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急性冠狀動脈阻塞引起的一種重要的臨床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壓迫性胸悶伴或無心律失常,急性泵衰竭及血清心肌酶、肌鈣蛋白等心肌指標升高。
關鍵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急性冠狀動脈阻塞引起的一種重要的臨床疾病,其臨床表現為壓迫性胸悶伴或無心律失常,急性泵衰竭及血清心肌酶、肌鈣蛋白等心肌指標升高。本文選擇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診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臨床療效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心內科診治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參考組各35例,觀察組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齡57.27士3.07歲,平均身高145.02士4.40cm,病程3.21±7.09年,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13例,Ⅳ級22例。參考組男11例,女24例;平均年齡57.27士3.07歲,平均身高145.02士4.40cm,病程3.21±7.09年,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13例,Ⅳ級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身高、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分級、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1.2 排納標準
納入標準:(1)按照WTO標準與中醫辨證標準診斷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近兩周未進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藥物治療(3)無精神性疾病(4)無嚴重心腦肝腎疾病者(5)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不符合納入標準(2)近半年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者(3)半年內做過大手術者或者對本實驗藥物過敏者。
1.3方法
參照組實施用藥指導等非溶栓常規治療;觀察組采取尿激酶溶栓治療措施,具體如下:入院后立即給予臥床、心電圖監測、吸氧、鎮靜等常規治療,溶栓前必須檢查血常規、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纖維蛋白必須在正常范圍內。堅持規范基礎藥物的治療,所有患者在常規給藥硝酸鹽、氯吡格雷、β受體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另外,適時進行靜脈溶栓治療,在150萬單位的尿激酶中加入10ml的生理鹽水,30分鐘以內迅速靜脈滴注,再進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2次,持續7天,溶栓成功標準:胸痛緩解,心肌酶峰值向前方移動,心電圖ST段回落大于50%,出現再灌注心律失常[1]。對比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危險因素分析及生活方式變化情況。
2.結果
2.1療效情況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優良率為80.0%,明顯比參考組的60.0% 高,兩組患者治療優良率有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下表1所示。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血脂變化情況分析
治療后,觀察組收縮壓、舒張壓、血鈉與總膽固醇水平均低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下表2所示。
2.3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胸痛、出血、溶栓再通小于參考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下表3所示。
3.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生活方式影響的擴大,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生活節奏變得極為緊湊,使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病,是一種預后差,死亡率高的疾病[2]。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安全,威脅著靜脈溶栓治療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通過對原纖維蛋白溶解機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催化纖溶酶分解成纖溶酶,并能有效地催化纖溶酶降解的纖維蛋白凝塊和纖維蛋白、凝血因子V和凝血因子VIII等,從而發揮溶栓治療的效果[3]。肝素能增強冠狀動脈側支的血液循環,增加阻塞區的血流量,具有抗凝作用,能有效地預防血栓復發,誘發再梗死,如果我們在治療中使用適量的腸內阿司匹林,溶栓效果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4]。
綜上所述,觀察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臨床療效明顯改善、癥狀有所減輕,為臨床研究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紀鐘.淺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搶救和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14):76.
[2]劉耀武.四逆湯聯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損傷及對患者動態心電圖和SOD、CK-MB、LDH的影響[J].陜西中醫,2019,40(07):858-860.
[3]葉和成.疏血通注射液聯合瑞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2):2248-2249.
[4]高智勇,楊曉娟.瑞替普酶與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靜脈溶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8):2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