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我院重癥監護室(ICU)收治的120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機械通氣時間、入住ICU時間和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能減少并發癥,提高滿意率,促進康復。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腦出血;重癥監護室;護理效果
腦出血多見于中老年人,此類人群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如情緒波動劇烈可致腦實質性血管破裂,引發急性出血乃至血腫,壓迫周圍組織使顱內壓迅速升高[1]。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干預能改善癥狀,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2]。我院對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重癥腦出血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效果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腦出血患者120例,均確診為腦出血,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腫瘤或精神疾病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36~70(57.48±6.72)歲。對照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35~72(58.19±6.55)歲。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健康宣教、監測生命體征、提供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干預:(1)皮膚護理。護理人員將氣墊置于患者背部,協助翻身,防止皮膚長期受壓,避免出現皮膚潰瘍;每日擦拭患者背部、按摩等,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壓瘡。(2)口腔、呼吸道護理。治療期間口腔長時間緊閉,易滋生厭氧菌,誘發口腔潰瘍。護理人員按照無菌要求實施口腔護理,每日2次,每次10min;口唇呈張開狀且較干燥時,可涂抹石蠟油,以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減少水分蒸發;指導正確排痰,或進行吸痰操作,協助排痰。(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主動溝通,耐心答疑,提供心理疏導,介紹醫師水平及成功病例,提高治療依從性。(4)泌尿系統護理。患者排泄時需導尿管輔助,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尿液性狀,判斷是否感染,更換導尿管時嚴格無菌操作,出現感染及時報告處理。
1.3 觀察指標 "(1)并發癥。統計并發癥發生情況。(2)滿意率。采用我院自擬問卷調查患者滿意率,總分100分,>80分為滿意。(3)預后情況。記錄機械通氣時間、入住ICU時間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觀察組預后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腦出血發病急驟,致殘、致死率高,預后不佳。研究指出,對腦出血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預后及生活質量[3]。預見性護理是一種在強調預見性意識的護理模式,能強化護理人員的臨床干預思維,提高職業成就感;同時,對潛在危險因素進行預見性干預能預防并發癥,促進康復[4]。
本研究中對患者實施預見性口腔及呼吸道護理,以保證口腔清潔,防止病原菌遷移,降低誤吸幾率,進而有效預防肺部感染。實施心理護理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避免因情緒劇烈波動致血壓升高,引發腦部再出血。重癥腦出血患者易出現大小便失禁,需留置導尿管,可造成細菌逆行性感染,實施預見性泌尿系統護理能降低尿路感染發生率。同時長期臥床易引發多種并發癥,實施皮膚預見性護理能防止皮膚長期受壓,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等并發癥發生。本研究發現,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滿意率以及各預后指標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實施預見性護理能預防并發癥,提高滿意度,促進康復,該結論與既往研究基本一致[1,4]。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重癥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能減少并發癥,提高滿意度,改善預后,促進康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孝俠.基于重癥監護護理評分系統的護理干預對ICU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J].當代護士,2019,26(16):155-157.
[2]陳潔,王萌萌,何妹.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2):331-333.
[3]王塏焱.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急性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18,31(07):164-165.
[4]湯麗麗,楊文梓,孫亮.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相關護理結局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4):445-44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