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對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的效果。方法隨機將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我院40例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分為對照組(20例,應用常規護理)、實驗組(20例,應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家屬護理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30.00%),P<0.05;實驗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對照組(80.00%),P<0.05。結論 對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且可提高家屬滿意度。
關鍵詞: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循證護理;滿意度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屬于新生兒行機械通氣治療的常見并發癥,主要是指未發生肺部感染的患兒在行機械通氣治療后出現肺部感染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若不及時干預,易對患兒身心健康及生長發育產生嚴重負面影響,故為減少上述并發癥的發生,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2]。我院對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取得了較好的預防效果,見如下報道。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隨機將2016年5月至2019年3月我院40例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分為對照組(20例)、實驗組(20例)。
實驗組20例新生兒日齡為1-26(12.75±2.73)天,男女分別為12(60.00%)、8(40.00%)例;12例早產兒,8例足月兒。
對照組20例新生兒日齡為1-25(12.69±2.68)天,男女分別為13(65.00%)、7(35.00%)例;14例早產兒,6例足月兒。
兩組資料經統計得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20例患兒應用常規護理,遵醫囑給予患兒機械通氣、吸痰治療,加強監測患兒病情及各項生命體征指標,若有異常,及時向醫師報告。
實驗組20例患兒應用循證護理,具體為:(1)提出問題:患兒使用呼吸機好發相關性肺炎的原因?如何有效避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2)尋找證據:以“呼吸機”、“護理”、“新生兒”、“肺炎”等作為關鍵詞,在知網、萬方、維普等資料庫內進行搜索,尋找相關參考文獻,并對其有用性及可靠性進行評價,篩選出有效文獻。(3)循證實施:a.加強無菌操作:科室負責人應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向其講解無菌操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加強其無菌觀念,告知其在執行各項護理操作時應嚴格按照規范進行無菌操作,在執行各項操作、檢查前應先洗手,對患兒實施氣管插管操作時,應先嚴格消毒喉鏡,戴無菌手套。同時,為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應對患兒用品實施嚴格消毒。b.健全消毒制度和管理措施:護理人員應定期對呼吸機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并定期更換呼吸機,限制病房探病人數及時間,以減少人員流動,避免交叉感染,同時,每天使用消毒液拖地、擦拭桌面物品等,定期開窗通風,確保空氣新鮮,此外,對空氣進行監測,若監測結果異常,應對病房空氣實施消毒干預。c.加強呼吸道管理:為促進痰液排出,應注意保持呼吸道濕潤,護理人員可使用液體滴入、霧化吸入等方法稀釋痰液,從而利于痰液排出。d.正確吸痰:為保證吸痰效果,對患兒實施吸痰操作前,應選擇合適的時機,例如,當新生兒出現嗆咳、憋氣、肺部聞及痰鳴音、血氧飽和度或氧分壓出現突然性降低時可進行吸痰操作,在吸痰前,應注意痰液多的部位,從上到下吸引。e.定植菌傳播護理:為避免定植菌傳播,患兒發生口腔感染,應注意對新生兒口咽部實施加強護理,并注意及時清除新生兒口腔中的分泌物,清除結束后,可對患兒口腔涂抹制霉菌素液。同時,協助新生兒采取半臥位,每次鼻飼后將病床抬高15-30度,時間保持半小時,以免胃內容物反流進氣道,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4)循證評價:評價循證護理后患兒的呼吸機肺炎發生率及家屬滿意度。
1.3 評估指標
對比兩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及家屬護理滿意度(選擇自制問卷(總分10分,護理內容、護理態度分別為6分、4分)進行評分,其中<6分、6-8分、>8分分別表示差評、中評、好評,計算中評和好評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行t檢驗、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研究結果
2.1 對比兩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
對照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30.00%(6例新生兒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實驗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為5.00%(1例新生兒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統計發現,實驗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2.2 對比兩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80.00%(4例差評,10例中評,6例好評);實驗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為95.00%(1例差評,7例中評,12例好評);統計發現,實驗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由于新生兒各項身體機能均未發育完全,其在行機械通氣治療時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幾率較高,常見于機械通氣治療后48h[3],上述并發癥易對新生兒生命安全構成一定威脅,還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兒生長發育,故在對患兒實施機械通氣治療期間,對其實施相關護理十分關鍵[4]。
本研究對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獲得了較好的預防效果。其中循證護理主要是指護理人員結合以往文獻及自身護理經驗為患兒制定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5],與常規護理相比,上述護理模式措施的有效性及針對性更強,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循證護理的措施有跡可循,已經被證明切實有效,護理工作的目的性更強,可有效減少盲目性,從而有助于保證護理效果,對預防并發癥發生具有較積極的意義。
此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5.00%)低于對照組(30.00%),提示對患兒實施循證護理可顯著預防其發生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效果更佳。同時,數據顯示,實驗組新生兒家屬護理滿意度(95.00%)高于對照組(80.00%),亦提示循證護理的服務質量更佳,對提高患兒家屬好評度具有較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得,對行機械通氣治療新生兒實施循證護理有助于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且可提高家屬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房京麗.循證護理在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8):109,111.
[2]胡曉靜,朱曉婷,鄭如意等.基于證據的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集束化策略在新生兒的臨床應用[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8,33(5):334-338.
[3]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護理干預措施預防新生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效果[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4):266-268.
[4]胡海燕,吳恩.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綜合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0):131-134.
[5]薛瑩,李華,古卓佳等.撫觸護理措施對肺炎新生兒智力指數與心理運動的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0):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