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麻醉是大多數患者手術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經麻醉,可有效減輕手術帶來的應激和疼痛,維持術中生命體征穩定。麻醉技術的臨床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患者手術的舒適度,從而確保手術更順暢,確保手術治療的效果。然而,在手術期間仍存在一定的麻醉風險,這降低了手術治療的安全水平。因此,對接受手術的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手術室麻醉護理是降低麻醉風險事件發生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將我院收集2017.7至2018.8的78例手術室麻醉患者,隨機分組,傳統護理服務組用常規護理,全面護理服務組用麻醉全面護理,分析了手術室麻醉護理的實施及心得,報告如下。
關鍵詞:手術室;麻醉護理;實施;滿意度;疼痛應激;生命體征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資料
將我院納入2017年7月—2018年8月的78例手術室麻醉患者,隨機分組,每組39例,全面護理服務組年齡21~78歲,平均(45.24±2.78)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Ⅰ級有23例,Ⅱ級有16例,男24例,女15例。體質量45-78 kg,平均(60.27±2.91) kg。傳統護理服務組年齡21~76歲,平均(45.53±2.11)歲。美國麻醉醫師協會I級有24例,II級有15例,男25例,女14例。體質量45-79 kg,平均(60.21±2.17) kg。兩組基礎資料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均接受手術治療,且需要進行手術麻醉的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手術禁忌、麻醉禁忌、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和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
1.2 方法
傳統護理服務組用常規護理,常規根據手術的類型和麻醉的方法,做好和醫生、麻醉師之間的常規配合。
全面護理服務組用麻醉全面護理。第一,麻醉前:手術室患者接受麻醉前,護理人員應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和手術方法,對手術室患者進行術前評估,合理選擇麻醉方式,判斷麻醉后和手術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麻醉事故,制定預防性的護理方案。應該向手術室患者及其家人詳細描述外科手術方法和麻醉方法,確保手術室患者的知情權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并且解釋了手術的成熟程度和醫生的技能,以提高手術室患者的信心。當建立靜脈通路時,操作必須溫和且快速,并且穿刺力求一次性成功,從而減輕手術室患者的痛苦。第二,麻醉中護理。仔細檢查手術室患者信息,包括選擇的麻醉方法和所用的麻醉劑。術中需要密切監測手術室患者的生命體征,如心率和血壓等,當使用麻醉劑時,輸送速度需要確保合理,可根據手術室患者生命體征等相關參數監測結果進行調節。麻醉過程注意手術室患者的保暖,減少不良應激的發生。第三,麻醉后護理。觀察并記錄手術室患者的麻醉醒來時間。觀察生命體征相關指標的變化,積極預防和治療各種麻醉并發癥。對手術室患者麻醉恢復前進行精心護理,每20 min對生命體征進行一次測量,麻醉后恢復室應配備相應的急救設施,防止手術室患者發生危險情況時可以及時進行救治,根據手術室患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估,確定手術室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后將手術室患者送回病房,與病房護士做好交接工作。
1.3 指標
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滿意問卷,項目分為滿意和不滿意,統計滿意的人數);麻醉實施時間、麻醉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護理前后心理應激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分數均20~80分,越低越好)、疼痛應激(數字分級評分尺,0~10分,越低越好);麻醉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滿意度
全面護理服務組對比傳統護理服務組滿意度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表1。
2.2 心理應激指標、疼痛應激
護理前兩組心理應激指標、疼痛應激接近,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gt;0.05);護理后全面護理服務組心理應激指標、疼痛應激的改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如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醫療標準的穩步發展,麻醉已成為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醫療和護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麻醉學在臨床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醫學水平的發展,麻醉學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和重要地位。麻醉護理是麻醉的相關護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師的工作壓力。
作為近年來的一項重要醫療工作,麻醉護理在麻醉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麻醉護理是麻醉學和護理學的綜合學科。其主要目的是增加麻醉效果并降低手術期間麻醉風險事件的可能性。在常規手術室護理的基礎上,對接受手術的患者進行針對性麻醉護理干預,做好麻醉之前的相關準備工作,可減少麻醉不良事件的發生。另外,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使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得到提高,并積極配合麻醉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有助于麻醉工作順利進行,從而縮短麻醉的時間,并加速麻醉起效。在麻醉期間照顧患者的關鍵是確保麻醉順利進行,并加強保暖,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在麻醉恢復期,通過加強監護,可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減少并發癥的出現,從而確保手術效果和術后康復效果。麻醉后通過手術室麻醉全面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全面和系統的護理,以幫助患者順利通過麻醉期。由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麻醉藥的耐受性也不盡相同,麻醉后的恢復期是一個更關鍵的時期,這對患者的成功率有一定的影響,容易出現并發癥。通過全面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相應地對每位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處理,以確保患者成功通過麻醉恢復期。
本研究中,傳統護理服務組用常規護理,全面護理服務組用麻醉全面護理。數據顯示,全面護理服務組滿意度、心理應激指標、疼痛應激、麻醉實施時間、麻醉起效時間、麻醉維持時間、麻醉并發癥發生率方面相較傳統護理服務組更好,Plt;0.05。
總之,手術室麻醉患者實施麻醉全面護理效果理想,可有效減輕患者的不良應激,維持生命體征穩定,減少麻醉并發癥的發生,并可提高麻醉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春蘭,高冬月.探析胃癌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 3 (45) :18-171.
[2]李文佳.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對減少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蘇醒期躁動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8, 20 (10)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