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與相關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方法:選取2090例新生兒,使用耳聲發射儀(ACCUScrEEN型)在新生兒出生后2d內行雙耳聽力篩查。詳細記錄篩查結果,同時采用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的影響因素及獨立影響因素。結果:2090例新生兒中,1720例(82.3%)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娩出方式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不同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均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影響因素(Plt;0.05)。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獨立影響因素(Plt;0.05)。結論: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獨立影響因素,而胎兒的娩出方式及性別對聽力篩查的結果不會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影響因素;對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本院出生的新生兒2090例,其中男1100例,女990例。所有新生兒均在出生后2d內接受聽力篩查。
1.2方法
1.2.1收集資料
查詢新生兒及產婦的入院病例資料,統計產婦和新生兒的詳細情況,包括分娩孕周、方式、性別、胚胎數量及出生體重。
1.2.2聽力篩查
儀器:便攜式耳聲發射儀器(型號:ACCUScrEEN型),使用瞬態誘發性耳聲發射(TEOAE)法,對2090例新生兒的雙耳行聽力篩查。儀器測試聲:60Hz的短(Click)聲。篩查聽力時一定要選擇相對安靜的環境,以確保不會對篩查結果產生影響。篩查前確認新生兒的外耳道無異物、干凈;再依據新生兒的耳道大小來選取合適尺寸的耳塞。將儀器探頭放置在新生兒耳道的合適位置,然后開始檢測。測試時最好是新生兒處于安靜狀態下。分別記錄兩側雙耳的聽力篩查結果。
1.3診斷方法
新生兒聽力篩查方法按照衛生部《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要求,采用兩階段篩查模式:新生兒出生后48h進行初篩,嚴格按照上述篩查方法進行聽力測試,初篩未通過者在新生兒出生后42d進行聽力復篩,復篩未通過者,在新生兒出生后3個月轉至上海市兒童醫院進行聽力診斷,以明確是否存在聽力障礙,上級醫院每月將聽力診斷結果反饋至我院,我院進行記錄、隨訪。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
2090例新生兒中,1720例(82.3%)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
2.2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娩出方式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不同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的新生兒聽力篩查通過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均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1。
2.3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胚胎數量、新生兒出生體重、分娩孕周及耳別是新生兒聽力篩查結果的獨立影響因素(Plt;0.05)。見表2。
3討論
聽力是人類正常生活及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在1歲之前屬于嬰幼兒學習語言的一個關鍵時期。假如此時期內嬰幼兒缺少環境因素及語言刺激,在1歲之前不能呀呀學語,在2~3歲時不能進行正常語言交流,會導致幼兒學習困難、社會適應能力下降、語言障礙等相關問題,情況嚴重者甚至會成為聾啞兒。如果能夠及時發現新生兒存在的聽力障礙,且在其出生后6個月內及時給予新生兒有效干預,能大大改善新生兒的預后,并恢復新生兒的語言發育能力。而臨床中能夠在早期發現聽力障礙的最佳方式就是對新生兒進行聽力篩查。TEOAE法是兒科臨床中最常用的一種篩查新生兒聽力的方法。耳聲發射主要是指聲波傳入到內耳的一個逆向過程,即產生自內耳外毛細胞的能量通過中耳來向外釋放傳出。因為耳聲發射時的能量是由內耳所產生的,在向外傳出的過程中要通過中耳,因此,外耳道及中耳的狀態會影響聽力篩查結果。
結論
綜上所述,新生兒聽力障礙受各種相關因素的影響,尤其受到高危因素的影響,故應加強產兒科合作,及時地處理妊娠期和分娩期的異常情況,普及新生兒聽力篩查率,強化對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新生兒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最大程度的改善新生兒聽力預后。
參考文獻:
[1]韓冰,歷建強,蘭蘭,等.中國內地新生兒聽力篩查情況的回顧性分析[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8,20(1):6-11.
[2]江恒謙,詹小燕,梁飛.新生兒聽力篩查在新生兒聽力疾病診斷中的價值[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7,3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