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危重老年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針對護理風險實施相應的對策。方法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搶救和治療的老年患者共計60例,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30例,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針對實驗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建立護理風險分析與預防機制,合理控制風險,觀察患者是否出現并發癥及不良反應,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效果較好,風險發生概率較低,患者及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針對老年危重癥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加強風險分析和防范,可以減少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提高護理效率,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護理風險管理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危重患者;護理風險;風險管理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各大醫院接診了越來越多的老年危重患者,老年人由于身體機能退化,抵抗力和免疫力逐漸降低,患上某類疾病后恢復能力較差,在老年危重患者搶救和護理過程中,選擇適合的護理模式至關重要。在老年危重患者護理過程中要做好風險分析和風險管理,避免護理中發生失誤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臨床診療中,很多老年患者身體素質較差,病情不太穩定,護理人員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提高服務意識,進而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本次研究選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搶救和治療的老年患者共計6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具體護理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入我院搶救和治療的老年患者共計60例,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患者3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66-81歲,平均年齡為(71.4±1.9) 歲;實驗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68-82歲,平均年齡為(73.5±2.5)歲。兩組患者均經過專業診斷確診為危重癥患者,老年患者中部分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及腎臟、肝臟累疾病,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P>0. 05)。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做好患者證明體征監測,檢查患者心率、脈搏、血壓、呼吸燈,做好必要的藥物護理等等。針對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開展優質護理,重視風險分析,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概率,提高護理質量,具體過程如下。
(1)組織護理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教育,護士定期參加護理風險事件責任劃分和承擔相關法律知識講座,護理人員要明確風險事件的危害,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風險管理意識。
(2)建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醫院科室要建立護理質量管理小組,重視提高護理人員對老年危重患者的護理能力,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要建立由護士長、責任護士組成的護理質量管理小組,醫院科室要負責最該小組的監督和管理,對小組進行考核,小組負責對具體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監督,及時發展護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消除誘因,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
(3)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能。醫院科室要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提高其護理專業知識,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實踐能力,從而確保護理人員具備較為專業的護理工作業務能力,降低護理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
(4)建立風險處理機制。隊友老年危重癥患者要做好護理風險管理,尤其在護理風險發生以后,要做好及時的處理和糾正,提高醫院科室護理人員對患者并發癥的處理,及時告知主治醫生處理患者的特殊情況。
1.3老年危重患者護理風險因素分析
1.3.1患者自身風險
(1)老年患者身體各項機能開始退化,身體比較虛弱,一旦病情惡化,身體會變得更不協調,切運動能力較差,身體免疫力較低,更容易引發感染和其他并發癥;
(2)部分老年患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等,患者血壓不夠穩定,偶爾經常會發生頭暈、頭痛等癥狀,有時會有跌倒的風險。部分患有骨科疾病的患者由于肢體活動受限,骨骼與肌肉功能降低,導致身體運動協調能力降低,也會發生跌倒或跌下床的危險;
(3)部分老年人因為身體長期受病痛折磨,會產生煩躁和焦慮抑郁的情緒,部分老年人比較敏感,不希望麻煩別人,怕遭如嫌棄,經常在從事一些活動時發生意外跌傷等等。
1.3.2環境風險
醫院科室病室如果不夠清潔,設備和物品擺放凌亂,老年患者上下床和行走時容易被絆倒;病床腳未上鎖,搖床未歸位,老年患者下床時沒有扶著床欄桿,如果座椅不夠穩定,床太高,廁所無扶手,地面有積水,地面濕滑都會導致患者發生風險。
1.3.3醫院風險
醫院科室護理人員責任感不足,護理風險意識較差,沒有嚴格落實護理安全管理制度,護理專業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有待提高。護理人員要針對嚴重病情患者加強巡視密度,對高危藥物進行科學管理,現實中藥物的管理不到位,對患者和家屬健康教育不足。癱瘓、昏迷、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由于長期臥床會導致患者出現壓瘡,不做好及時處理,會引發皮膚組織感染。
1.4評價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效果,護理不良反應發生概率,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1.5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取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采用S±X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采用t 檢驗、χ2,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護理風險管理,兩組患者比較,實驗組患者明顯護理效果較好,實驗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跌倒,對照組中有2例患者發生壓瘡,3例患者跌倒,1例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明顯實驗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較多。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 05。
3 討論
現階段,有眼接診的老年危重癥患者較多,老年患者由于年紀較大,患者身體素質較差,抵抗力和免疫力較低,做好老年危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至關重要,要采取科學的手段,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的可能。老年人疾病較重,其家屬對患者護理要求較高,為減少患者發生并發癥和不良反應,醫院科室要做好護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其風險抵御意識,及時解決護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本次研究中選取了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經過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較好,實驗組中患者發生不良反應較少,并發癥較少,明顯護理風險管理的作用較大,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尹彩霞.ICU病房護理風險評估及對策[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06):919-920.
[2]王文杰,章芬,陳紅英,等.危重患者護理風險評估及觀察記錄單的設計與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