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并研究三種血清抗體檢測對于重癥肌無力患者的臨床診斷價值,并分析不同類型抗體臨床特征表現。方法:抽取我院接診45例重癥肌無力患者設作觀察組,再取正常體檢者45例設作對照組,根據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兩組的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AChR)抗體,抗連接素(Titin)抗體,抗Ryanodine受體(RyR)抗體。結果:觀察組抗AChR抗體陽性率68.9%,抗Titin抗體陽性率66.7%,抗RyR抗體陽性率68.9%;對照組抗AChR抗體陽性率17.8%,抗Titin抗體陽性率13.3%,抗RyR抗體陽性率11.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陽性率更高,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血清3種抗體檢測利于診斷出重癥肌無力,尤其是3種抗體均呈陽性時,可高度懷疑為重癥肌無力,要及早接受治療。
關鍵詞:血清抗體;重癥肌無力;臨床特征;研究
重癥肌無力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乙酰膽堿受體抗體介導,引起的細胞免疫依賴性、與神經、肌肉接頭傳遞發生障礙,病變會累及到神經、肌肉等接頭突觸后膜AChR[1]。本文對3種血清抗體檢測結果與健康體檢者的檢測結果進行對比,以此分析3種血清抗體陽性率與重癥肌無力發病機制間的關系,用于臨床準確確診疾病,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指導臨床診斷治療,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7年1月-2019年5月期間,我院接診45例重癥肌無力患者設作觀察組,再取正常體檢者45例設作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18-80歲,平均(49.5±12.8)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1.0±2.5)年;對照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18-82歲,平均(50.6±13.0)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1.2±2.4)年;兩組數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納入標準:重癥肌無力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肌無力并伴隨典型活動后果癥狀加重,經肌疲勞檢測呈陽性,肌電圖檢測發現波幅明顯遞減或顫抖增寬,檢測抗AChR抗體滴度明顯升高。排除了妊娠哺乳期婦女,合并嚴重肝腎衰竭患者。
1.2方法
1.2.1采集標本。空腹采集肘靜脈血,采血量為4ml,經離心處理后取血清于4℃保存待檢測血清抗乙酰膽堿受體(AChR)抗體,抗連接素(Titin)抗體,抗Ryanodine受體(RyR)抗體。
1.2.2抗體檢測。①AChR檢測以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用配套試劑盒,血清稀釋30倍后,置于樣本孔100μl,置于37℃水浴,放置90min以后,經甩板處理將血清去除,應用7.4pH值磷酸鹽緩沖液,取0.20mol/L進行洗板操作,將非特異性物質去除,加山羊抗人IgG100μl,置于37℃水浴,放置60min以后,再重復上一步操作,洗板,增加顯色物,顯色15min,選擇450nm波長處對光密度值進行檢測,以0.469以上表示呈陽性。②Titin檢測,應用酶標儀,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將血清稀釋10倍,同AChR檢測操作相同,以0.343值以上表示呈陽性。③RyR檢測。將血清稀釋10倍后,檢測方法與AChR、Titin檢測步驟相同,以0.250值以上表示呈陽性[2]。
1.3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研究對象的抗AChR抗體陽性率、抗Titin抗體陽性率、抗RyR抗體陽性率[3]。
1.4統計學方法
SPSS17.0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 P<0.05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抗AChR抗體陽性率68.9%,抗Titin抗體陽性率66.7%,抗RyR抗體陽性率68.9%;對照組抗AChR抗體陽性率17.8%,抗Titin抗體陽性率13.3%,抗RyR抗體陽性率11.1%;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陽性率更高,對比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重癥肌無力主要病理機制是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后膜的膽堿受體表達明顯下調,尤其是AChR抗體為重癥肌無力患者主要自身抗體,結合突觸后膜,會促進AChR的內化,降解和激活,加異AChR的破壞,減少其數目,而電信號傳導也受到阻礙,進而引發肌無力癥狀[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健康體檢者相比,重癥肌無力患者的AChR抗體、抗Titin抗體、抗RyR抗體的陽性率明顯更高,表明血清3種抗體呈陽性均高度懷疑為重癥肌無力,同時結合患者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綜合分析后得出準確的診斷結果。研究發現,Titin為脊柱動物骨骼肌絲狀蛋白,具有穩定肌纖維和控制肌節組成的作用,一旦發生障礙就會使肌肉收縮受到影響。抗RyR抗體為肌質網鈣離子釋放通路,對肌纖維膜T管、肌質網具有連接作用,一旦發生障礙,對此類抗體與重癥肌無力的相關性仍需進一步研究[5]。
綜上所述,血清3種抗體檢測利于診斷出重癥肌無力,尤其是3種抗體均呈陽性時,可高度懷疑為重癥肌無力,要及早接受治療。
參考文獻:
[1]李尊波,郭俊,沈定國,等.放射免疫法定量檢測乙酰膽堿受體抗體與重癥肌無力患者臨床特征的相關性[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7,24(3):156-161.
[2]朱慧,高楓,袁云,等.不同重癥肌無力患者人群血清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2018,25(2):87-96.
[3]戴俊杰,曾慶意.重癥肌無力患者血清Titin抗體和RyR抗體的臨床研究[J].浙江醫學,2016,38(12):977-980.
[4]劉嵐劍,楊文娟.重癥肌無力合并胸腺病變患者血清乙酰膽堿受體抗體、肌聯蛋白抗體和肌肉特異性酪氨酸激酶抗體的檢測意義[J].臨床薈萃,2016,31(7):758-761.
[5]李若冰,馬琪林.重癥肌無力相關抗體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1):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