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電話回訪對提高PICC攜管患者導管安全性的作用 方法 將我科出院的48例PICC攜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24人 。對照組:出院時給予相關知識指導,并發放維護手冊。實驗組:出院時給予相關知識指導并發放資料,同時在出院1周開始進行電話回訪,為期1月。 結果 實驗組導管敷貼松動、潮濕以及局部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 對于PICC攜管患者護士應定期回訪并予以護理指導,能顯著降低PICC并發癥,延長帶管時間與質量。
關鍵詞:PICC;攜管患者;電話回訪;護理指導
PICC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維護方便、并發癥少、留置時間長等優點,廣泛應用于長期靜脈輸液、腸外營養及惡性腫瘤化療患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應用PICC進行化療的患者越來越多。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出院攜管患者常會發生導管敷貼松動、潮濕以及局部感染,尤其是部分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針對這種情況,我科采取電話回訪及??浦R指導相結合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出院攜管患者的導管安全性。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7年12月-2018年6月出院的PICC攜管患者。隨機抽取48例,隨機將該48例病人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24例。對照組乳腺癌5例;胃癌5例;結腸癌5例;直腸癌5例;其他腫瘤4例。其中男10例,女14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57.58歲。實驗組乳腺癌6例;胃癌8例;結腸癌7例;其他腫瘤3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齡27-77歲,平均年齡52.9歲。兩組在疾病、性別、年齡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患者住院期間對于導管的維護方法相同。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出院時進行PICC常規護理及宣教,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出院后1周內、2周、一個月進行電話回訪,同時給予PICC相關知識指導。
1.2.1患者出院后1周內進行電話回訪,了解患者帶管有無不適及特殊需求,如果病人在社區醫院維護導管,給予專科知識指導。
1.2.2攜帶所需用物:碘伏、酒精、無菌手套、一次性導管敷貼、一次性治療巾、棉簽、生理鹽水、注射器、正壓頭或肝素帽、速干手洗手液、搶救藥品等。
1.2.3??浦R指導護士為我科工作的執業護士,由腫瘤??谱o士或主管護師組成。
1.2.4PICC換藥步驟;洗手,戴口罩及圓帽。鋪無菌治療巾。查看患者原有敷貼情況及導管換藥登記本,了解導管原始長度,測量臂圍。去除原有敷料(零角度),觀察穿剌點情況。先用75%酒精棉簽以穿刺點為中心(避開穿刺點處)螺旋式由內向外消毒3次,再用1%碘伏以穿刺點為中心(穿刺點處消毒5-10s)消毒3次。消毒范圍為穿刺點周圍15CM,待干后貼上無菌敷貼,在貼無菌敷貼時,應將導管呈L型或u型固定。無菌敷貼應完全覆蓋導管,以無張力的方式固定。我科使用生理鹽水進行沖管,使用生理鹽水沖管可減少因長期應用肝素鈉而對凝血系統產生的影響。沖管時使用10ml及以上規格的注射器,采用脈沖式的手法。更換正壓頭或肝素帽。最后在敷貼上記錄換藥時間及操作者,在患者的導管換藥登記本上登記相關信息,有特殊情況要及時記錄。如導管有化膿、感染或出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措施換藥,并加強關注,增加專科知識指導及電話回訪的頻率。
1.2.5健康宣教:換藥后給予PICC攜管患者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應定期換藥,生活中要學會自我觀察PICC導管的情況,如果發現敷貼潮濕、卷邊、脫落要及時更換。洗澡時可使用保鮮膜包裹導管部位,防止損壞導管,禁止盆浴及游泳。置管一側的肢體不要做劇烈活動,如負重、舉高、用力甩膀、引體向上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夏季避免外出,減少出汗,保持室溫在26攝氏度左右。不要牽拉導管外露的部分。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防止發生感染。
1.2.6心理護理 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促進患者的康復。護士應以親切、自信、友好的態度與患者及家屬交流,耐心了解患者的疑問并作出正確的回答。鼓勵患者說出心中的疑問,解答其對疾病預后的困惑,給予患者及家屬戰勝疾病信心[1]。根據患者病情給與飲食指導,指導其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1.3統計學方法
1.4數據采用χ2檢驗
2結果
表1顯示,實驗組導管敷貼松動、潮濕以及局部感染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3.討論
《2015年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實施方案》中指出護士要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專業化及人性化的護理服務[2]。我科PICC攜管患者數量多,攜管時間長,且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這些因素使得部分患者PICC管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敷貼松動、潮濕以及局部感染。對照組中,有的患者家距醫院較遠,加上本身對按時換藥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1個月未進行PICC換藥,再次入院時發現敷貼松動、潮濕,穿刺點感染;有的患者不聽護士勸告,依然在家中從事重體力勞動,導致PICC管脫出;還有的患者在夏季依然外出運動,加上不注意敷貼衛生,導致敷貼卷邊、潮濕,穿刺處化膿感染,最后只能拔除導管。像這種因特殊原因而拔除導管的事例不在少數。對患者來說,拔管不僅僅要承擔經濟損失,更要承受身體上的痛苦與精神上的壓力。通過電話回訪及??浦R指導,不僅提高了PICC的護理質量[3],更拉近了護患關系,加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PICC電話回訪及??浦R指導有以下幾方面優點:1、解決了部分患者因行動不便、路遠、維護意識差而造成的不及時換藥2、減少了PICC導管敷貼松動、潮濕以及局部感染的發生3、減少了患者穿管后的緊張感,減輕了心理壓力4、減少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電話回訪及??浦R指導是院內護理的延續,符合整體護理中“以人為本”的要求[4]5、增進了護患感情,增加了護患間的信任[5],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電話回訪及專科知識指導能夠更好的為PICC攜管患者服務,減少導管敷貼松動、潮濕的發生,為腫瘤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護理服務,填補了醫院與社區護理間的空白。加深了患者對自身疾病以及導管護理的認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減少了靜脈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魏敏.護理流程圖在PICC置管患者居家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23-24.
[2]黃建嬌,林小蓮,王雪雙,等.腫瘤患者PICC帶管出院的延續性護理[J].現代實用醫學,2017,29(4):554-555.
[3]盧煥章,陳錦英,吳瑞英,等.電話訪視對PICC置管患者院外延續護理的效果[J].疾病監測與控制,2017,11(10):795-796.
[4]孔韋.腫瘤患者PICC置管延續護理中電話回訪的應用效果[J].飲食保健,2018,5(24):141-142.
[5]束寒玲,戴文君,張小華,等.電話回訪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延續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護理管理,2016,16(4):5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