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足專科護理對糖尿病足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將糖尿病足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兩組病人合理控制血糖,對護理組進行糖尿病足專科護理3個月,研究兩組病人糖尿病足預后情況。結果:兩組病人血糖均控制達標,相比于對照組,護理組病人糖尿病足Wagner分級明顯好轉。結論:糖尿病足轉了護理對于糖尿病足患者康復和轉歸十分有益,可推薦患者應用。
關鍵詞:專科護理;糖尿病;足預
在我國,糖尿病是常見的慢性疾病,因血糖長期不達標導致糖尿病足十分常見[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嚴重表現,糖尿病足的致殘率居高不下,給我國糖尿病人帶來沉重的健康負擔。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級法是目前常用的區分疾病嚴重程度和預測臨床預后的常用方法,分為0-5六個級別。糖尿病足的專科護理[2],包括保持皮膚潤滑,保持鞋襪透氣性,溫水泡腳,控制血糖等內容。經前期調查發現,大多數糖尿病人對于糖尿病足認識不深刻,糖尿病日常護理知識匱乏,導致即使在血糖指控達標的情況下,糖尿病足病情仍進展[3]。本研究旨在探討糖尿病足專科護理對疾病預后轉歸的影響。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40例,隨機分為護理組22例和對照組18例,對糖尿病足進行Wagner分級。納入標準:明確診斷糖尿病足。排除標準:1、不能進行自我護理。2、長期應用激素等影響血糖藥物。3、惡性腫瘤。4、繼發性糖尿病。5、內分泌疾病導致血糖難以達標者。
1.2研究方法:住院期間對護理組進行糖尿病足專科護理并培訓患者自主、有效地進行自我護理,3個月后隨訪,調查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并對患者重新進行Wagner分級。
1.3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計量資料使用均數 ± 標準差表示,兩組逐漸采用 t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基線特征
兩組患者平均年齡52.9歲,男女比例無統計學差異。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均稍高于正常上限,兩組之間無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不達標會產生嚴重并發癥[4],包括胰島功能進行性衰退、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等。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大血管病變的主要表現形式,也是嚴重的疾病形式。
糖尿病足[5]的分級有很多種方法,目前我們臨床上用得最多的是Wagner分級,把糖尿病足分為0-5級。所謂的0級,是患者的足部有糖尿病足高風險的因素,但是沒有出現潰瘍,這種狀態稱為0級;1級病人的足部已經出現破損,有潰瘍,這類潰瘍只是表淺潰瘍,而且一般沒有感染;如果是2級,病人的潰瘍就會向深部發展,出現感染;到3級就會出現深部組織感染,尤其是出現了骨骼感染,也就是常說的骨髓炎或者是有深部膿腫形成;到第4級會出現骨質壞死、骨質缺損,還有其它軟組織的丟失;到最嚴重的是第5級,通常認為是壞疽狀態,可以出現干性壞疽或者濕性壞疽,這個時候是糖尿病足最嚴重的情況。糖尿病足的護理[6,7]主要包括如下內容:1、保持每天溫水泡腳,保持清潔同時又促進血液循環,推薦白毛巾擦腳,有利于及時發現破潰出現。2、定期剪指甲,防治指甲藏污納垢以及傷害皮膚。3、保持局部皮膚潤滑。4、鞋襪透氣。5、切忌赤腳走路。5、嚴格控制血糖。
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血糖達標率均較前改善,在兩組患者血糖基本達標的前提下,相比于對照組,護理組患者糖尿病足Wagner評分具有較高的改善率。說明糖尿病足的專科護理對糖尿病足的轉歸和預后至關重要。
結論
糖尿病足專科護理經濟可行,對糖尿病足的預后和轉歸有積極影響,可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參考文獻:
[1]陳瓊芳. 糖尿病足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 2002, 37(4):292-294.
[2]李明子, 徐靖. 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及其足部護理狀況調查[J]. 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10):879-881.
[3]許樟榮. 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學及診治現狀[J].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07, 2(3):150-152.
[4]佚名. 2型糖尿病并發癥對患者治療費用的影響評估[J].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03, 11(4):238-241.
[5]孫中洋, 孫新娟, 陳金安,等. SIANM評估法:一種新的糖尿病足評估方法[J]. 創傷外科雜志, 2017, 19(11):869-872.
[6]亓魯光, 王永山. 糖尿病足護理中幾個關鍵問題的探討[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10):741-743.
[7]何玲. 糖尿病并發糖尿病足治療護理體會[J]. 中國保健營養, 2013, 23(8):1850-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