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俊杰
摘 要 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教育在提高整個國民綜合素質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承擔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面對新時代、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職業院校必須把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打造一支緊跟時代發展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本文就怎樣當一名新時期職業院校的好老師展開探討。
關鍵詞 好老師 職業院校 學生培養
一、引言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時代,也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新階段,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提出了新目標,呼喚著新作為,期待新舉措。
二、新時代背景下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為與經濟發展聯系最為密切的一種教育類型,高等職業教育勢必要結合經濟發展的最新形態,調整人才培養方向,為經濟發展提供適應經濟變革要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教師是實施人才培養、開展教育教學、技術研發、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的主導力量,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才的時代重任。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對人才的需求和標準也在不斷變化,這也對從事教書育人的教師在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必須加速提升教師隊伍建設的水平和質量,打造一支數量充裕、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師德高、師風正、師藝精、師技強的教師隊伍。
三、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建議
(一)好老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過去人們常說,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才行。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為了使學生獲得一點知識的亮光,教師應吸進整個光的海洋。”然而,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這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不能只教給學生一成不變的知識和技能,而是要傳授他們方法、提高他們的能力,所以老師必須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才行。只有堅持不斷地學習、加強實踐鍛煉、時時給自己充電,才能跟上專業發展的步伐,教好學生。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師發展服務供給
首先,建立教師信息化成長檔案,增強教師信息化意識。學院專門開發了包括教學能力探索、專業能力探索和心理健康探索的三維教師成長導圖,并進一步細化到參加講座、競賽申報、日常聽課等教學研實踐的各個方面,教師分類上傳個人研修活動記錄并實現分數累計,形成獨特的教師成長畫像,幫助教師在運用信息技術的同時推動專業成長。其次,整合信息平臺,為教師運用信息資源提供便利。學校通過多種渠道整合網絡學習資源并實現共享,如各類電子圖書、期刊資源,思政教育專題、外語培訓專題、“一帶一路”與中國發展、制造業數字資源平臺等專題庫資源,教師可通過校園網賬號登錄自主學習,極大地豐富了教師多元化學習的渠道和內容。再次,提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信息技術能力。學院通過全面實施“有效課堂認證工程”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要求教師能夠統籌建設課程教學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并將其運用于日常課堂教學,支持學生課上學習與課外學習雙軌并行,實現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
(三)好老師,要能因材施教
在職業院校里,同一個班的學生,有的來自高中、有的來自初中,導致他們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相差很大。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仍堅持統一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目標,講授統一的知識,并作統一的考核要求,顯然是不合適的。我們知道,一群飯量不同的孩子在一起,如果每個孩子每天每頓都吃同樣的飯,那么飯量大的孩子肯定吃不飽,時間久了會導致營養不良;而飯量小的孩子則會“撐”得難受,消化不了。教育學生也一樣,在統一的教學模式下,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消化不了,顯然這些都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為了使這些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好老師必須對學生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具體來講,就是老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特點選擇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因材施教能使學生揚長避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搭建多元平臺,有效支撐教師“雙師雙能”發展
首先,實施多項培養工程,重點打造高水平人才隊伍。學院實施“博士培養工程”“國際化師資培養工程”“優秀教師團隊培養工程”等高端人才培養系列活動,推動教師專業能力的遞升。其次,建立專門的校院兩級教師發展中心,全面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以教師發展中心為平臺,學院開展了課程建設、有效課堂、信息化教學、企業兼職教師、青年骨干教師等分類分層的教師校本培訓課程,分層次、分類別全面提升教師能力。再次,校企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提升教師的應用研發和技術服務能力。學院通過與海天集團等多家龍頭企業共建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推動教師帶任務下企業鍛煉實踐等方式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并從導師配備、待遇保障、項目支持、獎勵機制和跟蹤評價等多個維度完善培養機制,激發了教師參與的熱情,也提升了與企業合作項目的結題率。最后,設置教授/博士工作室,對接企業真實問題,提升教師技術應用服務能力。
四、結語
好老師一定要堅持學習、修身和養德,使自己具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好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作者單位為揚州中瑞酒店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 余國良,黃部兵.關于“好老師”的特質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6).
[2] 馬寧.職教集團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創新研究[D].沈陽職業技術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