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刑事證據規則作為刑事司法領域最重要的內容之一,通常反映著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的訴訟理念和訴訟價值觀念。證據是“訴訟之王”,所有的訴訟都是圍繞證據的收集、審查和認定來進行的,目前,強化證據意識已得到廣大民警的認可和重視,然而,證據意識該如何強化,證據意識都包含什么,證據意識的強化與對非法證據的排除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都需要我們去探討,我國新修訂的刑事訴訟立法中已確立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關鍵詞 證據意識 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 程序正義
一、證據意識的內涵
(一)證據意識的概念
證據意識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對證據的作用和價值的覺醒和重視的心理狀態,是人們在處理爭議、糾紛時運用證據證明事實的心理覺悟。證據意識從屬于法律意識,根據唯物辯證主義的理論,意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對于一般的社會民眾,其法律意識往往不高,其證據意識往往處于感性認識階段;但對于廣大的偵查人員和政法工作者來說,其證據意識應處于理性認識階段,表現為對證據的評價和應用,是偵查人員對證據基本原則、規律、作用等方面的自覺認知和理性思維方式。
(二)證據意識的作用
證據意識的作用本質上講是意識對于主體行為的影響作用,證據意識的作用有多種表現:決定著主體對于證據基本問題的態度,制約著取證、舉證、質證等解決證據問題的能力并影響著具體的司法證明活動。證據意識可以彌補具體證據規則的缺漏和主體證據知識的不足,從而促進主體正確地進行證據的收集、審查和認定。從固定證據的角度看,偵查階段的核心任務是發現、收集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無罪的證據;公訴和審判階段主要是審查和認定偵查階段收集的證據。
二、對非法證據的排除
(一)非法證據概述
非法證據,是指以違反法律規定為代價,以非法方式、方法獲得的證據材料。關于非法證據,廣義的非法證據外延應包括刑事訴訟、民事行政訴訟中以違背法律規定,不具有可采性或者可采性受質疑的證據范疇。而狹義的非法證據僅指刑事非法證據。其次,非法證據的外延應注意收集證據過程的主體不合法,取證程序與表現方式的不合法問題。再次,非法證據的外延不能忽視證據內容與來源不合法的標準。
(二)我國有關刑事非法證據排除的法律依據
我國《憲法》在第37、38、39、40條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不受侵犯。這些規定為我國制定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提供了憲法依據。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侵犯公民人身自由、人格尊嚴的違法取證行為違反了我國《憲法》規定,是一種犯罪行為。作為遏制偵查機關違法取證,保護公民人身自由的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確立,體現的是我國憲法精神。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揭示了我國進入人權保障的新紀元,也詮釋了我國在今后的立法和法律的修改過程中將會更加注意加大對人權保護的力度。
(三)非法證據存在的原因
1. 法律文化觀念的落后。我國歷來就有“重實體,輕程序”的傾向,在法律的價值上表現為追求實體合法,忽略了程序公正這一要求。
2. 對于證據是否要排除的前提和標準,我國規定非法證據必須“經查證確實”,相對美國的非法自白達到“優勢證據”的證明標準,英國的“排除合理懷疑”的證明標準而言,我國的標準太高,證明難度太大很難進行操作。
3. 對于證據合法性的證明責任,我國法律也未涉及。沒有證明責任的落實,控辯雙方都不愿舉證,很難達到非法證據排除的能力。
三、排除非法證據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機制,明確程序法定原則
程序法定原則有利于塑成權力制約權力的權力制衡機制,也是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重要配套原則。該原則主張通過由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來明確限定國家司法機關的權限及追究犯罪、懲罰犯罪的程序,其目的是為了避免發生任何專斷行為。以便受到追訴的個人能夠進行自我辯護,防止個人受到不公正的有罪判決。
(二)完善訊問犯罪嫌疑人的制度
第一,規定司法人員訊問前的告知義務。在訊問之前,訊問人員有義務告知犯罪嫌疑人被羈押的原因。第二,賦予辯護律師在偵查人員、檢察人員詢問時在場的權利,明確規定辯護律師享有在場權的時間、權力范圍。
(三)設立庭前證據審查制度
建立一專門的庭前程序。由預審法官對證據進行審查,排除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非法證據,避免對庭審法官產生不良影響。
四、結語
強化證據意識是排除非法證據應用的基礎,對非法證據的排除是強化證據意識的體現。要使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能夠在司法實踐中得到貫徹落實,就必須加強司法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轉變目前存在的“重實體,輕程序”的傳統觀念,提高其法律素養,強化其證據意識,建設一支工作能力強,業務素質高的隊伍,筑起維護正義的銅墻鐵壁。
(作者單位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作者簡介:侯振中(1997—),男,河北邢臺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刑事偵查。]
參考文獻
[1] 何家弘,劉品新.證據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 楊宇冠.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研究[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
[3] 鄭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