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通過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對于促進兒童早期良好生長發育的臨床價值。方法:對照組兒童僅采取常規兒童管理模式,觀察組兒童則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結果:觀察組嬰幼兒在36個月齡時身高、體重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兒童在語言、運動、心理、感知覺等方面的發育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有助于促進嬰幼兒早期的良好生長發育。
關鍵詞:兒童;生長發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作用
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做好早期的護理管理是促進兒童良好生長及發育的重要工作,而多數兒童家長并不具備完善的保健意識,導致兒童的生長發育以及健康水平等受到影響,因而需要考慮開展兒童的保健護理管理來提升兒童的臨床保健護理水平[1]。本文旨在分析通過積極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對于促進兒童早期良好生長發育的效果。
1資料及方法
1.1常規資料
抽取院內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1月接受兒童保健的120名兒童,以數字法隨機分組。觀察組:60名,男女性別比為32/28,年齡區間處于2~26個月,均值(12.4±1.1)個月。對照組:60名,男女性別比為31/29,年齡區間處于2~25個月,均值(12.6±0.7)個月。兩組線性資料比較,P均>0.05。
1.2方法
對照組兒童僅采取常規兒童管理模式,主要做好兒童的早期語言指導、生活管理和飲食管理等;觀察組兒童則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措施如下:(1)營養飲食保健管理:首先,需要對入組的嬰幼兒實際生長和發育情況予以全面評估,進行營養與飲食的科學控制,主要需做好礦物質、熱量、維生素、脂肪及蛋白質等攝入量的科學調配和控制。并且在兒童進食期間,針對年齡小于6個月的兒童需采取母乳喂養或者采取配方奶。對于超過6個月的兒童則需要添加適當的輔食,并遵循由少至多、由稀到稠以及由細到粗的基本原則。例如若添加田米粉為輔食則首次喂養劑量可由1到2勺開始,逐步增加至一餐。除此之外,還需對兒童輔食添加種類進行科學調整,以便刺激兒童味覺的健康發育;(2)早期活動訓練:對于月齡2個月的嬰幼兒,在訓練中主要采取俯臥位和踢腿訓練為主。對于月齡3個月的兒童,就需要增加轉動頭部和抬高頭部等練習,至4個月時可開展語言訓練并逐步鼓勵兒童微笑引導其簡單的話語,并堅持循序的漸進的原則。同時隨之而同月齡不斷增長,對訓練內容進行合理調整,主要由接觸冷熱、物體、圖案來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
1.3評估標準
兩組兒童均達到36月齡時對比其身高、體重的發育情況,并比較兩組兒童語言、運動、心理及感知覺的發育情況,感知覺判定:即嬰幼兒可辨別冷、熱、軟、硬,并能夠辨別顏色;語言判定:可區別“er”和“e”的發音,可說出比較簡單的詞語或句子;心理判定:嬰幼兒的形象思維良好;運動能力判定:可單腳跳躍及下樓梯等。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的相關數據均以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均數標準差通過()描述,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代表差異之間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嬰幼兒36個月齡時身高、體重對比
觀察組嬰幼兒在36個月齡時身高、體重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生長發育情況對比
觀察組兒童在語言、運動、心理、感知覺等方面的發育良好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兒童早期的生長與發育情況將對其日后的智力和生長發育產生直接影響。有研究中發現[2]-[3],三歲以下嬰幼兒在開展早期教育期間能夠幫助其形成更加完善的心理以及健全的人格,并且兒童的早期發育情況也會受到相關因素影響。例如環境、遺傳因素、氣質特征等,因此通過開展系統化整體化的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有助于提升兒童的早期發育與成長效果,也將為兒童今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本次對比結果來看,觀察組通過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該組的身高與體重發育情況好于對照組,同時在語言、運動感、知覺等方面發育良好率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有助于促進兒童早期的生長發育。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兒童保健系統管理,有助于促進嬰幼兒早期的良好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崔紅巖,賈芳玉.優化兒童保健服務系統對兒童健康體檢率及系統管理率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5):19-21.
[2]高翠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在兒童早期生長發育中的研究[J].心理醫生,2018,24(29):354.
[3]李會燕,張燕平,曾春霞.社區0~3歲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的影響因素及應對措施分析[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8,35(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