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會出現摸不到或者看不到外周靜脈的情況,致使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并不高,并且很多醫學工作者認為如果患者沒有比較好的靜脈條件,就不應該采用PICC置管的方式。基于此,本文做出了以下研究,從置管方法上入手進行分析,提出了筆者在肛腸科護理過程中的一些個人護理體會。
關鍵詞:超聲引導;PICC置管;操作方法;護理體會
引言:PICC又被稱為經外周穿刺中心靜脈置管,在臨床醫學上是一種可靠性較強、安全性較高的輸液方法,經常利用PICC對高滲液或者化療藥物進行輸入對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在利用該種方法對患者進行臨床置管的過程中,經常會存在很多問題,導致患者的治療效果受到影響。因此為了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本文進行了本次研究。
1.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操作方法
1.1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時,為了保證置管的準確性,應該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負責,并且護理人員應該在進行置管之前接受過專業的培訓。在對患者進行操作時應該保持耐心、負責的態度,對患者的問題積極進行解答,尤其為了緩解患者的心理緊張,應該將與PICC置管相關的內容講述給患者,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在顧慮上對患者進行消除。當患者對PICC置管手術的相關內容了解后,需要患者對知情同意書進行簽署。
1.2應該在護理過程中于患者病床旁放上必要物品,有的患者可能難以處于平臥的姿勢,此時護理人員要進行輔助。進行PICC置管術首先需要對患者的靜脈進行選取,一般情況下,選擇的部位是患者肘窩或者肘窩以上,然后在選取的靜脈血管中確定手術的穿刺部位,主要是通過血管超聲儀來確定,同時為了防止出現失誤,應該在利用血管超聲儀選擇好之后利用記號筆進行標記。
1.3測量置入患者血管中的PICC長度:一般情況下,需要從穿刺點開始測量,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從右側胸關節往下到第三肋為止。后測量臂圍,選取穿刺點以上10cm處。為了保證后續不出現測量失誤,在每一次測量完成后應該將測量的結果記錄下來。
1.4在進行穿刺之前,應該對穿刺部位進行消毒,這主要是為了防止患者出現感染現象。一般情況下,消毒用品選用75%的酒精和0.5%的碘伏。在對患者進行消毒時應該注意消毒范圍的選取,從穿刺點左右到整臂,上下各十厘米,在消毒時應該將穿刺點暴露出來。
1.5安放無菌探照頭罩。在此之前,將少量無菌耦合劑涂抹于探頭和患者穿刺點附近并在探頭上罩住無菌罩,應該注意不能讓探頭和罩之間出現任何氣泡。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固定,使用的固定工具是橡膠圈。
1.6對局部麻醉穿刺點進行確定,并將利多卡因注射于患者皮內,此試劑濃度為百分之二,劑量為0.1~2毫升。為了避免出現穿刺點錯誤的情況,應該在超聲引導下對靜脈血管上的穿刺點位置再一次進行確認。之后需要對導針器進行選擇,在選擇時應該將患者血管的深度作為選擇的標準進行,最后在選擇完成之后,需要將導針器放置在探頭上。
1.7操作者在進行手術操作的過程中需要對血管超聲儀進行時刻觀察,操作人員可以在觀察血管超聲儀屏幕的基礎上將穿刺針對患者血管進行置入,完成穿刺的標志是發現一個白色亮點在患者血管中并從穿刺針尾部流出血液。當完成穿刺后就需要對其進行固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導針器進行分離并將導絲送進導針器中,為了保證導絲能夠順利送進導針器中,應該對穿刺針的角度進行調整,一般是降低角度。然后將穿刺針撤出,將管鞘固定好,將導管以均勻的速度緩慢的置入到患者血管中。當插管的置入長度達到預先設定的長度后,需要將插管鞘拔出來。
1.8為了避免患者一直出現流血的情況,應該對患者進行止血,主要是使用透明敷帖和無菌紗布,然后要對導管的位置進行查看,主要是通過X線拍片的方式進行。
2.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后的護理過程
患者在結束PICC置管手術后的一天內,也就是二十四小時中,患者不能劇烈運動,主要是為了避免患者穿刺處出現出血情況。即便是度過這段時間,患者也只能做一些日常的運動,比如可以握拳、梳頭或者日常洗漱,但是在日常活動過程中,一旦物品的重量超過三千克,患者絕對不能夠進行拎取。患者在完成置管手術后的二十四小時,需要對患者的敷貼進行不斷的更換,一般情況下,每兩次之間的更換時間應該維持在一周左右。更換敷貼時需注意:應該及時更換敷貼并進行無張力粘貼以防止患者壓傷;如果有松動現象出現在敷貼粘貼過程中,或者因為分泌物使敷貼受到污染,應該進行及時更換。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對敷貼進行牢固,避免導管松脫,影響手術效果。
3.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護理體會
在以往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時,相當一部分患者的外周血管條件并不是很好,導致置管過程非常困難,但是這部分患者又需要進行長期的靜脈治療,致使這部分患者的治療效果并不是很好。基于此,在超聲引導下對患者進行PICC置管就變得非常重要,不但能夠將傳統穿刺過程中反復穿刺時的痛感對患者進行減輕,還能保護患者的外周靜脈。一般在利用傳統PICC穿刺方法對患者穿刺時使用的穿刺針型號都比較大,因此導致在對患者進行置管的過程中容易對其周圍的組織和血管造成損傷,很容易使得靜脈炎出現。利用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方式能夠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減少。應用超聲技術能夠讓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進行全程觀看,對穿刺針進行實時引導,而且還能夠減少患者肢體的牽拉,避免患者出現靜脈炎。尤其對于一些外周血管條件不好的患者更能帶來更大的好處。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腫瘤病患置管和化療次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血管條件逐漸變差,如果仍然使用傳統技術下的PICC置管將會異常困難。而超聲技術不但能夠提高置管成功率,還具有很多顯著的優勢,比如能夠讓操作人員在置管過程中進行全程觀看,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在穿刺時間和穿刺準確率上進行改善,避免患者出現靜脈炎。
參考文獻:
[1]楊春霞,蔡艷,許楊明,陳愛.超聲引導下肝膿腫置管引流的綜合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17):168-169.
[2]程臘花,彭莉貞,夏為書,羅琳.超聲引導下塞丁格PICC置管術人員的規范化培訓與管理[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6,22(14):10-11.
[3]張瑜. 超聲引導下外周中心靜脈置管導管尖端位置判斷方法的臨床研究[D].錦州醫科大學,2016.
[4]侯紅波,陳海靈,高婷婷.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22):217-218.
[5]孟菲,段斌武,廖靜.超聲引導下PICC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13,37(05):475-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