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營養支持護理的具體方法以及對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的幫助。方法: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利用營養支持護理,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營養狀況和護理滿意度差別。結果:觀察組前白蛋白、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8±2.0)、(97.9±1.3),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7±1.9)、(84.8±1.1),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改善更為明顯(P<0.05)。結論:利用營養支持護理,不僅能夠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態,還能在支持過程中,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關鍵詞:維持性血液透析;營養支持護理;營養狀況;護理滿意度
尿毒癥屬于晚期腎臟病臨床綜合征,患者會表現出嚴重的臨床癥狀和代謝紊亂等。血液透析主要是將血流引入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進行疾病的治療。尿毒癥患者較長時間血液透析治療可能會出現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不僅影響患者健康,同時還會降低患者治療效果,對其生理、心理出現不同程度的影響[1]。另一方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機體出現高應激反應的可能性較大,繼而導致低蛋白血癥、高血糖癥等分解代謝亢進的情況發生,不僅會引發營養不良,且還會進一步降低機體細胞與體液免疫功能。因此選擇合適的營養治療方法,來有效的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恢復免疫功能,以此有助于患者實現早日康復。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營養支持護理的具體方法以及對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的幫助。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25:15,年齡38-68歲,平均(46.2±2.6)歲,平均體重(58.4±5.2)kg,觀察組40例,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24:16,年齡37-68歲,平均(45.9±2.3)歲,平均體重(58.7±5.5)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僅開展常規護理,即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意外需馬上告知醫生并進行對癥處理,嚴格按照醫囑按時用藥,不得隨意增減劑量;若有插管需要,則需要根據規范嚴格做好插管護理,徹底消毒所需用具,并及時補液[2]。
觀察組結合營養支持護理:一般患者30Kcal/kg/d,對于老年人和體力活動明顯減少的患者25Kcal/kg/d可能比較適宜。如果患者體重超過或低于標準體重20%,可適當減少或增加熱卡供應量。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質的攝入,我們認為對于營養正常的血透患者一般1.0g/kg/d可以滿足營養需要,建議50%以上為優質蛋白,包括牛奶、雞蛋、魚、家禽類、瘦肉、大豆類等。
對于還有殘腎功能、尿量正常的患者,水的攝入可不加限制。患者自己可根據有無水腫癥狀、透析間期體重有無增加予以調整。對于少尿和無尿的患者,應根據前日尿量嚴格限制每日的飲水量。飲食清淡,少吃含鹽高含水量高的食物。另外稍微口渴時,可用棉棒潤濕嘴唇或清水漱口后吐掉也是控制飲水的小技巧。根據各自不同透析方案保證透析間期體重增加控制在體重的5%以內,最好在2.5-3.0kg以下。
透析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壓,隨著尿量的減少容易出現水鈉潴留,應嚴格限制鈉的攝入。根據有無水腫和高血壓,鹽的攝入控制在3~5g/d。除了食鹽外,還應控制含鈉高的食物,如加工食品、加堿食品、腌制食品、味精等。
血透患者隨著尿量減少,往往容易出現高鉀血癥。高鉀血癥的患者應避免含鉀高的食物,多選擇瓜類蔬菜。避免“湯泡飯”;不宜食用高鉀低鈉鹽。
對于高磷血癥患者,只需限制堅果、雜豆、菌類、動物內臟、五谷、奶制品、肉湯及可樂等飲料,不應因為懼怕高磷而盲目限制優質蛋白攝入導致營養不良。對于合理攝入蛋白仍然存在高磷的患者,可予以磷結合劑,或者用低磷蛋白粉替代部分優質蛋白食品。
蛋白質攝入
根據患者的膳食攝入情況,對于蛋白質攝入不足的患者,可直接補充蛋白質粉。或者予以開同等α-酮酸,既能利用體內尿素氮變廢為寶,又補充必需氨基酸,促進蛋白質合成利用,改善營養狀況。
1.3觀察指標
(1)取患者晨起靜脈血3ml,利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細胞分析,檢測患者各項營養指標,包括前白蛋白、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2)利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滿意度調查,總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營養指標
觀察組前白蛋白、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1。
2.2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8±2.0)、(97.9±1.3),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7±1.9)、(84.8±1.1),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改善更為明顯(P<0.05)。
3 討論
尿毒癥患者需要長期血液透析治療,不僅會承受本身疾病帶來的痛苦,同時需要高昂的治療費用,會給患者家庭和工作等帶來巨大精神壓力和負擔,這些問題的出現都可能會造成患者失眠,進而影響到尿毒癥患者治療效果[4]。尿毒癥患者病程長,短期治療效果差,存在有較多并發癥,同時受到心理負擔增大以及血液透析不充分等影響,患者營養水平嚴重下降,護理人員疾病治療和護理中必須要選擇有效措施,從心理層面減輕和緩解患者的痛苦壓力,同時還需要在生理層面提供給患者足夠的營養支持,幫助患者更好的康復。
營養支持護理是針對患者的營養吸收、支持所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增強患者的營養水平,提高其營養狀態。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營養支持護理極有必要。在護理過程中,患者不僅可以認識到營養支持的重要性,還能提高護理的依從性[5]。另外,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情況給予營養攝入指標,能夠滿足患者的營養需求,從而改善患者的生理機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在本文的研究結果中可見,觀察組前白蛋白、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顯比對照組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8±2.0)、(97.9±1.3),觀察組患者護理前后滿意度評分分別(80.7±1.9)、(84.8±1.1),觀察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評分改善更為明顯(P<0.05)。
綜上所述,利用營養支持護理,不僅能夠提高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營養狀態,還能在支持過程中,提高護理工作的質量,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從而有效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王文靜.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3):118-119.
[2]陳婷,洪慶玲,鄭佩莊,劉猛,劉江蘭.臨床營養支持法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營養狀態及其生理指標的影響分析[J/OL].重慶醫學:1-7[2019-07-26].
[3]黃東梅.強化飲食護理干預對血液透析患者難治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處方藥,2019,17(06):172-173.
[4]陽美芬,鐘芳萍,唐群芳.個體化護理改善糖尿病腎病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情緒、營養狀態及生存質量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7):106-108.
[5]張彩虹.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營養不良現況調查與護理對策[A].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201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臟疾病專業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