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對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術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就診的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術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抽簽法分觀察組(綜合護理)與對照組(常規護理)各59例,對比兩組焦慮情緒、手術指標與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焦慮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術后排氣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焦慮評分較對照組低,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結論:綜合護理能改善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術患者焦慮情緒,縮短排氣與住院時間,值得推薦。
關鍵詞:綜合護理;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術;應用效果
子宮肌瘤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其屬于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見的良性腫瘤,主要在30-50歲的婦女中具有較高發病率,子宮平滑肌增生導致患者表現為下腹部包塊、白帶增加、陰道不規則出血等癥狀,隨著醫療事業發展,目前治療該病癥患者以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術為主,具有創傷小或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整體療效顯著,但圍術期受生理或心理等因素影響導致患者配合依從性較差,因此根據疾病嚴重程度早期完善護理措施很重要,便于為手術效果提供可靠保障,促進病情能早日康復,具有時效性與可靠性[1]。為分析綜合護理對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術患者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選擇2017年12月-2019年7月我院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術患者118例,觀察組(n=59):年齡28-54歲,平均年齡(35.29±2.74)歲;子宮肌瘤直徑3-11cm,平均(7.18±2.04)cm;體質量18-25kg/m2,平均體質量(22.38±5.24)kg/m2;對照組(n=59):年齡28-54歲,平均年齡(35.29±2.74)歲;子宮肌瘤直徑3-11cm,平均(7.18±2.04)cm;體質量19-26kg/m2,平均體質量(22.43±5.18)kg/m2。比較兩組年齡與肌瘤直徑等基線資料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①納入標準:手術前后經B超與病理學檢查確診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2];患者表現為月經量多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癥狀;知情并通過倫理委員會審核。②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存在手術禁忌證;惡性腫瘤;精神病史;依從性差。
1.2方法
1.3觀察指標
手術指標:測定術后排氣時間與住院時間。
焦慮情緒:參考漢密爾頓焦慮量表[4],總分29分,無焦慮:7分以下;輕度焦慮:7-14分;中度焦慮:14-21分;重度焦慮:21分以上,得分越低表示護理措施更具優勢。
護理效果:顯效:下腹部包塊或白帶增加等癥狀消失,體征穩定且未發生嚴重并發癥;好轉: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未發生嚴重并發癥;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1.4統計學方法
SPSS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手術指標與焦慮情緒)(),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效果與并發癥)[n/(%)],X2檢驗。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與焦慮情緒
觀察組(n=59)術后排氣時間42.37±1.69h,住院時間6.13±0.57d;對照組(n=59)術后排氣時間35.14±2.28h,住院時間7.84±1.05d,t=19.5679,10.9938;p=0.0000;護理前觀察組焦慮評分16.52±2.14,對照組是17.23±3.29,t=1.3895,p=0.1673,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評分11.14±2.18,對照組14.25±2.29,t=7.5554,p=0.0000,護理前兩組焦慮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術后排氣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焦慮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
2.2 護理效果
觀察組(n=59)顯效30例,好轉28例,無效1例,有效率98.30%;對照組(n=59)顯效30例,好轉22例,無效7例,有效率88.13%,x2=4.8273,p=0.0280,觀察組較對照組護理有效率高,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屬于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遺傳或性激素水平等因素導致患者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或白帶增多等癥狀,未及時治療對生殖或循環系統功能造成影響,直接損害身心健康,給予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術治療能提高康復效果,但任何手術都避免不了并發癥,因此圍術期配合對癥護理很重要,改善預后具有時效性。
有研究報道,綜合護理能提高該項手術患者的康復效果,術前給予心理指導改善心理應激反應,糾正其與家屬對手術知識存在的錯誤理解,避免心理因素對手術效果造成直接影響,給予同伴教育講解典型的治愈良好案例與配合要點,完善手術區域常規清潔消毒,為后續手術順利進行提供可靠保障,同時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很重要,將室內溫度與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做好保暖措施,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連接手術所用到的設備,術后實時監測病情并強化并發癥護理,定期更換敷料保持切口清潔干燥,疼痛劇烈者遵醫囑給予適量鎮痛藥,早期指導下床活動強化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將活動量與活動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避免過度活動影響病情康復,待病情穩定合理制定膳食方案,嚴格遵守營養均衡搭配與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增加維生素、高蛋白與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滿足機體實際所需的營養需求,提高抵抗力與免疫力,保持禁煙禁酒且禁止食用辛辣與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出院后利用電話隨訪或上門隨訪的形式掌握疾病恢復程度,告知患者出院1個月內禁止盆浴或者性生活,定期到醫院復診,若發生不適感需及時到醫院檢查病情,避免延誤最佳的治愈時間。
本研究護理前兩組焦慮情緒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術后排氣與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焦慮評分較對照組低,護理有效率較對照組高,P<0.05(具統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與郜向前,李昱,孫冬蘭等[5]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能改善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術患者焦慮情緒,縮短術后排氣與住院時間,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孟艷梅.綜合護理干預在子宮切除術治療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癥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13):2470-2472.
[2]吳勁松.綜合護理在腔鏡下子宮肌瘤全切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4(22):92+96.
[3]宋美娜,董桂娜.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應激反應及預后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9,23(12):1656-1657.
[4]何冬梅.圍術期護理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06):181-182.
[5]郜向前,李昱,孫冬蘭.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中應用價值觀察[J].西藏醫藥,2019,40(0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