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臨床護理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14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為此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一組為實驗組,采用臨床護理分析,對比不同護理模式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7.2%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 總滿意度84.7%,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更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可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臨床護理分析;心血管內科;應用效果
心血管內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為循環系統疾病,如心力衰竭、動脈粥樣硬化等,以老年人群居多[1]。目前我國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隨之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加,通過臨床大量的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心血管疾病發病因素、發病過程、治療方法基本相同,由此科學有效的護理發揮著重大意義[2]。在本次研究中旨在分析臨床護理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
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間收治的144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為此研究對象,利用計算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實驗組。對照組患者72例,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齡范圍在35歲至72歲,均值年齡為(53.5±6.4)歲;實驗組患者72例,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齡范圍在35歲至74歲,均值年齡為(54.5±6.6)歲。將兩組患者各數據資料錄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應用臨床護理分析,具體如下:①一般護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方面的評估,掌握患者的實際病情變化,并做好詳細的記錄,多與主治醫生溝通。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隨時做好搶救工作準備。②氧療護理:針對缺氧的患者根據其情況予以氧療,如急性肺水腫患者采用的是30~50%的酒精濕化間斷氧療、慢性肺源性患者采用的是持續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面罩加壓吸氧。③排泄護理:臥床患者應多食用新鮮的水果蔬菜,養成每天排便的良好習慣,對于數天沒有排便的患者可按照醫囑使用緩瀉劑。④生活護理: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對其生活起居、個人衛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當患者病情穩定后叮囑其下床進行適量的運動,長期臥床患者應定時翻身。⑤飲食護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指導其飲食,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易消化的食物,禁止食用辛辣等刺激的食物,心功能不全、高血壓等患者限制鹽的攝入量。⑥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以良好的狀態多與患者交流溝通,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基礎,并不斷的鼓勵、安慰患者,協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⑦風險管理:心血管疾病的病情比較嚴重,且發展較快,因此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科室應強化護理管理的力度。心血管內科患者自理能力比較差,易出現跌倒、墜床等意外事件,通過護理盡可能降低意外事件的發生。此外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的用藥情況,密切關注患者的用藥情況,及時發現不良反應的征兆,并予以針對性的干預,不僅要保證用藥安全性,更要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患者在出院前填寫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的內容包括護理人員的態度、護理技術等,滿分為100分,很滿意得分在85分以上,一般滿意得分在60~84分之間,不滿意得分在59分以下。
1.4統計學
本研究基于SPSS21.0版本統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分析模型,計數資料采用例(n)、率(%)的形式描述,采用卡方(x2)檢驗資料間差異,P值小于0.05表示兩者比較存在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總滿意度97.2%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 總滿意度84.7%,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數據見下表1。
3討論
目前心血管疾病患者越來越多,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一旦沒有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對于心血管內科患者來說,有效的治療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患者住院治療期間護理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將心血管內科患者分別予以常規護理與臨床護理分析,通過對比發現,患者對臨床護理分析的滿意度較高。臨床護理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中的應用價值如下:(1)想要向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實際病情,只有在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后才能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促進疾病的康復;(2)只有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予以針對性的氧療才能保證提高患者的治療質量,若氧療不具有針對性,不僅起不到治療的效果,反而可能會加重病情;(3)一旦患者出現便秘對疾病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所以對于心血管患者來說避免便秘很重要;(4)大部分心血管內科患者并不太重視自己的生活習慣與個人衛生,不僅不利于疾病的康復,甚至會加重疾病,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活進行指導,可使患者意識到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因此自覺養成良好習慣;(5)飲食不僅與患者的健康有著很大的關系,對其病情發展與控制也有著重要的意義,良好的飲食習慣可有效控制病情發展;(6)通過心理護理可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感情,不僅使患者產生依賴感,也可降低醫護糾紛的發生;(7)在護理中會存在一定的護理風險,護理風險對患者、護理人員均能造成較大的不良后果,因此科室應重視護理風險的管理,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總而言之,臨床護理分析在心血管內科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更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可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柏華.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4):226-227.
[2]裴雪琴.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風險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6):137,146.
[3]趙桂紅.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干預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7):1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