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文關懷是患者的需要,是優質護理的重要內涵,是護士的法定職責,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呈正相關,人文關懷在臨床護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臨床護理教學的視角出發,探討人文關懷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人文關懷;教學
護理即是關懷,沒有關懷就談不上護理[1]。護理人文關懷不但為患者提供必需的診療技術服務,更主要是為患者提供精神、文化、情感等方面的服務,從而體現出對人的生命的關愛,滿足人的身心健康需求。在當今“以人為本”的社會中,臨床護理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人文關懷。傳統護理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欠缺,不能滿足現代護理的發展和要求;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植入人文關懷理念全面提升護理專業學生人文關懷的知識和能力[2]。
1臨床護理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的技巧 在臨床護理教學中加入人文關懷的觀點,以講故事、看電影、記日記等敘事方法引入人文關懷,以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關懷小組的合作精神、角色扮演中的對話討論、課程過程中的反思、陪伴照護等教學方法展示人文關懷行為,促進學生移情,使其產生同理心[3]。培養學生主動以同理心去感受“個案”所關心的事,在尊重的原則下共同找出最好的問題解決之道。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體現關懷的人際關系和關懷實踐過程,例如:角色扮演。邀請護理部主任、科室護士、患者等來參加戶外人文學習活動,分小組進行人文案例交流,由專家點評,更好地理解患者患病感受并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關懷照顧。幫助學生體驗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就是以人文關懷為出發點,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護理體現在對待患者要親切、有同理心、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如學生在護患溝通練習中運用共情理論,認真學習有效運用共情的“案例”,加強互動并交流各自在模擬臨床實踐中與患者溝通的感受,加深學生對患者軀體疾病的認識,并能理解患者內心的想法,努力發現不足,提高共情能力。護理中要重視患者、自己及專業,對待工作、患者用心,要有發自內心的付出。同時,讓學生從接觸患者中學會反思,幫助學生敘述疾病體驗,揣摩患者心理,體會患者痛苦經歷,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通過護理實踐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使學生能夠提供“個案”及家屬的照護,幫助別人,對服務及工作熱忱、真誠[4]。
2臨床護理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的細節 通過結合情境角色扮演等多種實踐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人文關懷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處.①基本儀態方面。語言禮貌,舉止文明,態度誠懇。在護理實踐教學中要求學生服裝儀容整潔,在服務場所保持安寧,環境整潔。多使用“請”,對待來賓問路要親切、熱心、協助帶領。培養患者優先意識,患者問題優于業務聯絡,不要與同事談笑、讓患者等待。多用敬語,不用忌諱用詞、推諉用語。盡量做到喜怒哀樂不形于色。工作中對待來訪者多肯定、少否定;多贊賞、少批評;不苛責或譏諷;不批評其他醫院、醫生處置。②電話基本禮儀規范。電話鈴聲不超過3聲;接電話自報單位、姓名、問候對方;回答對方詢問,內容正確,主動積極回答;代轉訊息時,語氣溫文有禮,不應不耐煩;轉接等候時間不超過10 s(轉接時間久,應先委婉解釋);電話結尾禮貌;讓來電者先掛電話。③電梯基本禮儀規范。先出后入;患者先行進出,輪椅、推床者優先;使用不同功能電梯;電梯內避免進食、喧嘩、大聲交談;員工視情況協助患者進出電梯;引導視障患者使用點字設備。④門診護理形象與服務。員工識別證的正確佩戴;診間外掛醫護人員名牌;工作人員服裝儀容整潔;合宜的應對;就診安排;解決患者問題;診后流程解說;護理指導或轉介;禮貌性結語。
3臨床護理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的引導 在護理實踐教學中營造人文關懷環境與氛圍并落實到每一個護理行為中。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親切的稱呼、一個適宜的微笑、一個攙扶動作、一句溫暖的問候、一聲真摯的致歉,都會使患者心情倍感舒暢,演繹促進健康的新觀念。讓學生學會適當表達:請——表現內涵與氣質;謝謝——表現自信與力量;對不起——表現風度與修養。通過不斷的演練,無形中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人交往和合作能力、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全的人格、不斷進取和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日后運用于護理實踐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4臨床護理教學中融入人文關懷的涵養 ①典范學習:以生活中的人物為學習典范,發揮潛移默化的學習效果。②啟發思辨:針對護理專業要有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行為準則進行對話討論,價值澄清與思辨。③全面激勵:鼓勵透過影片、故事、體驗等教學活動,實現人文關懷的核心價值。④環境形塑:鼓勵透過典范學習,建立具人文關懷及符合專業倫理價值的醫療環境。⑤體驗反思:鼓勵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實地體驗及反思護理人文關懷的涵養與精神。⑥自我期許:透過獎勵與表揚,鼓勵個人設定人文關懷的目標,自我激勵與不斷追求成長。
小結
護理人員的關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深化理解、不斷訓練和實踐。因此,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文關懷教育,將人文關懷理念滲透到臨床護理教學過程中,構建一個融入人文關懷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讓學生置身于人文關懷的情境之中,通過學習與實踐激發學生內在的同理心和關愛情感,培養持久而穩定的人文護理理念,使學生在護理人文關懷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得以提高,發展成為具有關懷能力的護理人員。
參考文獻:
[1]Leininger M.Leininger’ s theory of nursing 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Nursing Scierce,1988,4:175—181.
[2]渠利霞,康佳迅,伍東紅,等 . 敘事醫學教育的研究進展及對我國護理教育的啟示[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7):2100-2102.
[3]曾春明. 讓醫學回歸到人文的軌道上來[J].醫院管理論壇,2011,28(6):8-10.
[4]高晨晨,姜安麗.人文關懷敘事護理素材的開發與制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7):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