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優質服務理念運用于眼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在我院眼科門診醫治的202例患者進行研究評定,門診醫治時間選取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間,然后按照護理方法大致分為兩組(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對比研究。兩組患者在我院實施基本眼科檢查后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下的護理服務,對于觀察組予以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模式下的護理干預服務措施進行治療,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進行研究和觀察,且每組患者均為101例。最后運用生活質量指數評定量表比較兩組患者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總體質量評分和采用問卷調查形式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患者在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總體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lt;0.05。結論:優質服務理念應用在眼科門診護理中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提升患者滿意度具有顯著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眼科門診;優質服務;護理
隨著近年來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醫療服務水準的要求也在上升,對于醫療安全和醫療服務質量要求同步,因常規醫療模式和服務是以疾病為主,忽視以人為主,對于醫療服務理念已得不到滿足,對于護理服務質量需求在不斷增長中[1]。在眼科門診中,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對于提升醫院整體護理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為了探究優質護理服務應用于眼科門診中的作用及價值分析,針對本院202例眼科門診患者進行分析研究,探討護理應用價值及意義,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選取來我院眼科接受治療的202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男性6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67.24±15.23)歲,原發病:白內障47例,青光眼29例,曲光不正13例,眼外傷9例,其他4例;觀察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平均年齡(66.29±14.94)歲,原發病:白內障41例,青光眼25例,曲光不正19例,眼外傷9例,其他6例。
對比基本情況,可見無明顯差異,具有研究對比性,Pgt;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1)于我院進行眼科初診的患者;
(2)患者及其家屬知曉并簽署同意書;
(3)不存在溝通困難的患者,能獨立完成相關調查和問卷工作。
排除標準:
(1)不能配合相關醫護人員完成項目研究的患者;
(2)存在認知障礙、交流障礙的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其中包括常規檢查、疑難解答及相關健康知識講解等。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
1.3.1 培訓
對于護理人員(各級、各崗位眼科門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理念知識培訓,運用小組學習方式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并了解優質護理服務措施,領悟其中的內涵,并詳細記錄和總結其中的經驗及不足,提升護理人員的能力和學習自覺性[2]。
1.3.2 環境干預
對于眼科門診就診時,需要對患者做到舒適、溫馨、人性化的就診環境,營造理想的就診環境。
1.3.3 崗位及儀表要求
積極宣講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性并落實,對于護理人員的著裝、發型、語言嚴格要求,著裝大方得體,發型干凈清爽,語氣禮貌平和,舉止行為端正,明確崗位要求及理念。
1.3.4 落實護理要求
對于患者就診、檢查及治療過程需全面落實護理服務,確保定人定崗,做到優質護理服務,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需要對患者全方位的進行護理,尤其注重細節護理,加強護理人員的專業水準和技能考核,以提升服務水平為主 。
1.3.5 規范流程
將眼科門診中的導診、就診及治療等進行崗位設置及規范,護理人員需進行分配協作,不斷提升護理專業能力。
1.4 觀察指標
生活質量——兩組患者運用生活質量指數評定量表對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總體質量進行評估(分值為0-5分)。
護理滿意度——兩組患者采用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定(區間為0-100.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版本統計學軟件,生活質量評分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運用t值進行檢驗;護理滿意度通過“%”的形式,卡方值檢驗。Plt;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
觀察組身體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以及總體質量評分均比對照組顯著提高,Plt;0.05。。
3 討論
眼科門診中因患者存在視力問題行動受到不便,在就診過程中易發生跌倒等意外情況,然而由于眼科門診中需要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對于就診的全過程需要醫護人員相互做好護理措施,因其患者存在慢性疾病等情況,心理焦慮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在護理治療過程中,需要將患者出現的各種情況進行分析并總結,對于護理模式需要進行一定的規范和改進,積極貫徹以人為主的護理理念。而優質護理服務突出以人為中心,把“人文關懷”運用于護理實踐中,同時作為一項主打提高服務質量為主題的研究項目,在臨床護理中受到高度重視 。
通過相關資料,顯示優質護理服務已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一定效果,在臨床護理中取得重要作用。在眼科門診護理中,依據優質護理服務“以人為本”理念,將知識培訓、環境護理、崗位及儀表要求、積極落實護理要求及改進和規范就診流程等方面進行實踐,并取得顯著效果。將舒適、溫馨、安全及人性化為護理目標,并營造良好的護理環境。護理人員需要在患者就診過程中,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了解,明確患者的病情,做好防滑、危險等警示標示和設立就診等候椅等服務設施。對于醫療專家團隊及相關護理人員需要公開門診電話,方便詢問及疑難解答等,并對于患者護理過程中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對護理要求也需不斷改善。優化眼科門診護理措施及流程,提升護理質量和滿意度 。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對眼科門診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效果顯著,有效提升整體護理服務水平應用價值,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吳菁茜,朱莉.門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對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6,19(a02):282-282.
[2]麥偉娟,馮秀群.優質服務模式應用于門診護理管理對患者滿意度及焦慮心理的影響[J].海南醫學,2018,29(03):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