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 2018年 4 月—2019 年 4月收治的 70 例腦出血患者,按照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分析并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率顯著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利用程序化護理的方法效果顯著,降低患者并發癥出現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臨床上值得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出血;臨床護理;程序化護理;應用效果
腦出血是臨床常見神經內科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基于此,本研究對70例腦出血患者分組實施程序化護理和常規護理。程序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目的是通過對護理程序的優化規范護理方案,提高護理效果。本文就程序化護理和常規護理在腦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比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5例,其中對照組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齡40-80歲,平均年齡為(61.62±13.67)歲,觀察組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為(61.63±13.68)歲,對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未發現有顯著差異(Pgt;0.05)。
1.2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護理,觀察組使用程序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組建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專職護士共同組成護理小組,并對其進行系統培訓,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1.2.2評估患者病情。收集患者一般資料、生理、意識等方面的詳細信息,并對其病情進行科學、準確的評估。
1.2.3制定護理方案。查找相關文獻,并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為患者設計個性化、人性化、全面性的護理干預方案[1]。
1.2.4心理指導:由于疾病給患者及家屬帶來的消極影響較大,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從患者及家屬的角度
出發,積極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流,了解其所擔憂的問題,并進行耐
心疏導,進而消除患者及家屬的消極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2]。
1.2.5并發癥護理:
首先,防止褥瘡,保證患者床鋪干凈整潔,每間隔兩個小時幫助患者翻身一次,按摩受壓部位。保證室內空氣的濕度,患者呼吸道出現分泌物時,有必要時使用氣管切開,提供霧化吸入[3]。最后,防止泌尿系統感染,長期臥床患者會產生尿潴留,可以熱敷患者小腹,情況嚴重的要利用導尿管導尿。
1.2.6康復護理:
護理人員要為每一名患者制定出一個針對性的康復計劃,真正的從患者的實際情況出發,讓患者展開關節活動以及肢體功能的鍛煉,早期能夠在床上展開適當的運動鍛煉、洗漱能力的練習以及排便能力的練習[4],循序漸進,逐漸的把康復訓練拓展到室外,經過上下樓梯的練習、讀書看報等練習,加強患者關節與肢體功能。
1.3 觀察指標
(1)詳細記錄并且比較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出現率。
(2)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中,所有數據采用SPSS18.0來進行數據分析,利用百分比來表示計數資料,利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利用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出現率
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率顯著要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程序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從患者角度出發,綜合各方面影響患者恢復的因素,進而為患者提供專業且全面規范的護理服務措施,加快疾病康復進程,從而改善預后效果。此外,程序化護理還能完善護理工作體系,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率顯著要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要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臨床護理中起到了極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運動及日常生活能力,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在臨床應用中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 丹.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8,3(22)1191
[2]王麗平。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10.135
[3]許穎,邢鳳霞,李紅景,李巖,邸靜,劉研.綜合護理干預對神經內科腦出血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8):161-162.
[4]董桂芬.神經內科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出血并發癥的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6):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