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才慧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國務院提出了今后一個時期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戰略部署和具體要求。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是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極大激發市場活力的戰略舉措,是一場涉及理念、體制機制、工作方式的深刻變革。
關鍵詞 “放管服”改革 政務服務平臺 網上平臺
重慶市委市政府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制定了全市改革推進的目標、任務和時間節點。大足區按照全市的統一安排,創造性地進行“放管服”改革。針對該區的實際情況,怎樣更好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呢?個人認為全面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建成實體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一體化的綜合政務服務中心將是該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
一、政務服務中心運行存在的問題
(一)多頭并行,致使“放管服”改革運行不暢
該區“放管服”改革的總牽頭單位為區發改委,區政府辦負責統籌管理政務服務,區編辦負責行政審批事項管理,區法制辦負責權力事項和服務事項的管理,區行政中心管理辦負責區級實體大廳的管理,各鎮街負責管理區域內的公共服務中心及便民服務中心,區電子政務中心負責網上政務平臺的建設管理。因這些部門在推進“放管服”改革中存在多形式的職責交叉,從而導致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相互推諉時有發生,致使“放管服”改革運行不暢。
(二)實體大廳和網上平臺辦理事項不一致,致使“放管服”改革推進緩慢
一直以來,大足區政務服務大廳入駐和辦理的事項基本都是行政審批事項。而區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則是按照單位權力清單為構架,為群眾提供所有可辦理事項服務。這就造成一些事項在大廳直接辦理,一些事項則須在原有單位辦理,這必然影響政務服務“一站式審批,一窗式辦理”的改革推進。這種線上、線下不一致,致使“放管服”改革推進緩慢。
(三)多部門協同辦理體制機制不夠完善,致使“放管服”改革有名無實
全區各部門進行業務審批時主要采取“誰申請,誰審批,誰負責”原則進行,各部門間協同辦件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群眾辦理某些需要多部門審批的業務時仍需要多頭申請,多次來回跑。
二、推進實體政務大廳與網上服務平臺有機結合的思考
(一)加強組織建設,調整機構職能
2016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55號)中提出實現互聯網與政務服務深度融合,建成覆蓋全國的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這需要建設一個綜合的政務服務中心來解決“放管服”改革多頭并行的問題。結合該區的實際情況,建議將“放管服”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行政中心管理辦公室,并拓展區行政中心管理辦公室職能職責,使其既負責管理行政審批事項和服務事項、又負責管理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以信息化技術助力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通過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應用,將其打造成該區綜合的政務服務中心。
(二)優化完善網上政務服務平臺
以讓平臺“好用”“管用”,讓辦事群眾“會用”“愿用”。
第一,全面推行平臺審批服務。目前,重慶市正深入推進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的“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面向企業和企業家服務項目的辦事流程,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企業家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更好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要全面推行平臺審批服務,在梳理公布政府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基礎上,以企業和群眾辦好“一件事”為標準,以“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為路徑,清理全區“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服務事項目錄清單,上線政務服務網上“中介超市”,全面實施“全渝通辦”,進一步提升審批服務效能,讓群眾辦事創業更加方便高效快捷。
第二,繼續深入推進平臺審批服務標準化。組織各審批部門聚焦不動產登記、市場準入、企業投資、建設工程、民生事務等辦理量大、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按照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的要求,逐項編制標準化工作規程和辦事指南,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按照國家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的有關要求,科學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壓減自由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
第三,創新便民利企平臺審批服務方式。積極開展便民利企審批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居民身份證、出入境證件、住房公積金等便民服務事項互聯互通、在線可查、異地可辦。推廣容缺后補、綠色通道、首席服務官和數字化審圖、告知承諾、郵政等便利化措施,推行預約辦理、跨層聯辦、一對一專辦等多種服務方式,多渠道多途徑提高辦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突出的排號等號、耗時長、來回跑等問題。
(三)優化電子監督監察平臺,實現全流程的監督監察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便民服務的同時,須對政務服務中心各項業務的承辦、批準、辦結等各環節進行監管。做到事前公開、事中實時監督和預警糾錯、事后違規查處,實現與審批事項相關的政務公開、服務質量、投訴舉報等內容及公共資源交易服務等多角度的監察。從而保障綜合政務服務中心的健康運行。
三、結語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期望值不斷提高,希望能多種渠道獲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務形式和服務內容?!耙惶瞬挥门堋焙汀白疃嗯芤惶恕?,都是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的舉措。工作人員要加快學習和應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思維、新方法、新手段、新技術,創新變革服務模式,打造綜合政務服務中心,實現服務方式的主動化,不斷提高企業和群眾對政府的認可度。
(作者單位為中共重慶市大足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