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找到解決社區慢性病多發、病患不了解自己病情、無法養成良好健康習慣的辦法。方法:選取社區內慢性病患者50名,隨機對半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參與式健康教育的方式來實現對實驗組病患的護理干預。結果:實驗組病患的慢性病自我防治效果提升。結論:為社區內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健康護理和身體康復能力。
關鍵詞:慢性病;健康教育;護理干預
當前以社區為單位,建設社區醫院、提供社區醫療和護理服務,而且社區醫院還必須承擔起一定的醫療幫助和指導的責任和義務。在社區醫院或診所所接待的病患中,大多都是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雖然不用住院或者進行手術治療,但是這些病癥也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而針對慢性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內從2018年6月到2019年5月的慢性病患者50例,將這些慢性病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5例。每組中都有不同類型的慢性病患者,而且這些病患的病程、慢性病的治療方式等都存在較大的不同。
1.2社區慢性病護理干預健康教育方法
針對實驗組的患者開展健康教育實驗,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和這些患者進行對接和培訓,但是對于對照組的患者只提供社區醫療服務,不提供健康教育服務。具體健康教育服務開展方式和健康教育方式如下。
1.2.1社區組織運作
原本在社區內部并沒有專業的健康教育人員,社區醫護人員的數量有限,也很難指派出足夠的護理人員來開展健康教育培訓[1]。所以基于社區組織運作,可以由護理人員帶頭,組織一批年輕的社區工作者來共同開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工作,先讓社區工作者了解慢性病的日常護理和健康保養,先形成一個教育組織,再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1.2.2資料評估
對實驗組的慢性病患者的資料進行評估,了解所有患者的病情,然后對本組患者進行分類,病情劃分好不同的程度[2]。
1.2.3參與式健康教育
針對實驗組慢性病病患開展參與式健康教育,所謂參與式健康教育是指由護理人員和健康教育服務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到慢性病患者的日常健康護理教育中,一方面為其提供專門的健康教育,一方面采用電訪、家訪的方式深入和慢性病患者進行溝通,并督促其養成良好的自我健康護理習慣[3]。再就是,讓同類型的慢性病患者組成以提高身體健康、防治慢性病為目的的互助小組,組內成員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共同進步[4]。
1.2.4健康教育開展內容
健康教育的內容比較豐富,要用病患能夠聽懂的形式來進行宣講。具體的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慢性病知識的普及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教育、科學從醫行為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5]。慢性病知識的普及教育主要是就慢性病病患所患有的疾病的知識進行普及教育,并不要求患者對所有的慢性病知識有詳細的了解,但是可以以宣傳欄或者宣傳手冊的方式來讓其了解其他慢性病知識;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教育就是結合對病患生活情況的觀察,為其健康生活提供合理建議,比如飲食、用藥和鍛煉方面的建議;科學從醫行為的教育主要是指讓病患科學對待病癥,出現問題不要亂求醫問藥,而是要到專業的醫院進行診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讓慢性病病患了解自己病情病程,而不要隨意猜測自己的病情,導致自己心理緊張,而是要保持比較輕松的心理狀態,積極采取鍛煉身體的方式來提高免疫力,病患有心理緊張、焦慮等情緒的話可以和社區護理人員進行溝通交流,而護理人員應給予其科學的解釋和回答,消除患者的疑慮。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的觀察指標用調查數據的方式來獲得,相應的觀察指標包含社區內慢性病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健康行為的形成率這兩個方面。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數據將通過SPSS18.0軟件來進行分析,并得出相應的對比結果,所得出的數據差異用卡方進行檢驗,當plt;0.05時為有效結果。
2.結果
2.1慢性病健康知識知曉率
通過在社區內面向慢性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有效提升了慢性病患者對于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識以及健康護理知識,有效降低了慢性病轉急性病的發病率。從本研究所開展的調查可知,在進行健康教育普及之前,社區病患的慢性病健康知識知曉率為40%,也就是說25人中僅有10人對于自身所患疾病有比較多的了解。而在開展了健康教育之后,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了100%(plt;0.05),也就是說實驗組病患中都能對自身所患的慢性病知識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
2.2慢性病健康行為形成率
在開展慢性病教育之前,實驗組的慢性病患者幾乎都沒有形成良好的健康管理行為,從調研中可知,知道自己所患疾病情況,并能夠采取合理的健康管理措施的病患只有5人,健康行為形成率為20%。而在開展了健康教育之后,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和社區義工對慢性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社區實驗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行為形成率達到了84%(plt;0.05),相比之前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3.討論
現如今,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而中老年群體患有慢性病的數量也在增多,在社區管理模式下,社區內的慢性病患者隨之增長,而基于社區服務中的醫療服務和護理工作來看,為社區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的護理支持能夠降低慢性病患者的門診率,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康復能力。在護理干預工作中,主要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讓慢性病患者能夠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知道如何做好日常的保養和護理,從而控制好自己的病情,并盡量實現慢性病的康復。本研究所采用的參與式健康教育能夠融入到慢性病患者的生活中,對患者的生活習慣加以了解,從而能夠提出可靠有效的健康護理方法,并且讓患者能夠接受護理人員所提出的健康管理方法,提高其對于慢性病的自我防治能力。
參考文獻:
[1]岳麗純. 社區慢性病護理干預的健康教育探析[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28):141.
[2]殷麗敏. 分析社區健康教育在慢性病干預中的效果觀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0):111+116.
[3]吳浙義. 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 中國社區醫師,2016,32(03):155-156.
[4]薛燕. 護理干預在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 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4):258-259.
[5]季勇. 社區慢性病護理中健康教育的實踐價值探析[J]. 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9(11):26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