成患者尿酸的增高,還可以造成關節的疼痛。所以,針對抗結核藥的使用,必須要明確不同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的,在充分掌握患者的實際情況的背景下,才能合理進行用藥,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傷害。
3.其他預防抗結核藥物造成肝損傷的措施
在抗結核藥使用中,患者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緩解藥物帶來的肝損傷問題。比如說戒酒,因為飲酒本身就會造成肝臟的負擔,長期的過量飲酒會嚴重導致肝功能退化,所以用藥期間,患者要切記不能飲酒。其次,在飲食中要避免使用脂肪較高的食物,少食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也會引起患者出現脂肪肝,肝功能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在飲食中要多吃有營養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促進身體代謝,補充鈣質和維生素,提升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勞累,合理休息的效果要比服用藥物效果好,合理休息可以使肝臟得到更多的血液供應,有利于肝臟功能的恢復。最后,在使用抗結核藥的期間,患者要適當進行體育運動,這對于提升患者身體素質具有一定作用,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能夠讓肝功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避免疾病的侵襲,增強身體抵抗力,這對于減輕藥物造成的肝損傷也是具有一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