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在患者的傷口護理工作當中,新型敷料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傷口患者為對象,將其隨機均勻分成對比組與研究組,對比組患者接受常規敷料處理傷口,而研究組患者則接受新型敷料處理,觀察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接受新型敷料護理干預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明顯少于對比組,數據進行分析后差異存在意義(P<0.05)。結論:對于患者傷口部位的護理,選擇新型敷料的效果較好,該方案值得應用。
關鍵詞:新型敷料;傷口;護理;不良反應
臨床很多患者的傷口一般較難快速愈合,這會導致患者較為痛苦,如果患者出現的傷口無法得到有效保護,還可能出現感染等不良情況[1]。對于各類型患者傷口部位的處理,常規方式是選擇干性敷料進行換藥等,但是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的換藥次數很多,對其傷口較為不利,患者傷口的愈合時間也會較長[2-3]。我院針對出現傷口患者傷口部位的護理分別選擇兩種類型敷料,現結合具體情況論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從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時間段內我院所收治的出現傷口患者當中擇取80例對象作為分析樣本,研究內容得到了倫理委員會審核,且入組患者均簽署同意書?;颊呒{入標準:臨床明確診斷為明顯傷口、傷口愈合較難、自愿入組。我院將如下對象排除:精神功能障礙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認知功能缺失、意識紊亂、個人資料不全、中途退出研究。將入組對象隨機均勻分成對比組及研究組,每組各40例對象。對比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1—61歲;研究組患者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3—60歲,兩組患者基礎資料分析后無差異存在(P>0.05)。
方法
對比組患者接受常規干性敷料處理傷口,護士對患者傷口進行清洗,用適量聚維酮碘溶液進行消毒,之后用凡士林紗布對傷口部位進行覆蓋,每日為患者進行1次換藥。
研究組患者則接受新型敷料處理傷口,護士對患者傷口愈合情況進行觀察,將傷口表面存在的壞死組織清除,并進行消毒,之后選擇濕性敷料覆蓋在傷口部位。如果患者的傷口存在黑痂、腐肉組織等,需要在對傷口進行清潔后,涂抹5mm的水凝膠,并且在傷口上覆蓋水膠體敷料或者泡沫敷料,每隔2—4d為患者換一次藥。等到患者傷口表面的黑痂、腐肉組織等與肌肉組織分離之后,護士需要及時進行清除。如果患者傷口部位滲液嚴重,可在其傷口表面覆蓋藻酸鹽敷料。此外,針對淺平的傷口,選擇水膠體敷料處理即可,而如果患者傷口很深,則可選擇藻酸鹽填充條進行覆蓋。
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接受不同類型敷料處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傷口惡化、傷口感染以及組織病變,并進行淺析。
統計學觀察
此次研究中的主要數據需利用SPSS19.0軟件包處理,計數資料n(%)接受X2驗算,若顯示P<0.05,即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上表1中所示數據可看出,研究組患者接受處理后的不良反應發生例數很少,與對比組相比差異存在意義。
3 討論
對于出現傷口的患者而言,其傷口部位的處理十分關鍵,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的過程中,傷口愈合的實際速度、傷口創面環境等,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恢復情況。如果護士在患者傷口護理當中無法選擇較為有效的敷料,可能會導致患者的傷口出現不良反應等,這對于患者而言十分不利,患者自身也會較為痛苦。所以,在為患者傷口進行換藥的時候,需要護理人員選擇更為合適、科學的敷料,才能實現患者傷口護理的有效進行[4-5]。
在患者的傷口護理實施當中,常規的敷料類型為干性敷料,雖然這種敷料的處理難度不大,但是在使用過程當中容易出現干性敷料與患者傷口肉芽組織相粘連的情況,這會導致患者傷口周圍的正常組織受到不利影響。此外,干性敷料在使用過程當中,無法完全建立傷口與外界環境之間的有效屏障,導致患者傷口出現感染等不良反應幾率較高,這對于患者傷口的愈合十分不利。我院針對患者的傷口護理,選擇應用新型敷料,包括水膠體敷料、泡沫敷料、藻酸鹽敷料等。與傳統的干性敷料相比,新型敷料不會讓患者的傷口部位生成痂皮,從而避免患者傷口表皮細胞出現皮下遷移的情況,進而縮短患者傷口愈合的時間。在應用新型敷料之后,患者的傷口部位不會與敷料粘連,患者痛苦程度較弱,這也為患者的換藥提供了較大幫助。此外,新型敷料多為濕性敷料,可以營造較為濕潤的環境,這樣可以加速患者傷口部位毛細血管的生成,進而分解患者傷口出現壞死的組織,也能生成較多的活性物質,對于患者傷口的愈合有較好的促進效果。
在此次研究當中,兩組患者分別接受不同類型的敷料處理傷口。在對比相關數據后可看出,接受新型敷料處理傷口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明顯更少,與對比組相比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從這一研究結果可知,接受新型敷料處理傷口對于有傷口的患者而言具有極為明顯的臨床優勢。
結語:
針對患者傷口部位所用敷料的選擇,應用新型敷料的效果較好,可以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該類型敷料可在出現傷口的患者處理中大規模應用。
參考文獻:
[1]范欣芳,楊德,馮仕雪.新型濕性愈合敷料在對外傷難愈合傷口患者進行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06):280-281.
[2]胡華清.濕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傷難愈合傷口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配合[J].醫療裝備,2018,31(08):167-168.
[3]劉娟.新型敷料用于外傷患者傷口護理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19):87+90.
[4]王瑞淑.濕性愈合新型敷料在外傷難愈合傷口中的應用及護理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5):366-367.
[5]黃博婷.新型敷料在外傷傷口患者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1):228-229.
作者簡介:杜元元,女,19840307,安徽馬鞍山,本科,壓瘡或傷口護理學安徽省馬鞍山市門診,護師,東部戰區總醫院(原八六醫院)編2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