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針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麻醉恢復期的護理方法與效果進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顧分析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200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資料,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結果 觀察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取優質護理可以顯著地緩解負性情緒并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神經外科手術;麻醉恢復期;并發癥
引言
一般在醫院都設置了麻醉恢復室(NPACU),主要是對經過外科手術患者的一個麻醉恢復期的護理,能有效的保證患者的安全,降低并發癥和危險因素的產生,提高醫療質量。在眾多外科手術中不能忽略的就是神經外科手術,據相關數據統計,神經外科患者在手術后誘發并發癥的幾率更高,尤其是在麻醉恢復期更是高達57%,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威脅,死亡率頗高,因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降低神經外科患者麻醉恢復期并發癥和危險因素出現的可能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應對,確保圍術期患者的健康安全,特對我院收治的神經外科全麻手術患者200例術后麻醉恢復期的并發癥及危險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神經外科手術患者為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中,男57例、女43例,年齡為11~85歲,平均年齡為(48.49±3.81)歲。觀察組中,男58例、女42例,年齡為12~86歲,平均年齡為(48.62±3.97)歲。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進入NPACU的患者各項生理指標進行檢測
1)監測指標。心律、無創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尿量、瞳孔和肢體運動情況,并評估患者意識程度。2)呼吸和循環系統并發癥。低氧血癥定義為面罩或鼻導管吸氧情況下連續監測脈搏血氧飽和度((SPO=)lt;90%;高血壓定義為平均動脈壓高于基礎血壓的30%;低血壓定義為平均動脈壓低于基礎血壓的30%);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緩、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3)術后惡心嘔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包括惡心、干嘔和嘔吐。4)躁動、澹妄。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并發躁動多屬于狂躁型,患者表現為用力掙扎試圖拔出各種管道,應將患者妥善固定,避免摔傷或者擅自拔出各種導管。
1.2.2體位及頭部引流管護理
保持室內安靜,患者取平臥位,盡量保持體位舒適,以適應各關節的功能位置,妥善固定引流管,高度不超過出床沿,嚴防引流管受壓、扭曲。對于煩躁不安的病人肢體用約束帶固定,以免將引流管自行拔出,密觀察引流管的量與顏色及引流是否通暢。
1.2.3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1)疼痛:本組病例中26%患者出現中重度疼痛。遵醫囑使用止疼藥物,并通過音樂療法,語言或心理暗示等措施減輕或緩解疼痛。(2)高血壓:是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另一個并發癥,本組病例中16%出現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其中約一半患者并存有疼痛、躁動、寒顫、缺氧、尿管刺激等不適;另一半患者有高血壓史,給予鈣離子拮抗劑后好轉。(3)惡心、嘔吐:本組出現惡心、嘔吐的患者分別為16%和19%。對嘔吐者及時清除嘔吐物,防止窒息。嘔吐完畢擦凈面部污跡,安慰患者。遵醫囑適當給予抗嘔吐藥物。(4)躁動、譫妄:神經外科術后患者并發躁動多屬于狂躁型,患者表現為用力掙扎試圖拔出各種管道,本組發生率6%。應將患者妥善固定,避免摔傷或者擅自拔出各種導管,尤其是老年人和小兒患者,通過對患者提供舒適護理、心理護理,播放舒適的音樂,大部分病人能從入室前的躁動漸漸轉為平靜。(5)呼吸道梗阻、低氧血癥:本組發病率5%,護理人員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診斷明確,治療迅速,都能達到良好效果。(6)寒顫:發生率為4%,多由于手術室溫度過低或大量輸液所致。通過提高室溫、保暖、液體加溫等措施,體溫基本得以恢復正常范圍,寒顫解除。
2結果
2.1心理狀態比較
觀察組(100例)中,焦慮評分為(45.61±2.06),抑郁評分為(44.37±2.39);對照組(100例)中,焦慮評分為(50.03±2.48),抑郁評分為(49.11±2.66),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100例)中:疼痛3例(3.00%),惡心嘔吐2例(2.00%),高血壓2例(2.00%),譫妄躁動1例(1.00%),呼吸道梗阻與低氧血癥1例(1.00%),寒顫1例(1.00%),總發生率為10.00%(10例);對照組(100例)中:疼痛6例(6.00%),惡心嘔吐5例(5.00%),高血壓5例(5.00%),譫妄躁動2例(2.00%),呼吸道梗阻與低氧血癥1例(1.00%),寒顫2例(2.00%),總發生率為21.00%(2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x2=4.619,P<0.05。
3討論
由于高危險性,在進入麻醉恢復期對于病人的觀察就應該保持高度的重視。對神經外科術后麻醉恢復期的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有效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轉出率。PAVU的主要工作,就是利用各種設備和監護儀器,對術后患者麻醉恢復過程進行監護和治療,早期發現和處理手術麻醉后并發癥,確保手術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或者離院。在今后的神經手術之后應當更加注重對于麻醉恢復期的處理。優質護理提倡“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旨在為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為其采取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以有效地處理掉治療過程中的不良事件。在優質護理中:生命體征監測可以及時穩定生命體征,有利于防止病情惡化;體位與頭部引流管護理可以確保患者體位舒適以及正常的引領狀態,有利于使患者安靜地接受治療;并發癥護理可以防止并發癥對病情恢復的影響,有利于防止促進病情快速好轉。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優質護理可以顯著地緩解負性情緒;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采取優質護理能夠有效地減少并發癥。
綜上所述,為神經外科手術后麻醉恢復期患者采取優質護理不僅可以顯著地緩解負性情緒,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減少并發癥,因此有必要將優質護理推廣應用于麻醉恢復期的治療當中。
參考文獻:
[1]普秀霞.神經外科患者術后麻醉恢復期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0):91.
[2]劉娟,阮倩,鄧小燕,等.神經外科麻醉蘇醒室的呼吸道管理和護理體會[J].華西醫學,2014(12):2339-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