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8年3至9月普外科收治的行擇期手術患者180例,其中3至6月收治的9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7至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為觀察組,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發生術前意外碰傷0例、器械準備不充分1例、術中體位不當1例、術后導管相關感染2例、手術資料記錄失誤2例、護理投訴2例,對照組分別為2、3、1、2、5、5例。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8.9%vs20.0%,P<0.05)。結論: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引言
手術室主要是負責患者手術治療以及搶救的工作場所,具有工作強度大、工作節奏快等基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安全隱患以及護理風險概率。所以,加大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力度,對于手術室護理工作中不安全的因素進行全面識別以及評價,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干預,不僅能為護理安全提供保障,還可促進整體護理質量明顯提升。本文對我院手術室治療的患者分別實施常規護理管理、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干預,現將護理風險管理效果總結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選取2018年3至9月本院普外科收治的行擇期手術患者180例,排除有精神疾病、意識障礙、視聽障礙等無法配合治療的患者。其中3至6月收治的90例患者為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7至9月收治的90例患者為觀察組,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觀察組男51例,女39例;年齡21~67(45.2±10.1)歲。對照組男53例,女37例;年齡23~65(46.3±11.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風險管理,護理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具體要點包括手術室相關物品、器械的保管,麻醉方法、術中輸液輸血以及感染管理、臨床急救知識的熟悉掌握,其中無菌操作貫穿管理始終。觀察組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成立安全隱患自查小組:護士長或主管護師牽頭成立安全隱患自查小組,共同商討制定手術室風險管理的整改方案,護士長或主管護師負責小組工作的監督、管理與總結,其他4位小組成員包括1位責任護士和3位護士。責任護士負責記錄并通報手術室常見的安全隱患,并負責實施小組制定好的整改方案。護士負責配合責任護士的工作,并做好手術室的日常管理、巡視和匯報工作。自查小組每周召開1次會議,總結本周的安全隱患,并提出對應的整改措施。
培養安全隱患意識:每隔一段時間需要開展安全隱患的培訓工作,有助于醫務人員對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了解,促進其專業水平提升的期間還可使安全隱患自查意識明顯增強。通過運用有效的安全隱患自查操作技巧,使風險事件概率明顯降低。
制定相應整改措施:針對上述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自查小組整改方案如下。(1)制定并嚴格執行相關制度。①手術室儀器設備及器械管理制度:建立手術室儀器設備及器械日常質量控制及維修制度,為手術室風險管理做好鋪墊。②導管管理制度:降低導管相關感染發生率。③護理人員培訓制度:定期組織護理人員業務培訓,目的包括端正工作態度、提高風險意識與法律意識,鞏固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等。(2)手術過程風險預防要點。①術前嚴格執行“三查三審”制度,責任護士備齊醫療設備及相關急救物品,2位護士在轉運前核對患者個人信息、手術部位及術前用藥、血液檢查報告、麻醉方式、術野等基本資料,確認上述信息無誤后,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皮膚情況、向能準確表達的患者或家屬詢問藥物過敏史及疾病史,再者注意轉運中患者安全,最后核對手術室確保手術間停放準確。②術中護士再次核對以上情況;配合醫生調整患者體位預防壓瘡;責任護士核對術中口頭用藥醫囑,包括藥物名稱、劑量、用法,確認無誤后方可使用并記錄。
1.3、臨床觀察指標
由專業的護理人員對觀察組、對照組研究對象術后感染、手術操作失誤、記錄信息錯誤、術前準備不及時等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進行記錄,并進行對比,用于判定不同護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發生術前意外碰傷0例、器械準備不充分1例、術中體位不當1例、術后導管相關感染2例、手術資料記錄失誤2例、護理投訴2例,對照組分別為2、3、1、2、5、5例。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8.9%vs20.0%,P<0.05)。
3、討論
基于手術室護理工作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往往需要承擔繁重的工作量,再加上各類人員流量大、復雜的設備、繁多的藥物和較高的環境衛生清潔度,致使管理起來難度很大。安全隱患自查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風險管理模式,護理人員通過識別、分析和排除手術室內潛在的各種安全隱患,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有效的防范各種安全隱患,以此可以極大的提高手術室的安全系數,并且通過對安全隱患的自查,有助于整改方案的貫徹落實,增加手術的安全性,降低術后并發癥,提高護理滿意度,從而對于醫院公眾形象的改善十分有利。因此,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對降低風險隱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近幾年,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開始廣泛的應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該模式主要是通過護理人員有效的排查手術室的風險因素以及安全隱患,并進行評估以及識別,對常見的安全隱患進行總結、分析以及討論,制定針對性的處理對策,建立操作流程以及規范,并對護理人員開展專業的教育以及培訓,使其風險自查意識明顯提升,能夠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工作中運用防范措施,促進其護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本研究以18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照,結果顯示采用安全隱患自查模式進行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行手術室常規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照組。這說明安全隱患自查模式能避免或減少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傷害、保證患者安全,從而提高手術的整體治療效果。該模式管理下護理人員各司其職、職責明確,加強了責任意識,保證了護理服務的質量。且該模式給予了護理人員更多的培訓和學習機會,調動了工作積極性、鍛煉了主動思考能力,促使護理人員自覺去認識、發現風險。
綜上所述,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實施安全隱患自查模式效果較好,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
參考文獻:
[1]李蕊.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名醫,2019(03):189.
[2]甄紅.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3):114-115.
[3]王玉紅,鄭晴亮.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骨科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35):4431-4433.
[4]李卓瑤.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耳鼻喉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8,16(30):3810-3812.
[5]王珊丹.安全隱患自查模式在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