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股利分配直接影響著公司價值和財務形象。近幾年來上市銀行以現金股利為主要支付方式,支付比例也較其他行業為高。但在其股利分配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本文就上市銀行的股利分配問題結合其經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 上市銀行 股利分配 現金股利
股利分配是上市公司三大財務活動之一,直接涉及不同股東的利益和投資者的信心,并關系到公司籌資、投資以及公司形象和股價等方面,關系到公司的生存發展。銀行業在金融體系中占據支配性地位,是經濟金融的核心,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上市銀行又是銀行業中的先進代表,為提高上市銀行的競爭實力,保證其持續健康發展,優化上市銀行的股利分配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從1991年深圳發展銀行在A股上市以來,我國目前已有A股上市銀行27家(一些銀行同時發行A股和H股)。本文就上市銀行的股利分配問題結合其經營情況進行一些分析探討。
一、近幾年來上市銀行的總體經營狀況
上市銀行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影響上市銀行股利分配決策的內外部因素眾多,是銀行盈利狀況、股東回報要求、監管資本充足率考核和管理層發展要求等多方因素博弈的結果。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增速逐步放緩,一些實體經濟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但上市銀行利潤出現大幅增長,2010年,上市銀行達到16家,此前5年凈利潤平均增速在26%以上,2011年商業銀行凈利潤達1.0412萬億元(其中五大行占比達65.39%)、人均利潤超過50萬元(是規上工業企業的12倍),利潤增長幾乎都達30%~50%,有的甚至達到60%多,創出歷史新高,主要原因是存貸款利差高(息差超過3%,遠高于西方國家平均水平),給銀行帶來了80%的營業總收入,再加上信托、理財業務的發展和名目繁多的手續費收入,使銀行利潤增長很快,從而造成社會上有關銀行暴利的討論升級。2011年后,銀行業凈利潤增速呈現出逐年下降態勢。2012年,國內經濟持續低迷,但16家上市銀行的凈利潤比其他2437家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總額還多。到了2014年,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8426億元,較上年增加2506億元;不良率達到1.25%,較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呈加速增長之勢),不斷下滑的凈利潤增速(全行業凈利潤1.55萬億元,同比僅增長9.65%,國有大行增速均為個位數,最賺錢的工商銀行也只有5.01%,部分商業銀行業績下滑更甚),但年度上市公司盈利排名中,16家上市銀行都名列前茅。2015年,在經濟放緩和利率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商業銀行的盈利出現見頂信號(利潤增速從2011年的36.34%銳減到2015年的2.43%),資產質量風險進一步暴露(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均值為1.67%,較上年大幅提高42個基點),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和交行等5大行2015年凈利潤平均增速僅為0.79%,“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全部雙升,赴港上市的郵儲銀行、青島銀行、錦州銀行、重慶銀行、徽商銀行、哈爾濱銀行、盛京銀行等銀行基本上處于跌破發行價、跌破凈資產的水平,16家A股上市銀行的凈利潤平均增速不足6%,但仍未影響其成為“最賺錢”的行業,A股凈利潤排名前10強和往年基本沒有變化,上市銀行占了9席,其中工商銀行已連續3年成為A股“賺錢王”,排名隨后的是建行、農行、中行和交行。滬深兩市2800家公司中,16家上市銀行凈利潤總額仍超過50%占比。2016年,隨著存貸息差逐漸收窄、非息收入快速增長,五大國有行凈利潤增速繼續保持低速增長,并首度出現上市以來凈利潤增速負增長的情況(中行,-3.67%),其他上市銀行中的江陰銀行凈利潤增速也為負4.49%。不過,農行、建行的凈利潤增速從前一年的0.62%、0.14%回升到了1.86%和1.45%,而且兩行都實現了不良貸款率回落(農行不良貸款率從上年的2.37%,下降了0.02個百分點),工行及交行凈利潤增速與上年持平,分別為0.4%以及1.03%,交行和中行的不良率小幅上升,工行漲幅最大,不良率為1.62%,同比上升0.12個百分點。2017年,盡管經歷了此前幾年的利潤增速下滑和本年的強金融監管,雖然26家上市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同比增速為6.3%,遠低于上年的13%)、整體利潤增速已跌至5%以下,但核心財務指標仍然表現強勁,利潤增速觸底回升,26家A股上市銀行歸母凈利潤合計約1.395萬億元,占全部上市公司的41.65%,人均歸母凈利潤高達63.17萬元(相當于A股全部上市公司整體水平的4.4倍),雖然上市銀行人均績效水平差異在擴大(4家股份行、1家國有行和1家農商行人均創利水平比上年有所降低),但依然是最賺錢的行業。2018年上半年,26家A股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266.7億元,同比增長6.49%,其中11家上市銀行凈利潤增幅超過兩位數,五大國有行整體增長5.4%,凈利潤增幅自2017年底持續上升,中小銀行整體業績改善程度更好于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凈利潤分別增長6.9%、14.5%及15%,人均創利和創收能力還在繼續提升,上市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5%(較上年末下降了5個基點),但由于股價走勢低迷,再次出現半數以上銀行破凈的局面。
基于上述總體經營狀況和銀行自身經營與發展需要,作為最賺錢行業的上市銀行利潤分配比率雖比一般上市公司為高,且多采用現金股利形式,但與其遠高于一般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相比,其利潤分配并不算多。究其原因,主要與前幾年銀行業的高速擴張和銀行業本身經營高風險的特殊性、銀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相關,需要大量資金進行自身發展和創新變革,近年來,銀行業資本充足率、不良率等風險監管要求趨嚴,尤其對一些上市較晚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成長發展和防范風險的任務更重,因此分紅水平普遍低于國有五大行。從上市銀行的股權結構看,由于國家股和法人股更偏好現金股利,因此國家控股的比例越高,現金股利支付率越大,這也是大多數上市銀行股利支付多采用現金股利方式,國有五大行的現金股利支付率又普遍高于其他商業銀行的原因之一。
二、上市銀行股利分配現狀
2013—2015年間,16家上市銀行平均每股收益為0.55元,普遍高于一般上市公司,從橫向比較看,同一家銀行每年的盈利水平相差不多,從縱向比較看,五大國有行的每股收益低于大多數股份制商業銀行。三年中,上市銀行中除中信銀行2013—2014年連續未發放股利外,其他銀行每年都派發了連續性和穩定性較高的現金股利,股利支付率一般在20%~40%之間,很少發放股票股利等股利形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派現額多于國有商業銀行,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的派息率明顯較低。從現金股息率看,五大國有行相對其他銀行較高,說明其股東回報率較高。一些上市銀行的現金股息率每年的變化相對較大,穩定性不足,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北京銀行明顯低于其他上市銀行。
2016年,25家上市銀行平均分配現金分紅比例達到26.7%,合計派現3536億元(轉增和派股未計入)。其中工商銀行年度派息總額為835.06億元,現金分紅比例為30.5%。此外,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和中信銀行的分紅也都超過百億元。但這與同期盈利上市公司的現金分紅比例相比并不突出,甚至未達平均水平(如同期深市76.92%的上市公司(1470家)現金股利支付率為33.74%,17.99%的公司(263家)股利支付率超過50%。
截至2018年4月20日已披露201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的16家上市銀行中,大多數現金分紅比例在20%以上,五大行分紅金額位居前列,其中工、建、農、中行派現金額達到858.23億、727.53億、579.11億和518.12億元。交行、招行分別以212.09億元和211.85億元分列第五、第六位。國有大行、招行、光大、中信等銀行分紅率在30%以上,工行、建行已連續3年超過30%,交通銀行已連續6年保持30%以上的高比例現金分紅,成為上市公司中現金分紅的表率,并有效平衡了現金分紅和資本充足以及內外部各種資本補充。交行、農行、中行股息率分別為4.59%、4.53%、4.48%,排名靠前。在股份行中,招行以每股股利0.84元位居所有銀行榜首,超出調整后每股股利為0.09元(并實行10送2的股票股利)的民生銀行9倍。一些農商行分紅比例走低,常熟銀行從上年的38.45%下降至31.65%,無錫銀行、張家港行分別下降至27.86%和23.69%,江陰銀行降幅較大,由上年的34.08%下降至21.86%。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分紅率則明顯掉隊,前者銳減14.75%,僅為6.60%,后者由上年的12%下降至10.07%。光大銀行分紅率出現“過山車”走勢,2015—2017年分別為30.04%、15.63%、30.12%,2017年分紅率較上年增加14.49%,接近翻番。
三、上市銀行股利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對策
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金融自由化和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給上市銀行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上市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的公司治理結構雖基本建成但仍存在不少問題,資本充足率也一直較為緊張,加上外部監管效率不高,從而導致上市銀行股利分配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每股現金股利水平較低。上市銀行雖一直是最賺錢的行業,但近幾年每股派現基本都在稅前0.3元以下,對于為獲取分紅派息的中小投資者來說意義不大。
第二,股利支付形式單一,以現金股利為主,股票股利基本不派發,只有極少數上市銀行在某些年轉股和送股,股利派發形式的多樣性不足。
第三,股利支付率總體水平較低。上市銀行的股利支付率基本維持在20%以上,但仍需提高其派息率,而且各行間的股利支付率還存在明顯差異。
第四,一些上市銀行現金股息率缺乏穩定性。雖然事出有因,但給投資者傳遞著經營不穩的信號,降低中小股東的投資信心,造成股價低迷,破凈率銀行多。
針對上市銀行股利分配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
第一,改善經營管理機制,提高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要改善上市銀行治理結構,引進戰略投資者、外國投資者等多元主體,促進股權多元化,降低股權集中度,加快現代公司治理結構和激勵約束機制的構建步伐,以此帶動上市銀行的全面改革創新,進一步提高在市場競爭中的盈利能力和股利支付水平。
第二,積極創新盈利模式,優化盈利結構。雖然上市銀行的盈利能力相較其他行業來說居于領先水平,但這與一定程度的壟斷經營、高息差、手續費多等因素有關。與國外全能型銀行相比,我國銀行的盈利模式相對比較單一,傳統的利息收入仍是主要收入來源,中間業務的創利能力有待提高。隨著近年來上市銀行合規經營監控不斷強化、流動性風險管理趨嚴、金融科技推動服務創新、渠道建設催生新生態等趨勢的不斷凸現,上市銀行應盡力優化收入業務結構,發展中高端的中間業務,推進服務產品和工具創新,拓寬融資渠道,形成核心競爭能力,提高盈利水平,樹立良好形象。這樣在滿足自身經營發展需要和相應的風險儲備后,才能有更多的盈利來發放股利,提高中小股東的投資信心。
第三,促進股利支付形式多元化。上市公司股利支付形式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配股轉股等多種方式,上市銀行不應單單分配現金股利,而應根據不同情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的合適的股利支付形式,在注重健康長遠發展的前提下滿足不同股東的分配要求。
(作者單位為華夏銀行紹興分行)
[作者簡介:黃慶元(1967—),男,廣東揭陽人,本科,經濟師,副行長,研究方向:銀行經營,財務管理。]
參考文獻
[1] 孔令奕.我國上市銀行現金股利政策及其財務成因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23).
[2] 楊曉萍.淺談我國上市銀行的股利政策[J].經營者,2014(2).
[3] 蓋晶晶.我國上市銀行現金股利分配影響因素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9).