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乳頭瘤病毒(HPV)是誘發宮頸癌的最重要因素。HPV感染率在人群中雖然比較高,但是,HPV感染絕大多數是自限的。最近國際上的成果顯示:連續的同一型別高危型HPV感染所形成的持續HPV感染更容易造成宮頸癌進展。因而,可分型的HPV檢測方案對于預測持續HPV感染,進而預測腫瘤進展具有更大的意義。
關鍵詞:預防;HPV;疫苗;篩查方式
1 HPV感染與宮頸癌的關系分析
感染HPV并不代表感染了HPV就一定等于會得宮頸癌。只有高危型HPV持續感染,才會導致宮頸癌。高危型+持續感染,意思是感染類型是HPV,并且持續感染才會導致患宮頸癌的幾率。美國8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都會感染過一次HPV,一般在1~2年內,HPV病毒有90%~95%會被人體免疫系統自動清除。男性和女性HPV感染的主要原因都是性行為,包括年齡很小就開始性行為,多個性伴侶,性伴侶有多個性伙伴等。高危型HPV感染在年輕婦女中很常見。在多數地區隨年齡增長流行性明顯下降。25%~35%婦女感染高峰在25歲以下。雖然感染HPV是子宮頸癌變的基本病因,但大多數婦女感染后并不引發癌癥。大多數HPV感染,不管分型如何,存在時間都短暫,僅有少數長期存在,極少數會繼續發展至癌前病變和浸潤癌①。HPV感染非常普遍,只要開始性生活,一生中被HPV感染的概率非常高,性活躍期婦女HPV感染率約占50%~80%。并非感染了HPV就一定會發展成宮頸癌,HPV有100多種亞型,分為低危型和高危型,50%~90%的HPV感染可在感染后的數月至2年內被免疫系統清除,不會導致長期的危害。
2 宮頸癌的預防和治療
世衛組織對HPV的解釋為:HPV是全世界范圍內均極為常見的一組病毒。HPV有100多種類型,其中至少13種可引起癌癥。HPV主要通過夫妻生活接觸傳播,大多數人都會在活動開始后很快就感染人乳頭狀瘤病毒。宮頸癌由通過夫妻生活行為感染某些特定類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引起。目前發現,兩種類型的人乳頭狀瘤病毒即16型和18型(以下稱HPV16、HPV18)可引起70%的宮頸癌和宮頸癌癌前病變。
然而,通常情況下,在感染之后的幾個月內,HPV感染會自行消失,無需任何干預措施;約90%會在兩年之內消退。但是,持續感染特定類型的HPV病毒如HPV16和HPV18,可能會導致癌前病變。若不加以治療,這些病變可能會發展成為宮頸癌,但這種發展通常需要多年時間。不引起癌癥的HPV病毒如6型和11型(HPV6和HPV11)會引起生殖器疣和呼吸道乳頭狀瘤病。雖然這些狀況很少導致死亡,但會引起較為嚴重的疾病。比如生殖器疣很常見,而且具有高度傳染性。要注重個人清潔衛生,做好預防,HPV疫苗來消除宮頸癌一級預防,從源頭上控制②。HPV疫苗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癌癥疫苗,它對未曾感染HPV或先前感染過隨后清除HPV的女性具有很高的保護效力,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可達70%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目前有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二價疫苗針對HPV16和18型,可預防70%的宮頸癌。四價疫苗針對HPV6、11、16和18型,可預防70%的宮頸癌和90%的尖銳濕疣。九價疫苗針對HPV6、11、16、18、31、33、45、52和58型,可預防90%的宮頸癌和90%的尖銳濕疣。改善人們生存和生活質量,具有較好的成本效益③。月經期不是禁忌期,但有的人注射之后發熱、起皮疹,所以最好還是避開。不推薦妊娠期接種疫苗,但也不推薦疫苗接種前常規進行妊娠檢測。如果妊娠期間無意接種了疫苗,無需流產,可繼續妊娠。如果疫苗接種過程中懷孕了,那么就等哺乳期過了,再把沒接種完的針次接種上,無需從頭開始。哺乳期不建議接種HPV疫苗,因為疫苗會隨著母乳進入嬰兒體內。除此之外,接種HPV疫苗的禁忌還有:在嚴重免疫缺陷病的急性期,免疫功能低下,免疫應答可能不太有效;所以要在應用免疫抑制劑的非急性期接種疫苗,但接種后建議復查抗體滴度以評估免疫的有效性。
在中、重度疾病的急性期或發燒、感冒時不宜接種,等疾病平穩后就可以接種了。對HPV疫苗成分活性成分或任何輔料成分有超敏反應者,比如對蛋白質、酵母過敏者禁用。對于已經完成二價或四價疫苗全部接種的女性,并不推薦再接種九價疫苗。最關鍵的是,盡管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效果可達70%以上,由于HPV疫苗并不能預防100%的宮頸癌發生,因此,即便接種后也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而定期篩查是唯一能早期檢出病變的方法。
3 宮頸癌篩查常用方法
HPV檢測:敏感性和特異性都較高,通常作為初篩方式,LBC(液基細胞學檢查)+HPV是目前最佳的篩查方式。
細胞學篩查:傳統的巴氏涂片篩查漏診率較高,而薄層液基細胞學檢查(LBC或TCT)的準確率較前者大大提高。
肉眼篩查:主要應用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一般不作為篩查首選。我國推薦從25歲起開始篩查,64歲終止。
不同年齡層推薦的篩查方式和頻次各異:25歲以下不篩查。25~29歲:細胞學篩查每3年一次。30~64歲:細胞學篩查每3年一次,或HPV檢測每3~5年一次,或VIA每年一次。超過65歲(含65歲):過去10年篩查結果陰性,可不再進行篩查。
結束語:
HPV持續感染的概念及其臨床意義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明確的地方,需要我們深入研究。隨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HPV監測工作在全國的逐步推開,我們會在比較短的時間里建立起一個更為完備的基于HPV持續感染的宮頸癌分診方案。
參考文獻
[1]孫燕主編:臨床腫瘤學高級教程,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62頁。
[2]孫燕主編:臨床腫瘤學高級教程,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104頁。
[3]孫燕主編:臨床腫瘤學高級教程,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105頁。
[4]周世平. 人乳頭瘤病毒、衣原體、細菌、滴蟲感染與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的相關性分析[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