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對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6例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給予觀察組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分別于護理前和護理干預1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評價患者焦慮程度、抑郁成都、應對策略和社會支持情況。結果: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lt;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MCMQ問卷中面對評分顯著升高,回避和屈服評分顯著降低(Plt;0.05);SSRS量表中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評分均顯著升高(Plt;0.05);對照組護理后MCMQ問卷和SSRS量表各評分無顯著變化(Pgt;0.05)。結論: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能夠改善白血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以及疾病應對策略,提高社會支持度。
關鍵詞:白血病;護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
近年來,白血病發生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化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案,患者在得知患病和治療過程中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情緒,給治療和預后造成不良影響[1-2]。白血病患者在臨床治療以外,更需要關注其心理狀態,給予一定的心理支持、社會支持,以幫助其正確面對和認識疾病,增強治療信心[3]。本研究探討了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對白血病患者焦慮、抑郁、醫學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情況的影響,現將研究內容和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26例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對照組,男36例、女27例;年齡24~65歲,平均(51.48±7.29)歲;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32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18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3例。觀察組,男34例、女29例;年齡24~67歲,平均(51.93±7.63)歲;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35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17例、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11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gt;0.05),本研究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干預,具體為:(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護士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院和科室信息,并指導進行各項檢查;宣教白血病病因、癥狀、治療和護理方法、預后;于化療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化療期間注意事項、藥物副作用及處理措施,并指導正確的護理和應對方法;教導患者和家屬掌握正確的自我保健方法,指導休息和活動;患者出院前告知服藥信息、復診信息,并強調白血病復發和先兆表現等。(2)心理支持: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了解患者思想動態和情緒變化,注意傾聽,采用合適方式糾正其錯誤認識和觀點,引導其對疾病和治療的正確認識,適時疏導不良情緒;與患者家屬溝通,了解其對疾病和患者的看法,教導其與患者正確的交流溝通方式,使之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給予患者足夠的支持;組織患者和家屬與治療效果較高的患者舉行座談會,相互交流和討論,讓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關愛,增強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和護理干預1個月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醫學應對方式問卷(MCMQ)[4]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5]評價患者焦慮程度、抑郁成都、應對策略和社會支持情況。SAS和SDS量表各有20個條目,分值越高標識患者焦慮或抑郁程度越高。MCMQ量表包含20個條目,對應面對、回避和屈服等3種應對策略,分值越高,表示越傾向于該種應對方式。SSRS量表包含10個問題,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3個方面,分值越高表示支持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表示為(x(—)±s),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術前和術后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n(%),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AS評分和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降低(Plt;0.05),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MCMQ和SSRS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MCMQ問卷和SSRS量表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MCMQ問卷中面對評分顯著升高,回避和屈服評分顯著降低(Plt;0.05);SSRS量表中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評分均顯著升高(Plt;0.05);對照組護理后MCMQ問卷和SSRS量表各評分無顯著變化(Pgt;0.05)。見表2。
3 討論
國內外研究均表明,白血病患者存在普遍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表現為拒絕接受患病事實、治療以及來自于他人的關心,影響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6]。良好的護理方案能夠帶來積極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干預白血病患者,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lt;0.05),MCMQ問卷中面對評分顯著升高,回避和屈服評分顯著降低(Plt;0.05);SSRS量表中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評分均顯著升高(Plt;0.05);對照組護理后MCMQ問卷和SSRS量表各評分無顯著變化(Pgt;0.05)。與葉串連等[7]研究結論一致。以上結果均提示健康教育及心理支持能夠改善白血病患者不良情緒,患者能夠正視疾病,并積極治療。
對白血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包括:(1)有效減輕了患者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糾正了其對疾病和治療的錯誤認知,通過傾聽、交流使患者與醫護人員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并通過疏導改善了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能夠在輕松平和的狀態下接受治療;(2)定期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白血病有了深刻且正確的認識,消除了患者擔憂,并通過治療效果良好患者的現身說法和交流探討使患者有了更為主動的保健意識和治療意識;(3)對家屬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之正確了解白血病、患者焦慮抑郁原因,并教導其學習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以及正確護理操作,建立患者和家屬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使護理延伸至家庭,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SSRS量表中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就反映了患者對周圍支持的認可程度,也反映了周圍人或團體給予患者的支持程度[8]。
綜上,健康教育結合心理支持護理能夠改善白血病患者焦慮和抑郁情緒以及疾病應對策略,提高社會支持度,可在白血病患者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元, 顧則娟, 蔣秀美,等. 急性白血病患者標準護理方案的構建[J]. 中華護理雜志, 2016, 51(3):261-266.
[2]冒雷明, 周春英. 成人白血病患者心理問題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 南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7, 37(1):62-66.
[3]黃玉珍, 劉嘉美, 何艷芬. 護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觀察[J]. 心理醫生, 2016, 22(4):156-157.
[4]艾智慧, 楊慧, 侯桂軍,等. 兒童白血病患者化療過程中行為特征及應對方式[J]. 現代腫瘤醫學, 2015, 23(12):1722-1724.
[5]朱冬林, 姜玲玲, 薛曉明, 等. 心理干預影響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心理狀態的研究倡心理干預影響成人急性白血病化療后心理狀態的研究[J]. 中國傷殘醫學, 2015, 23(20):45-47.
[6]Yu H, Zhang H, Yang J, et al. Health utility scores of family caregivers for leukemia patients measured by EQ-5D-3L: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China[J]. BMC Cancer, 2018, 18(1):950.
[7]葉串連.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對白血病化療患者的影響[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0): 371-372.
[8]周華, 龐永堅, 謝惠清. 心理護理對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6, 27(9): 112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