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率已成為現代人群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水平,增添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因此及時找到有關防治措施,提前做好預防處理對腰椎間盤疾病的發生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病;中醫;辯治
一、引言
腰椎間盤突出病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于后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腰椎間盤突出病以腰4~5、腰5~骶1發病率最高,約占95%。
二、腰椎間盤突出病的發病原因
(一)腰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節失穩、松動等小范圍的病理改變;纖維環的退變主要表現為堅韌程度的降低。
(二)損傷
長期反復的外力造成輕微損害,加重了退變的程度。
(三)椎間盤自身解剖因素的弱點
椎間盤在成年之后逐漸缺乏血液循環,修復能力差。在上述因素作用的基礎上,某種可導致椎間盤所承受壓力突然升高的誘發因素,即可能使彈性較差的髓核穿過已變得不太堅韌的纖維環,造成髓核突出。
(四)遺傳因素
腰椎間盤突出病有家族性發病的報道。
(五)腰骶先天異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關節畸形和關節突不對稱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應力發生改變,從而構成椎間盤內壓升高和易發生退變和損傷。
(六)誘發因素
在椎間盤退行性變的基礎上,某種可誘發椎間隙壓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見的誘發因素有增加腹壓、腰姿不正、突然負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三、腰椎間盤突出病中醫辯治經驗
(一)腰椎間盤突出病的病機
我國中醫在防治腰椎間盤突出病的道路上,成績一直較為優良,與西醫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病相比中醫從整體出發,辨證論治,注重扶正與祛邪相結合,在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癥方面經驗豐富,方法靈活,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對減輕手術后遺癥,防止腰椎間盤突出病的復發和轉移,提高患者整體生命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中醫治療方法
通過研究發現,可以看出腰椎間盤突出多由于腰椎間盤發生退行性病變或者外界的壓力失調而導致。因此,就中醫治療方面提出以下中醫治療辦法。
1.做好預防
面對生活快節奏應避免長時間從事重力勞作,有癥狀活動時可帶護腰,減少活動次數,避免接觸寒濕等外邪。平時可在正確指導下鍛煉腰背肌,和腰部活動范圍。
2.中醫藥方治療
秦艽、川芎、桃仁、紅花、甘草、羌活、沒藥、當歸、靈脂(炒)、香附、牛膝、地龍(去土)。
(2)濕熱痹阻
黃柏、薏苡仁、川牛膝、蒼術、威靈仙、丹皮、赤芍、防己、茯苓、麥芽
(3)肝腎虧虛
續斷、桑寄生、杜仲、白芍、甘草、威靈仙。
干姜、茯苓、炙甘草、蒼術、赤小豆
3.推拿治療
做夾脊穴、和患處肌肉放松性治療避免暴力性損傷
4.針灸治療
4.1針刺治療
脾腧穴、腎腧穴、太溪穴、太白穴、太沖穴、三陰交穴、血海穴等
4.2艾灸治療
艾灸夾脊穴、脾腧穴、腎腧穴、阿是穴、及督脈患處
四、結語
由于腰椎間盤突出病癥狀在我國的發病率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提前做好預防處理對延緩腰椎間盤突出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病機尋求正確的治理辦法才是治療的關鍵。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過程中,要充分掌握腰椎間盤突出病的成因病機,結合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病臨床治療提供的理論依據,在結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進行針灸推拿,做好后天的康復訓練,從根本上延緩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惡化趨勢,為我國腰椎間盤突出癥研究事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